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173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108篇
  201篇
综合类   1118篇
农作物   298篇
水产渔业   299篇
畜牧兽医   265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野生及人工养殖半滑舌鳎肌肉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野生及人工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背部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组成。结果表明,野生与养殖半滑舌鳎的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小,分别为17.20%和17.17%;野生与养殖半滑舌鳎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15%和2.41%。两者均富含常量和微量元素,其中野生半滑舌鳎的硒和锌含量分别为7.92%和6.29%,较养殖半滑舌鳎高。在氨基酸含量方面,养殖半滑舌鳎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略低于野生半滑舌鳎。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两者相似。但养殖半滑舌鳎C19∶1含量为20.41%,明显高于野生半滑舌鳎的含量(11.68%)。野生半滑舌鳎在C22∶6(DHA)的含量为14.28%,高于养殖半滑舌鳎的含量(10.39%)。  相似文献   
92.
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论述了近几年我国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殖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半滑舌鳎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及调控产卵技术、染色体核型、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摄食习性、人工孵化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
以淡水组为对照,通过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96 h的急性盐度(15和22)胁迫试验,研究了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的血浆皮质醇和代谢反应,并探讨了施氏鲟适应环境盐度变化的渗透调节机理.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导致幼鱼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随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并分别于24、48、96 h时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盐度15组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分别在胁迫5、24和48 h时达峰值,而盐度22组则分别在0.5、24和24 h时即达峰值,且胁迫后0.5 h时的皮质醇浓度、12 h时的血糖及12~48 h时的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盐度15处理组(P<0.05);各处理组的Na+浓度随着盐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Cl-浓度在15和22盐度组中匀先升高后降低,血浆K+浓度在盐度组(15和22)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突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并在24 h达最大值,胁迫12 h和24 h时22盐度组幼鱼血浆渗透压的浓度显著高于15盐度组(P<0.05).15和22盐度组的Na+/K+-ATP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12 h时达最高值,随后下降,但在12~96 h内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盐度突变可在第一时间内导致施氏鲟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而血糖及乳酸的变化则明显滞后于皮质醇的变化,且通过对幼鱼血浆中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变化的分析,发现通过机体的生理调整,至96 h时施氏鲟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有了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香草兰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的处理香草兰茎蔓和叶片干重显著高于施用牛粪的处理;施用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肥的处理香草兰叶片表观电子光合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施用牛粪的处理;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的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施用牛粪的处理。综上所述,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促进香草兰生长,提高香草兰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琯溪蜜柚产区过量施用肥料问题普遍,通过连续5年的定位试验,探究连续减量施用氮磷肥对蜜柚产量及品质的持续影响,为琯溪蜜柚果园合理高效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方法】  田间试验在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综合试验站进行,试验材料为酸柚砧木白肉琯溪蜜柚。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该地区蜜柚的年平均施肥量为N 1.60 kg/株、P2O5 1.30 kg/株,设定氮肥不减量 (N3)、减量30% (N2)、减量60% (N1),磷肥不减量(P3)、减量35% (P2)、减量70% (P1),采用双因素交互设计,共7个处理分别为果农习惯施肥(N3P3)、N2P3、N2P2、N2P1、N1P3、N1P2、N1P1。于成熟期,调查果实数量,并取样称量果皮、果肉重量,测定果实品质和含水量。  【结果】  氮减量30%处理前4年产量均比习惯施肥有不同程度增加,幅度为4.96%~47.58%,但第5年减少6.31%;氮减量60%处理2016年产量比习惯施肥处理增加42.12%,2017~2019年均有下降,下降幅度为2.36%~23.42%。磷减量35%或70%的处理连续5年果实产量较为稳定,未出现显著下降。氮减量30%的处理果皮厚度显著降低,连续5年降幅为6.42%~18.95%;显著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前4年增幅分别为5.36%~16.95%、5.12%~24.10%;显著增加果实维生素C含量,连续5年增幅为2.18%~14.18%。磷减量35%处理降低了果实单果重、果皮厚度,连续5年降幅分别为0.52%~10.99%、7.24%~15.14%;增加了果实固酸比,前4年增幅为0.82%~22.21%。主成分分析及评分结果表明,习惯施肥处理(N3P3)各个年份果实品质综合得分均较差,中氮中磷处理(N2P2)连续4年综合得分最高。  【结论】  在当地果农习惯施肥量下,氮减量30%处理连续4年果实产量都有增加或者持平,且能降低果皮厚度,改善品质;磷减量35%或70%的处理连续5年果实产量未出现显著下降。但长期适宜的氮、磷投入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的防效,分别检测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的室内毒力,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检测、分析了6种杀菌剂施药1次和2次在麦穗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度表现为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6种杀菌剂在麦穗中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咪鲜胺WP、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81 5、3.094 4、2.365 7、3.026 8、3.209 0和3.136 4 d,施药2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44 7、3.332 4、2.529 7、3.397 8、3.300 7和3.179 6 d。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85.96%和94.88%,DON防效分别为81.43%和88.91%。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50%咪鲜胺WP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1.48%~73.62%和75.33%~86.15%,DON防效分别为53.88%~69.70%和60.09%~79.45%。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3.76%和50.47%,DON防效分别为41.03%和-28.95%;施药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79.51%和61.10%,DON防效分别为52.75%和-18.08%。综上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对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最佳,而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不突出,甚至增加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97.
