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5篇
  免费   1054篇
  国内免费   1049篇
林业   1680篇
农学   1476篇
基础科学   656篇
  2017篇
综合类   7927篇
农作物   885篇
水产渔业   639篇
畜牧兽医   2719篇
园艺   797篇
植物保护   85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561篇
  2019年   533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565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869篇
  2012年   1084篇
  2011年   1780篇
  2010年   1214篇
  2009年   1116篇
  2008年   1028篇
  2007年   848篇
  2006年   728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804篇
  2003年   572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496篇
  1992年   413篇
  1991年   317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2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2年   4篇
  1933年   3篇
  1932年   3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结合位点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纯化的棉花黄萎病菌毒素(PLPC)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了PLPC特异性抗血清。将PLPC(15μg·ml 1)用不同浓度的抗体(1~20μg·ml 1IgG)吸附后处理泗棉3号的切根苗,毒素所引起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明所制备的抗体在与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的同时,可部分封闭毒素分子上与毒素受体结合的位点。利用竞争ELISA测定了泗棉3号幼苗子叶的质膜制剂与PLPC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质膜制剂与毒素结合后能部分阻断毒素与其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即质膜制剂中含有毒素的结合位点。分别用胰蛋白酶和煮沸处理质膜制剂后,质膜制剂对毒素与其抗体的反应的抑制作用消失,初步表明质膜制剂中与毒素结合的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32.
600 g 冰冻羊垂体经过酸性溶液提取、硫酸铵的分级分离和 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纯品(1),其得率为0.08g/kg,最后将部分纯品(1)过 Sephadex G-100分子筛,得到高纯的羊生长激素[纯品(2)]。提取的羊生长激素具有相当高的理化均一性,纯品(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呈现一条主带和二条酸性小带;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呈现二条带,其等电点分别为 pH7.35和 pH7.40,SDS—电泳呈现二条很难分开的带,其平均分子量为20 100道尔顿;用DNS-CI 法测得的 N-末端氨基酸是2个,丙氨酸和苯氨酸。纯品(1)理化均一性稍差:SDS—电泳较纯品(2)多出两条分子量低的带;等电聚焦电泳多出六条酸性小带。除此之外,其他理化性质同纯品(2)。用大白鼠胫骨实验测定生物活性,测得纯品(1)可使垂体大白鼠胫骨软骨盘的宽度相对增加79%。未对纯品(2)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用羊催乳素放射免疫药盒测定,纯品(1)和纯品(2)与羊催乳素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33.
该文探讨了不用编制削度表直接建立高精度立木干曲线的方法.当采用干曲线是3次多项式时,通常根据10分法测定树干各部位直径,用最小二乘法求出该方程式的参数.从数学角度,只要知道树干任意3个部位的直径,就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或联立方程式求解干曲线参数.本文以樟子松为例,探讨用树干哪3个部位直径拟合的干曲线最接近实际干曲线,为建立立木干曲线提供有效方法.利用9个部位半径(方法Ⅰ)和利用其中3个部位半径(方法Ⅱ,28种组合)分别拟合干曲线,结果表明方法Ⅱ的6种半径组合的精度良好,其中的3种组合,(r1.3,r0.3,r0.7),(r1.3,r0.4,r0.7)和(r1.3,r0.4,r0.8)是拟合现实干曲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对辽宁绒山羊山羊绒品质,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山羊的细度、伸直长度、强度和伸度4个主要指标进行测定,估测绒层厚度、产绒量、体重、细度4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合育种实践提出在生产中的选择指数。  相似文献   
35.
根据在普文试验林场开展的马尖相思与高阿丁枫,马尖相思与西南桦行状混交(面积6.83hm ̄2)试验,4、5年时的阶段效果,从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生长状况,林分的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及其年度变化情况方面,论述了两种混交林与纯林的差异,以及不同行状混交方式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6.
胚胎干细胞及种系嵌合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是着床前的囊胚内细胞团或早期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建立的多能性细胞系 ,具有与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分化潜能 ,体外培养时保持未分化状态 ,可以传代增殖。改变维持胚胎干细胞不分化的培养条件 ,胚胎干细胞可自发分化成多细胞结构。在一定诱导下 ,胚胎干细胞可向多个方向分化 ,并生成多种功能细胞。胚胎干细胞注入到胚泡期胚胎或与桑椹期胚胎聚合 ,可以参与包括性腺在内的各种组织的嵌合体的形成。胚胎干细胞在细胞分化与调控 ,胚胎发育 ,遗传病 ,肿瘤 ,免疫和组织或器官移植等研究中显示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种系嵌合体的获得是实现 ES细胞途径的决定步骤 ,低的种系嵌合率则是制约 ES细胞应用的关键。提高供体 PGCs在受体生殖腺中的比例 ,缩短 ES细胞的体外培养时间 ,以及注入早期发育阶段的受体胚胎等都能提高种系嵌合率。文章从多个方面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并着重以禽类 ES细胞为例论述了种系嵌合体的检测方法 ,种系嵌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种系嵌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为了寻求合理的节水省时畦宽,以更好地利用现有水源,在1990、1991年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大城县农田畦田规格进行了分析,求出了合理畦宽,并从灌水持续时间、用电量、提水量等方面对合理畦宽的节水、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8.
51个木麻黄地理种源对星天牛抗虫序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51个木麻黄(Casuarina spp.)地理种源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抗性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调查获得数据应用IBM—PC计算机进行逐步聚类分析,将51个木麻黄地理种源划分为高感、中抗、高抗和绝抗4个类群,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类群木麻黄对星天牛的抗性达极显著差异,因此在星天牛发生严重地区可以选择既抗虫、又抗风,生长较好的C_(33)、C_(39)、C_(44)等种源造林。  相似文献   
39.
刺槐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类型区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了提高剌槐成活率和生长量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径流集存、吸水剂蘸根、覆膜覆草及幼林地少量施肥技术,均可显著提高剌槐造林成率与生长量,提高幅度为2.0%-8.9%和14.5%-87.5%。采用混草技术可增收可观的优质牧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0.
Foot-and-mouth disease eradication effort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On March 20, 2000, a suspected vesicular disease in cattle was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Veterinary Research and Quarantine Service (NVRQS)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This represented the index case of a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outbreak, which spread through several provinces. The Republic of Korea had been free of FMD for 66 years prior to the reintroduction of the virus and had recently suspended imports of pork and pork products from neighboring Japan owing to a reported FMD outbreak in that country. The Korean outbreak was ultimately controll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preemptive slaughter, animal movement restrictions, and a strategy of ring vaccin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current FMD situation in Korea in the aftermath of its 2000 epizootic and how it may affect future efforts to eradicate or reduce risk of reintroduction of the disease into Ko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