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7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396篇
林业   407篇
农学   377篇
基础科学   177篇
  494篇
综合类   928篇
农作物   219篇
水产渔业   207篇
畜牧兽医   440篇
园艺   104篇
植物保护   1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小麦-冰草异附加系种子醇溶蛋白基因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鲍晓明  黄百渠 《作物学报》1993,19(3):233-238
本文通过对两个系列14个小麦-冰草(Triticum aestivum-Agropyron intermedium)异附加系种子醇溶蛋白的SDS电泳分析,探讨了异源的天蓝冰草染色体在小麦基因组背景下的表达及其对小麦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附加不同的冰草染色体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小麦种子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在个别异附加系中,冰草染色体上的醇溶蛋白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播种期花椰菜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露地条件下研究了2个品种的花椰菜在7个播种期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同时探讨了环境条件对花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种期下,花椰菜的生长发育状况存在很大差异,但现球期和成熟期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一定播种期内,叶片数可作为花球形成的一个形态指标;在不适宜的花球诱导条件下,影响花球形成的因素极其复杂,高温和减少光照时间均能抑制或推迟花球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3.
唐家堡河小流域内,地形起伏不大,沟间地面积较大,占流域总面积的85.4%,平均坡度近12°;沟谷切割微弱,河道密度仅0.7—0.8公里/平方公里;降水较少,强度也不大,可是年侵蚀模数竟达4,500吨/平方公里。通过调查分析,并进行了不同流失方式侵蚀量的推算,发现这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该流域内有一种产沙量很大的季节性冻融泥流,它的产沙量可达总产沙量的36.5—41.8%。此类冻融泥流,在当地邻近许多县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94.
倒伏超级稻割前摘脱台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倒伏超级稻霜前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气吸式摘脱台。为优化该摘脱台的设计、确定其关键参数最佳匹配,以倒伏型水稻割前摘脱总损失为评价指标,回收率为参考指标,对摘脱滚筒齿尖线速度、喂入速度、喂入口水平开度与喂入口风速等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表明:影响摘脱台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喂入速度、摘脱滚筒齿尖线速度、喂入口风速和喂入口水平开度。正交试验表明:最佳组合为摘脱滚筒齿尖线速度23 m/s,喂入速度0.9 m/s,喂入口水平开度100 mm与喂入口气流速度14 m/s,割前收获顺向倒伏超级稻总损失1.52%。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摘脱台满足倒伏超级稻收获要求,并为超级稻割前摘脱联合收割机摘脱台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丁内酯-Ⅰ影响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发育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存在核成熟与胞质成熟不一致的情况,从而使得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质量不高.本实验采用cdc2激酶抑制剂丁内酯-Ⅰ (butyrolactone Ⅰ,BL-Ⅰ)抑制猪卵母细胞核体外成熟,期望解决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核与细胞质发育的不同步问题.结果表明,分别用0、10、20、40和80 μmol/LBL-Ⅰ处理猪卵母细胞44 h后,对卵母细胞成熟的抑制程度与BL-Ⅰ浓度的升高成正比.用20、40和80μmol/L处理时,处于生发泡(GV)期的卵母细胞分别为25%、47%和67%,与对照组(5%)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到达MⅡ期的卵母细胞分别为38%、9%和0,与对照组(67%)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将20、40和80 μmol/L处理44 h后的卵母细胞,再在不含BL-Ⅰ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44 h后,到达MⅡ期的卵母细胞为57%、41%和5%,与抑制44 h时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表明BL-Ⅰ对卵母细胞成熟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20 μmol/L BL-Ⅰ抑制培养20 h再正常培养24 h(20 h++24 h-处理组)后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培养44 h)(65.6%vs 70.1%,P<0.05).对20 h++24 h-处理组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其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总细胞数均好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对20 h++24 h-处理组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NT),获得重构胚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总细胞数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卵裂率有显著差异(68.9%vs 62.4%,P<0.05).结果提示BL-Ⅰ处理对猪卵母细胞的核成熟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对猪卵母细胞孤雌胚胎发育能力和核移植胚胎的发育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6.
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及再分布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降雨入渗对城市绿化、防洪排涝、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室内模拟降雨,使用时域反射仪采集相关数据,从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和湿润锋运移特点等方面,研究了在垂向一维条件下不同雨强降雨对水分入渗的影响,探讨在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再分布情况,从而确定试验所用砂壤土保水性最优土层范围。结果表明:降雨结束后,土壤水分的再分布主要受土水势控制,随着时间的延长,蒸发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试验所用砂壤土的最佳保水性土层深度为20~35 cm,可为植物的选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Purpose  

Abiotic dechlorination of organochlorine pollutants seems to occur more efficiently in nature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Ferrous (Fe2+) and sulfide (S2−) ions have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dechlorinating reagent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Fe2+ and S2− during dechlorination of 1,1,1-trichoro-2,2-bis(p-chlorophenyl)-ethane (DDT) in soil,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se ions co-exist in waterlogged soils.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分析辣椒NADPH基因与辣椒疫病抗性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在辣椒抗疫病方面的作用,以辣椒NADPH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载体pBI121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NADPH,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辣椒(Capsicum annuum L.)感病品种B12,获得了5个卡那霉素抗性转化株系。对卡那霉素抗性转化植株进行PCR和RT-PCR分子检测发现,这5个转化株系含有目的基因CanNADPH。应用辣椒疫病抗性离体叶片鉴定技术,鉴定转基因植株对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转基因辣椒的发病率较非转基因植株降低了22.2%,其病情指数降低了46.5%,表明辣椒NADPH基因在辣椒抗疫病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刺槐+苜蓿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0 ~4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和速效K质量分数在刺槐一苜蓿复合系统(包括刺槐林地斑块、苜蓿地斑块)的分布特征及边界影响域,旨在为该地区土壤养分改善、不同土地类型养分研究和林草复合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内4项土壤养分指标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000.
The present work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of S-100 protein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a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specimen (Pelodiscus sinensis). S-100 protein positive cells were located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from the proximal small to distal large intestine. S-100 protein positive dendritic cells had irregular shape and were positive in both cytoplasm and nucleus. Most of them were located both lamina propria and submucosa in the small intestine, while few were found in the large intestine. S-100 protein, C-kit positive ICCs and Silver staining glial cells were predominantly observed in three locations: (1) in the interspace between the submucosa and circular muscle layer; (2) in the circular muscle layer; and (3) between the circular and longitudinal muscle layers of the intestine. Fewer were found in the large intestinal lamina propria and submucosa. Three types of positive cells (S-100 protein positive cells, C-kit positive ICCs and Silver staining glial cells) with 1–2 long or 2–3 short processes were distributed as lace-like or surrounding blood vessels in the different locations mentioned above. In the lamina propria, all the positive cells with irregular processes we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formed a network. In the submucosa, all the positive cells were found surrounding the blood vess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