黄丹莹  叶能辉  庄楚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18-12820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水稻OsGL1-2基因反义片段及基因自身的启动子,并分别克隆到pUC19克隆载体上,得到含有OsGL1-2启动子+OsGL1-2反义片段的中间载体.对重组子进行PCR检测和酶切分析并测序,结果表明,长度分别为417和2 199bp.将OsGL1-2启动子+OsGL1-2反义片段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80多克隆位点,构建了该基因的植物反义表达栽体pCamGL1-2.  相似文献   
98.
为了研究森林涵养水源机制,选择南京城郊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采用ECH20土壤含水率检测系统在坡面0M00CHI深土壤5,15,30,40,60,100CHI等6个深度层次进行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分析了小雨、中雨、大雨条件下南京城郊麻栎林地各层次土壤水分变异过程,分析各土壤层次体积含水率的变化过程对降雨强度响应曲线,得到5cm和15cm层次土壤水分变化与降雨量变化有良好的同步性,在降雨量6.8mm,11.8mm和36.8mm时5cm和15cm层次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1.48%和2.10%,5.21%和5.72%,7.55%和7.85%;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同步性逐渐下降,在中雨和大雨中土壤含水量的峰值会延迟1~2小时,在小雨下无变化。在降雨强度0-4.0mm·h^-1,土壤含水率自表层到30cm变异幅度增大,5cm,15cm和30cm层次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1.48%,2.10%和2.90%;降雨强度12~30mm·h^-1,土壤含水率自表层到60cm层次变异幅度降低特征,5,15,30,40和60C[II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分别是8.01%,7.85%,6.39%,5.96%和2.63%,而100cm层次土壤含水率却变异幅度显著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量达到8.97%。在2011-2012年中研究的3场降雨量为6.8cm,16.2cm和36cm中,在降雨强度0~60.0mm·h^-1。区间,0~60cm层次土壤水含水率的增加量显著高于降雨量,无地表径流发生,最大侧向流分别为2.1mm·h^-1,2.4mm·h^-1。和28.7mm·h^-1,呈非饱和下渗现象。研究了在小、中、大降雨强度下,0~1.00m深度土壤垂直坡面上各层次侧向流对降雨强度响应的变化曲线,揭示了林地侧向流对各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规律。图6表1参19  相似文献   
99.
从临沂市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出发,全面阐述全市林业合作社的特点和相关政策措施,并试图站在林业经济角度,以利润率、营销额、利润、注册资金等会计指标,以县区、类型为对象,分析全市林业合作社的发展与组成,并通过实例,分析测算入社社员具体的经济效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
为掌握重庆市主城区道路绿地植物种类及生长情况,对重庆市主城区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分布与应用情况、景观效果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道路绿化常见树种有210种,分属于72科;常见草本植物110种,分属于54科。道路绿地植物群落中,超过95%的树种生长发育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但在配置与应用方面,存在树种资源开发不够、景观效果不够理想、植物配置缺乏特色、养护管理欠妥以及道路绿化乔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