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12篇
  38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5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1.
为明确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碳同化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以燕麦品种燕科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正常供水(田间最大持水量75%)、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45%和30%)3个水分条件下喷施腐植酸(HA)和等量清水(CK),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燕麦叶片中碳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燕麦叶片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活性显著降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显著增加,以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0%处理的变化更为明显。干旱胁迫下,喷施腐植酸能显著提高燕麦叶片中Rubisco、PEPC和GAPD活性,降低GO活性,显著增加燕麦的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0%时效果最优,其中喷施腐植酸处理的Rubisco、PEPC和GAPD活性较CK分别提高19.17%~34.41%、21.43%~38.24%、19.85%~39.59%,GO活性较CK降低13.64%~18.39%,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CK分别增加2.09%~16.56%和8.46%~10.26%。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可增强燕麦叶片的光合碳同化酶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1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腰臀部疼痛多见,但表现为下腹痛者很少,笔者遇5例,特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3例,年龄30~78岁。职业:农民1例,文员2例,退休人员2例。1.2 临床表现 发病1d至1月不等。主诉一侧下腹部近腹股沟区坠胀痛或牵扯痛,程度中等以下,劳累后出现或加重,休息可减缓。4例无腰腿痛表现,1例起病1月后出现轻度腰痛。5例均无腹泻、大便异常等症状,无腰部扭伤史。体查:患侧第3腰椎横突有明显压痛,2例有下腹牵涉痛,无臀及下肢放射痛,腹部无阳性体征。专科检查…  相似文献   
313.
为探究燕麦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下喷施腐植酸的响应机制,采用盆栽方式在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量)3个水分条件下喷施腐植酸(HA)和等量清水(CK)处理,用(CIRAS-3)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并拟合燕麦叶片的光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中,只有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得到的各项特征参数比较精确。2)喷施HA可以有效缓解重度干旱胁迫造成的光抑制现象。3)重度干旱胁迫下喷施HA相比于CK,燕麦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量子效率(Φ)显著提升,光饱和点(LSP)与光补偿点(LCP)降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叶片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提升速率加快,胞间CO2浓度(Ci)的下降速率减缓。4)喷施HA显著增加重度干旱胁迫下的燕麦产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与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光合机构受到损伤,喷施HA缓解燕麦叶片光合机构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314.
为探究膨润土与腐熟秸秆配施后对旱作燕麦生长发育、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分析了对照(CK)、腐熟秸秆还田(S)、单施膨润土(B)和膨润土与腐熟秸秆配施(H)4个不同处理下燕麦全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变化、关键生育时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燕麦生长状况、燕麦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在燕麦生长关键生育时期,膨润土与腐熟秸秆配施在提高燕麦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上优于其余处理;膨润土与腐熟秸秆配施能够提高燕麦全生育时期0~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且表现最佳;膨润土与腐熟秸秆配施能够提高燕麦籽粒产量18.92%~53.00%和生物产量13.73%~59.44%,提高水分利用率18.65%~70.37%。膨润土与腐熟秸秆配施能够促进燕麦关键生育时期生长发育,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燕麦产量,提高水分利用率,且较两者单施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15.
水仙茶是福建的一类传统乌龙茶,建阳是水仙茶的主要出产地。长久以来,与我国知名茶叶相比,例如龙井、普洱、铁观音等,水仙茶无论是在知名度还是在传播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水仙茶具有独特的气味与风格,深深的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爱好者,在未来发展上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在茶叶市场上独树一帜。本文将通过建阳水仙茶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变动,及茶叶的自身特点和当前的营销风格等进行分析,阐述如何促进水仙茶行业的发展,促进水仙茶文化的传播,探究水仙茶的加工特点,旨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16.
筛选具有低Cd积累且高产特性的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可使春小麦在轻度Cd污染农田得到安全生产利用。本研究以21个春小麦品种(编号X1~X21)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开展大田试验,通过籽粒Cd含量和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具有低Cd高产特性的春小麦品种,并分析不同类型春小麦产量、Cd富集、转运系数差异。结果表明,X4、X6~X8、X10、X16~X21等11个品种具有低Cd高产特性,且标靶危害系数均小于1,X14为Cd高积累且低产品种,这两种类型分别占供试品种的52.38%和4.76%;综合2年试验结果,低产中Cd类型春小麦品种茎的富集系数较高产低Cd类型春小麦品种高0.4倍,低产高Cd类型春小麦品种根、茎、叶、颖壳到籽粒的Cd转运系数较高产低Cd类型春小麦品种分别显著高2.5、2.2、1.8、2.2倍。研究表明,丰强6号、丰强11号等11个高产低Cd春小麦品种可在Cd污染农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17.
