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2篇
综合类   2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
以东部发达地区典型工业型乡镇一常熟市辛庄镇为例,通过发放问卷、随机采访等现场调查形式,调查了该地区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生活水平、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满意度、认知度和关注度,分析了该地区这四个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此次调查可为中国在该类型乡镇农村管理、建设以及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中新闻发布的若干问题,结合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特征,阐述了新闻发布在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讨论了新闻发布的分级和内容,有效地推进了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生物测试法在水质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法和发光细菌法两种常用生物测试方法,测试了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汞、镉、砷、六价铬、铅)、有机污染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学需氧量)溶液及其混合溶液,比较这两种方法在相同污染物和污染浓度下的检测结果,以了解其各自对常见污染物的敏感程度及敏感浓度。[结果]在相同的污染物及浓度梯度下,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法对总汞、镉、总砷和六价铬有反应,对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学需氧量均不敏感;发光细菌法对大多数污染物均有反应,但对六价铬的敏感度较低。从对污染物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浓度来看,两种方法可以互为补充,发光细菌法优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法。同时,多种低浓度污染物联合作用的生物毒性不容忽视,生物测试法在对多种低浓度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检测方面较常规化学法更为快速、有效。[结论]该研究为生物测试法的相关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潜在有毒污染物对人体的暴露及其健康风险是当前环境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重金属Pb对人体具有较大毒性,为此通过对研究区菜地、稻田、果园、旱地、茶园等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402个土壤和同步采集的作物样品的测试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及其种植作物Pb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b积累的程度不同,菜地土壤Pb积累程度最高,果园土壤Pb积累程度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菜地土壤与茶园、果园土壤之间,茶园土壤与菜地、稻田、旱地土壤之间Pb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性。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作物Pb积累的影响较大,水稻Pb平均含量最高,水果Pb平均含量最低。不同作物之间Pb含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水稻Pb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作物,水果和蔬菜Pb含量则远低于其他3种作物。利用定性风险分析技术,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Pb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商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土地类型土壤Pb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商值为稻田〉菜地〉旱地〉果园,尤其是稻田和菜地土壤Pb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较大,均存在土壤Pb含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处于不可接受的样点,居民面临较大健康风险,应采取积极措施对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Pb污染进行治理和修复。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产地禁产区划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产品产地禁产区划分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保障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国农产品产地土壤、水和大气的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提出了禁产区划分的技术程序。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禁产区划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普查、完善产地标准体系、加强禁产区划分的基础研究和开展禁产区划分的试点、示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用混合加权模式对天津城郊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与内梅罗指数法计算的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对比,以GIS输出表达,认为混合加权法对环境质量具有较好的灵敏性,能将环境质量的差别较好的区分开来。根据混合加权的计算结果,利用地统计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得出天津城郊混合加权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人为污染土,即草甸棕壤(辽宁)、红壤(湖北)、灰色石灰土(广西)中不同Pb的含量(添加量为0,125,250,500,1000,2000mgPb·kg-1,Pb(OAc)2·3H2O)对水稻生长和吸收Pb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湖北红壤中2 000mgPb·kg-1处理使稻草干物重与对照相比减产约20%外,其余处理对稻草和稻谷产量均无明显影响.水稻吸收的Pb与土壤中的添加Pb、总量Pb(实测值)和DTPA可提取Pb含量之间均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并由此计算了Pb的表观临界含量,其中湖北土对Pb的污染十分敏感(表观临界含量为79 mgPb·kg-1).  相似文献   
18.
农业环境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AEMC-LIMS)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及先进、科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对实验室的分析测试业务实行全方位管理,并对实验室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的控制,是针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检测业务从样品受理、分发、检测、审核到报告编制、签发、发出的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对人员、设备、物料、环境、质量文件等影响检测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以菜地、稻田、果园、旱地等4种典型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通过413个土壤和对应作物样品的测试分析,探讨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及其种植作物的As积累特征和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稻田土壤As含量在5.69~148.5 mg kg-1,积累程度最高;果园土壤As含量在3.29~24.7 mg kg-1积累程度最低。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As变异系数均在0.5以上,为中等变异性,各样点之间土壤As含量变化较大。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作物As含量差异较大,油料作物As平均含量最高达2.15 mg kg-1,旱地谷物和水果As含量均值最低,均为0.032 mg kg-1。根据研究区作物As的富集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区作物划分为4类,油料作物富集系数最高可划分为第1类,水稻划分为第2类,叶菜类蔬菜划分第3类,而富集系数较低的水果、瓜果类蔬菜、豆荚类蔬菜、根菜类蔬菜和谷物划分为第4类。依据JECFA推荐的ADI值和研究区居民膳食结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As对人体健康的风险为稻田>菜地>旱地>果园,尤其是稻田土壤As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较大,因水稻食用导致的居民As摄入量高达0.0043mg人-1d-1,已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应采取积极措施对研究区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并对土壤As污染的区域进行治理和修复。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痕量铅的方法体系,并对理想实验条件的选择、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样品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