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59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48篇
  35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农田林网树种选择与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林带与樟子松林带在防护效益和胁地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单纯由某一种林带构建的林网都存在缺点和不足 ,而把两种林带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 ,既可以增加农田林网树种的多样性 ,又能保证农田林网系统健康、稳定、持续地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32.
浅谈嫩江中下游地区土地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嫩江中下游地区(黑龙江省部分)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嫩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对今后嫩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见解,并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以条锈菌和白粉菌胁迫的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研究对象,分析由可变剪切(alternative splicing,AS)形成的TaNAC结构变异转录本,同时分析TaNAC基因的microRNA调控位点,为进一步解析TaNAC基因通过转录后调控参与小麦响应真菌胁迫奠定基础。【方法】普通小麦兼抗种质N9134在被白粉菌和条锈菌分别侵染后,各8个时间点取样并混合,然后从混合样本中克隆得到大量TaNAC转录本。参考中国春小麦基因组注释信息(IWGSC RefSeq v1.1)进行比对,选择由可变剪切形成的TaNAC序列结构变异转录本,分析它们的序列结构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工具,对这些TaNAC结构变异转录本编码产物的功能结构域、高级结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等特征和变异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利用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系统验证其中1对TaNAC结构变异转录本的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并选取5组TaNAC基因的可变剪切序列结构变异转录本进行酵母转录自激活试验,研究序列结构变异对TaNAC基因转录调控活性的影响。此外,利用miRBase数据库收录的小麦中已报道的miRNAs和TaNAC基因,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建立小麦TaNAC家族成员与miRNAs的靶向关系。【结果】以条锈菌和白粉菌侵染的普通小麦兼抗种质N9134为材料,克隆得到的TaNAC转录本中的35条序列结构变异转录本由13个TaNAC基因可变剪切形成。通过分析发现,同一TaNAC基因由可变剪切形成的不同结构变异转录本的核酸序列结构存在差异,而且其对应编码产物的功能结构域、高级结构、理化性质和亚细胞定位等方面均会存在差异,同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转录调控活性;不同TaNAC基因的可变剪切方式存在差异,而且它们的结构变异转录本及其编码产物在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和转录调控活性等方面也均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通过分析TaNAC基因与其在编码序列区域的靶标tae-miRNAs,发现具有可变剪切转录本的TaNAC基因与tae-miRNA的结合位点均在其非可变剪切区域。【结论】TaNAC基因可以通过可变剪切这种转录后调控方式参与小麦对真菌胁迫的响应;同时发现,调控TaNAC基因的tae-miRNA可以独立于可变剪切这种转录后调控方式行使功能。  相似文献   
34.
长吻鮠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网箱培育长吻鮠冬片鱼种,应用5 m×5 m×3.5 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3~4 cm/尾的长吻鮠夏花鱼种,放养密度56~790尾/m2,投喂粗蛋白为42%~46%的配合饲料,经7个月养殖,长吻鮠鱼种平均规格达165g/尾,成活率82.5%,单产9 kg/m2,饲料系数1.26,投入产出比1∶2.04;2006年网箱养殖长吻鮠商品鱼,应用5 m×5 m×4.5 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133 g/尾左右的长吻鮠冬片鱼种,放养密度32~50尾/m2,投喂粗蛋白为42%~43%的配合饲料,经6个半月时间的养殖期,养成个体规格在0.5kg/尾以上的长吻鮠商品鱼比例达86%以上,成活率82.6%~87.0%,饲料系数1.38,单产22.83~26.24 kg/m2,投入产出比1∶1.59。  相似文献   
35.
陕北地区地域广阔,蜜源植物较为丰富,各类蜜源植物总面积达万亩,由于南北跨度较大,地型地貌差异大,蜜源条件也有较大差异,每年三月初就有蜜源开花,至九月下旬,花期长达六个多月,蜜源衔接较好,陕北南部地区的主要蜜粉源植物有油菜、洋槐、枣花、狼牙刺、荆条、紫穗槐、柠条、苜蓿、黄芪、椿树、芝麻、西瓜、荞麦、玉米、葵花、苹果及榆杨、杏、柳等,陕北北部的主要蜜源植物有葵花、养麦、苜蓿、草木栖、老瓜头、荟芥、柠条、百里香、益母草、瓜类、沙打旺、枸杞、胡枝子、蒲公英、九月菊等。总体来说,陕北地区的蜜源条件较好,每年有大量的转地蜂场来陕北采集。陕北地区为为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约450mm,旱灾为主要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期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对涉及的要素特征进行筛选分析,为提高工程建设期绿色安全施工水平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从3个维度共选取了8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构建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期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将模型应用于安徽省绩溪抽水蓄能电站的研究表明该电站在建设期水土流失风险灾害等级为3级,属一般安全等级。结合该工程建设期的实情,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论]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风险等级。采用该方法评价风险等级为3级及以下的工程,可在确保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按照要求落实建设的基础上,增强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水平。应重点关注建设期弃渣堆置不合规及取弃土过程中的潜在土壤流失量,防微杜渐,避免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以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左坝肩边坡修复工程为例,在边坡修复工程完成2年后,对采用植被混凝土厚层基材生态防护技术(TBS)和种植槽护坡绿化技术(ESS)的边坡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应用构建的土壤综合养分评分指标体系分析了土壤养分的整体水平。结果表明,采用TBS技术修复的3个边坡样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指标及土壤综合养分水平均高于采用ESS技术修复的3个边坡样地,说明采用含基材客土进行修复能有效改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扰动边坡的土壤环境。此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与土壤综合养分评分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后续边坡养护过程中调控上述3项指标可快速提升土壤整体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38.
针对电网行业输变电线路管理及环水保工作效率不高,尚未建立电网通道、环境敏感区的共享机制等问题,提出四川省电网通道与环境敏感区“一张图”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WebGIS技术与分析功能,集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高精度DEM、不同类型环境敏感区、不同阶段输变电线路等数据,实现线路路径选址设计、线路选址分析、对违规线路摆动和线路穿(跨)越环境敏感区变化的监控和告警等功能,提升输变电线路建设期管控水平,提高线路规划选址、可研、设计工作效率,辅助线路建设监控及运维管理,减少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了电网绿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9.
食品加工厂剩余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和微量元素等养分,可作为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针对食品剩余污泥特性,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用牛粪、米糠、木片做添加剂,探讨了3组配比实验:第1桶,食品剩余污泥∶牛粪∶米糠∶木片=1∶0.5∶0.34∶0.71;第2桶,食品剩余污泥∶牛粪∶米糠∶木片=1∶0.5∶0.45∶0.86;第3桶,食品剩余污泥∶牛粪∶米糠∶木片=1∶0.5∶0.23∶0.56。综合实验结果分析,第2桶的效果最好,最后达到的参数指标温度、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量、TOC的数值分别为28.1℃、30.6%、6.8、69.2%、29.1%。  相似文献   
40.
海拉尔市现有农业耕地主要集中在市东浅山丘陵区,主要作物有小麦、油菜和薯菜类。因长期以来无休耕和无灌溉条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加之多年来个体小型农机具的传统耕作,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连续的耕翻使土壤腐殖层受到了严重破坏,沙化较为严重,土壤肥力急剧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90年就化肥一项投入8kg/亩,现在15kg/亩,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