为明确水分和腐植酸协同作用对燕麦的增产提质效应,本试验以蒙农大燕1号和内燕5号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旱作和有限灌溉2个水分处理,分析喷施腐植酸对燕麦叶片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和开花期喷施腐植酸后可以显著提高燕麦叶片的光合特性,与灌水条件下相比,蒙农大燕1号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旱作条件下的提高幅度更大,提高了31.78%~123.72%,而内燕5号在旱作和灌水条件下增幅基本一致;在旱作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后两品种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尤其以内燕5号的提高幅度更大,分别提高了5.60%~74.68%和11.24%~19.56%;与旱作处理相比,在灌水条件下喷施HA,两品种籽粒β-葡聚糖含量提高幅度更大,分别提高了11.30%~33.29%和7.76%~43.81%。通过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蒙农大燕1号品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籽粒β-葡聚糖含量、穗长、单穗小穗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及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穗长、单穗小穗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β-葡聚糖与单穗小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18.
为了探究不同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镉富集转运特性及耐镉性生理差异,以'坝莜1号’、'燕科2号’、'白燕2号’为供试品种,于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镉浓度(0,20,40,60,100 mg·kg-1)处理,测定燕麦生长、光合特性指标及各部位镉含量,计算富集转运系数。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叶面积及产量在20 mg·kg-1镉浓度达到最大,'坝莜1号’表现最优,其次为'燕科2号’;各品种在20 mg·kg-1镉浓度下光合指标较对照均有所升高,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光合参数均呈下降趋势,但'坝莜1号’较'燕科2号’、'白燕2号’降幅较小;在不同镉浓度胁迫下,'坝莜1号’各部位对镉的吸收能力最弱,'白燕2号’最强。综上,不同品种对镉的耐性不同,耐镉性表现为'坝莜1号’>'燕科2号’>'白燕2号’,且耐性强的品种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并减少植株对镉的吸收,降低籽粒镉含量。  相似文献   
319.
针对黄土高原旱作区糜子生产中氮肥种类单一、肥料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本试验以当地习惯施氮尿素N 120kg/hm2(TN)为对照,设置控释氮肥N 120kg/hm2(T1)、108kg/hm2(T2)、96kg/hm2(T3)、84kg/hm2(T4)、72kg/hm2(T5)和不施肥(T0)七个处理,探究不同控释氮肥处理下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糜子成熟期氮素积累分配、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对控释氮肥的响应,以期为建立旱地糜子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轻简栽培技术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与施用尿素相比,等量控释氮肥可以提高糜子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达0.38%~5.51%、1.76%~7.63%、5.41%~11.80%和4.04%~14.77%,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两年均显著高于TN,随着控释氮肥减量糜子田各形态氮素均呈降低趋势,减氮量达20%以上时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TN处理。施用控释氮肥可以提高糜子成熟期氮素积累量1.97%~3.21%,增加糜子氮素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0.55%~1.18%,控释氮肥减量20%以上时糜子氮素积累量显著低于尿素全量基施处理。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氮肥提高了糜子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增幅分别为3.29%~4.59%、3.88%~4.14%和5.01%~7.63%,其中氮肥偏生产力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控释氮肥减量糜子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施用控释氮肥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穗重显著提高了糜子产量两年分别达3.88%和4.47%,控释氮肥减量20%以下时糜子产量与尿素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糜子氮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利用效率指标与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关性最强。综上所述,施用控释氮肥较尿素可显著提高糜子生育中后期土壤供氮能力,促进糜子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进而增加产量,且在适量减氮20%时并未显著降低糜子产量,因此控释氮肥在糜子生产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及减氮潜力。  相似文献   
320.
为探究施氮量对燕麦源库生理特性和茎鞘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2021年和2022年选取穗粒数差异大的两个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穗粒数多)和定莜8号(穗粒数少)为试验材料,设置0、100和200 kg·hm-2 3个施氮水平,测定和分析了不同氮素供应条件下燕麦叶片光合指标、粒叶比、茎鞘NSC积累量(TMNSC)、NSC表观转运量(ATMNSC)及其对籽粒产量表观贡献率 (ACNSC)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对2个燕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具有增加效应,其中在施氮100 kg·hm-2时产量最高。在100 kg·hm-2施氮处理下,坝莜1号的旗叶面积、SPAD值、Pn和籽粒产量两年平均值较不施氮处理分别提高57.57%、80.70%、101.68%和40.15%,定莜8号分别提高43.70%、44.33%、69.49%和37.36%;坝莜1号的ATMNSC、ACNSC和粒叶比两年平均值较不施氮处理分别增加767.25 g、1.96倍和54.55%,定莜8号分别增加859.52 g、8.26倍和43.25%。综合以上结果,增施氮肥对两品种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坝莜1号表现出更优的源、库活性,从而获得更高的穗粒数,达到增产目的;定莜8号则表现出更优的源-库关系,增大库器官对源物质的“拉力”,促进NSC由茎鞘向籽粒的转运,弥补生育前期光合能力较弱导致的同化物质生产的不足,从而促进源库协调,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