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4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根据动力学观点讨论了应用薄膜电位测定单独离子的活度问题,并用钾粘土薄膜电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测定了单纯KCL溶液和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活度,测定结果与Debye-Hiickel极限公式计算值符合,证明了钾粘土薄膜电位确能反映单独离子的活度。  相似文献   
22.
垄沟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千沟万壑 ,人少地多 ,广种薄收 ,土地生产力低下。由于黄土结构垂直发育明显 ,耕层疏松 ,土壤粘粒性差 ,有机质含量低 ,土壤抗冲抗蚀性弱。丘陵沟壑区大多处于半干旱区 ,降雨量较少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分不足已成为限制黄土丘陵沟壑区粮食生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3.
果树黄化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黄化病”的防治,要针对其发生的原因,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才能见效。 一、由病原菌体引起“黄化病”的防治 果树病害种类较多,一般应先采用适当的药剂进行防治,如疫霉病、根朽病等使根部组织破坏,叶片出现失绿黄化,用代森锌溶液灌根,或刮除病部腐烂组织,再用汞液消毒、涂上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等,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1951—2014年洞庭湖水沙阶段性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洞庭湖1951-2014年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有序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洞庭湖水沙演变特征,并以回归曲线拟合及归-化曲线对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期确定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入出湖径流量、输沙量的突变年份有差异,入湖径流量、出湖径流量为1971年,入湖输沙量为1985年,出湖输沙量为1970年;(2)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具有以分段衰减为特征的演变过程,1972-1977年表现最明显;(3)入湖输沙量呈现分段衰减的阶段性演变特征,2004-2014年间多年平均输沙量减幅最大,衰减率为75.34%;(4)入湖、出湖径流量在1951-1971年和1978-1985年主要受降水量变化驱动,1972-1977年和1986-2014年主要受沙滩子自然裁弯、葛洲坝水电站、五强溪水库、三峡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5)1951-1971年入湖径流量的多寡对入湖输沙量产生一定影响,1972-2014年影响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水利枢纽工程.因此,洞庭湖流域水沙过程的不同阶段其主导驱动因素有所差异.其中,入湖径流1972-1977,20042014年2个阶段及出湖径流1976-1985,2004-2014年2个阶段以水利枢纽工程驱动为主,其余2个以降水量变化驱动为主.  相似文献   
25.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SOM)和氮古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表层(0-20 cm)SOM和全氮(TN)的变化顺序为:天然草地灌丛人工草地弃耕地农田,但是相互间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意味着不同模式对促进土壤质量恢复均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考虑到研究区水分的限制性,建议植被恢复模式以草地为主,植被恢复阶段对SOM和TN的影响表现为前期(<14 a)降低而后期稳定增加的趋势.但对矿质氮(N_(min))则无显著影响.坡向比较结果表明,南坡(背风坡)SOM,TN以及矿质氮均显著高于北坡(迎风坡).这与其它地区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这一特征意味着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退化的机理可能在于土壤沙化因增强SOM的矿化消耗而降低了土壤养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26.
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地区,碎石的存在影响着土壤的水力学特性,因此研究土石混合介质的渗流运动对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用有限元法分析地下水渗流的工作很多,但对土石混合介质而言,由于有限元法的解题规模迅速增加,其研究甚少。本模型采用子域法矩形单元,假定土石体中石块含量增加不影响土的孔隙率且石块不透水分析了土石混合介质中的渗流过程。结果表明,影响土石混合介质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素是土石介质的含石率;石块的大小基本不影响混合介质饱和导水率;石块分布方式增加水流路径时,会影响混合介质饱和导水率。这一数值分析结论与土石体渗流问题的部分理论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模型子域法计算效率高,结果较准确,可用于较大规模的土石混合介质渗流分析,还可推广用于土石混合介质的三维分析和多级子域法有限元技术以获得更大规模的解题效果。  相似文献   
27.
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0—100 cm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与温度以及相应气象要素连续l年的观测,并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法计算蒸散量,研究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蒸散量变化和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观测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丰水期(3—6月)、耗水期(7—10月)和补水期(11月—次年2月);(2)土壤体积含水量由浅至深表现为增长型,稳定性增强,且垂向变化具有显著季节差异;(3)非降水日林地蒸散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耗水期(3.28 mm/d)丰水期(1.83 mm/d)补水期(1.0 mm/d),蒸散量日内变化呈现白天强、夜间弱的特征,日蒸散量与日均气温、VPD、太阳辐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4)土壤水分干季比湿季对降水响应更强烈,湿季9 mm、干季3 mm的降水使最大下渗深度达10 cm,土壤水分开始接受补给。林地土壤水分受降水和蒸散发影响,具有显著时空分异。  相似文献   
28.
南北方粘质土壤的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南北方粘质土壤的水分特征,选择北方塿土和南方红壤典型粘土,测定其持水特征和饱和导水率,采用双环入渗仪进行入渗试验。结果表明:耕作对红壤有较强的压实作用;从持水特征分析,同一吸力下红壤的含水量较高,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也高于塿土,而有效水含量略低于塿土,饱和导水率却低于塿土1个数量级;从入渗特征分析,红壤的侧渗能力很强,入渗率比塿土高1个数量级,容易发生大孔隙流。该结果对南北方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30.
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新疆盐碱地的改良特征,通过室内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试验,初步研究了土壤脱盐过程,滴头流量、灌水量等对脱直听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分布可划为达标脱盐区、未达标脱盐区及积直3个区域;土壤含盐量分布具有水平脱盐距离大于垂直脱盐距离的特点,滴头流量、土壤初始不量以及土壤初始含盐量的增加不利于达标脱盐区的形成;灌水量的增加有助于土壤脱盐。这些结果对膜下滴灌新技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生产实践有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