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43篇
  24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所研制的车用小型气暖加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2.
结果期的水肥管理对瓜条的商品性、植株的健壮程度以及黄瓜的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以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为材料,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沙蓬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以期获得最佳的人工种植条件。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施肥类型和播种量对沙蓬生育进程、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探索沙蓬在宁夏沙荒地适宜的播种期、施肥类型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沙蓬适宜在5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为7.50~15.0 kg/hm2;当种植密度为12.00 kg/hm2时,施复合肥沙蓬产量可达到779.1 kg/hm2,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来改变沙蓬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24.
以梭梭叶片为材料,根据其他植物糖基转移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同源基因克隆及RACE-PCR方法克隆到2个同源的序列,分别命名为HaUGT1和HaUGT2。基因测序结果显示,HaUGT1基因编码区长1 485bp,编码495个氨基酸;HaUGT2基因编码区长1 185bp,编码394个氨基酸。HaUGT1和HaUGT2蛋白具有保守的PSPG基序、UDP-葡萄糖基转移酶结构域,与其他植物中的糖基转移酶蛋白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25.
以百年柿树为对象,利用树干解析的生物量及采果记录,研究不同树龄、胸径因子与生物量、产果量及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柿树单木生物量、产果量与经济系数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以年为单位的 EC1(年产果量与累计生物量之比)与树龄及胸径间分别呈双曲线关系;以一个生命周期为单位时,EC3(累计产果量与累计生物量之比)趋于稳定,其值为0.846,标准偏差为0.036。经济系数在经济林生物量估算及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应给于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6.
浅析残膜回收机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现状,论述我国残膜回收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改善回收机具性能、提高残膜回收率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7.
新近憽讣虻ド睢乖诿拦胁准吨星娜恍似饝他们放弃城市豪宅懙较绱遄远つ景宸烤幼并且不使用过多的电器懓焉钕呀档阶畹退綉提倡挣「有数的薪水」懗浞窒硎艽笞匀坏目掌脱艄鈷他们的做法引起了我国台湾省人的重视懞笳咭部挤此汲聊缬谖镉墓勰顟从关注身外财产转而关注生命自身的质量懭衔硖褰】当炔撇匾獞因为失去健康就不能真切地享受生活本身的快乐捳庵帧讣虻ド睢狗绞奖簧缁嵫Ъ伊形蠢吹氖笄魇浦粦10世纪可望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懰侨衔獞这将大大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捗拦胁准短岢摹讣虻ド睢箲说通俗点就…  相似文献   
28.
西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西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土壤混悬液分离法从宁夏、陕西和甘肃3个省区采集的29份疮痂病发病薯块和8份发病地块土壤中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薯块和发病土壤中共分离到50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通过回接法验证获得6株马铃薯疮痂病致病菌株。6株致病菌株的培养特性和形态特征差别较大;其中菌株G4-1、G9和SYN13不能以果糖和木糖为单一碳源,菌株SYNT3不能以棉子糖为单一碳源;除菌株NLG4-1外,其余5株菌株均能在络氨酸琼脂培养基上产生黑色素。经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G4-1、G9与疮痂病链霉菌S. scabiei的相似率分别达99.47%和99.34%,菌株NLG4-1、SYNT3与S. enissocaesilis的相似率分别达97.90%和98.18%,菌株GBH2与加利利链霉菌S. galilaeus的相似率达99.93%,菌株SYN13与S. turgidiscabies的相似率达97.56%,表明西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至少存在4个种。  相似文献   
29.
3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养生保健成为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共识,保健养生类书籍畅销,健康讲座座无虚席.但是各种各样的养生观与医学专家的观点发生冲突的现象,不为鲜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