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4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旱地水肥交互效应与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盆栽控制条件下对水肥效应,交互作用与耦合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2种水肥效应耦合模型建模方法,并证明2种模型预报功能相一致,为在田间条件下建立水肥耦合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
试验结果表明,在陕西渭北旱原土壤中施入氮、磷、钾肥料,对小麦的产量皆有极显著效应,锌肥也有显著效应,钙肥和硼肥的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63.
64.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细菌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壤丘陵区稻田不同时期进行的水分管理导致土壤水分和温度同时变化,继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二者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的稻田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旱地农田作为对照,利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和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时期细菌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变化特征,进而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阐明水分和温度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细菌受土壤水分状况的显著影响,淹水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区别于其他时期,且淹水期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晒田期。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均受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显著影响,但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大于土壤温度。而作为对照的旱地农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时期没有差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也没有差异,仅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发生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与土壤温度呈现相关性。因此,本研究认为,南方丘陵区农田土壤细菌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比对土壤温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65.
 为了恢复黄土高原典型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流域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本文对六道沟流域不同坡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调查,利用高速离心机测定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评价了该流域土壤的持水特征和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A值、S(C(θ)=10-2)值及A*B值适合用于评价六道沟流域内的风沙土的土壤持水性能;在坡上位,土壤持水性能及水分有效性顺序为:农地>柠条、沙蒿地>杨树林地;在坡中位,农地的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最高,杨树林地的最差;在坡下位,柠条地的持水性能及土壤水分有效性高于荒草地、杨树地和柠条、沙蒿地。本区域应选择土壤持水性能和水分有效性高的柠条、沙蒿灌木植物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66.
为了恢复黄土高原典型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流域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本文对六道沟流域不同坡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调查,利用高速离心机测定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评价了该流域土壤的持水特征和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A值、S(C(θ)=10-2)值及A*B值适合用于评价六道沟流域内的风沙土的土壤持水性能;在坡上位,土壤持水性能及水分有效性顺序为:农地>柠条、沙蒿地>杨树林地;在坡中位,农地的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最高,杨树林地的最差;在坡下位,柠条地的持水性能及土壤水分有效性高于荒草地、杨树地和柠条、沙蒿地。本区域应选择土壤持水性能和水分有效性高的柠条、沙蒿灌木植物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67.
Green-Ampt 公式在层状土入渗模拟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Green-Ampt入渗模型特点的进一步分析和总结,概述了目前对Green-Ampt 入渗模式的发展情况,特别在沙层阻水、浑水入渗、间歇入渗和降雨入渗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Green-Ampt公式在这些方面应用中参数确定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为在黄土区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8.
关中灌区夏玉米高产需肥量及土壤作物氮供需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关中灌区夏玉米高产的最佳N、P2O用量分别为160-240kg/hm^2、150-190kg/hm^2、N:P2O5应在1-2.5:1内。高密栽培的施肥量应高于常规栽培施肥量,前者宜将氮肥于拔节期一次施入,后者宜将氮肥分为拔节前和喇叭期两次施入,关中夏玉米高产还存在其他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69.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场废水具有良好效果和可资源化利用的显著优势,但养殖场废水一般养分浓度过高,湿地植物难以耐受,采用适当措施降低养分浓度是生态治理的重要前提。为此选取麦秸、玉米秆、稻草三种南北方常见的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基质材料,建立三级生物基质处理系统,开展为期6个月的野外控制试验,以期探明生物基质处理系统对高负荷养殖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及磷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用秸秆材料可以有效去除高负荷养殖废水中的磷,其中总磷(TP)和溶解态无机磷(DIP)去除率平均可达40.1%和35.9%,出水TP和DIP平均浓度分别可降至54.35~62.35 mg/L和22.68~23.25 mg/L,达到绿狐尾藻生态湿地的耐受范围之内(73 mg/L)。生物基质处理系统对磷的去除主要以颗粒态磷在生物基质处理系统中的物理沉淀为主,平均占磷素总去除量的57.5%;养殖废水中DIP的去除率与水温(T)、pH值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Eh)的相关性不显著(P 0.05)。三种秸秆基质材料对磷素的去除能力有一定差异,当磷素去除率显著下降时需要对秸秆材料进行补充,建议稻草和麦秸的补充周期为90 d,而玉米秆的补充周期为120 d。本试验对于养殖废水污染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土壤收缩特征曲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明安  吕殿青 《土壤学报》2003,40(3):471-474
对于含有粘粒的土壤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改变 ,土壤容积也会随之改变 ,从而影响了容重—含水量的关系[1 ] 和土壤机械特性[2 ] ,同时从土壤干湿变化可以预测田间地表收缩与膨胀、计算含水量剖面和制定灌溉计划[3] 。土壤在饱和—干燥收缩过程中容易产生表面下陷和裂隙 ,使得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