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5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998篇
林业   968篇
农学   980篇
基础科学   540篇
  1150篇
综合类   3186篇
农作物   634篇
水产渔业   475篇
畜牧兽医   1296篇
园艺   404篇
植物保护   53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383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687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回顾了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介绍了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现状,结合"十二五"规划展望了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2.
简要介绍了森林认证以及FSC的有关情况,着重对FSC认证条件下的人工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原则、指导思想和编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开发一种杨木改性新方法:先采用琥珀酸酐(SA)预处理杨木,然后分别采用苯乙烯(ST)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T-GMA)对其进行原位聚合改性.检测结果显示,SA预处理试样仅尺寸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再经过ST、ST-GMA原位聚合改性后,试样的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和防腐能力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4.
对酰胺化果胶的亚氯酸钠脱色技术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影响亚氯酸钠对酰胺化脱色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酒精体系的pH值,亚氯酸钠的质量分数以及酒精体积分数等;同时对脱色完成后的清洗工艺进行研究。通过优化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可以在保证酰胺化果胶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改善脱色效果,为工业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5.
金钻凤梨为台湾优质凤梨品种,营养好、品质佳,为消费者所喜爱,但其采后容易褪绿衰老,温度是凤梨贮藏保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研究确定凤梨最适贮藏温度,试验将采后金钻凤梨分别贮藏于温度9,19,27℃条件下,进行定期取样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9℃下凤梨果实质量损失率一直在4%以下,而27℃时高达10%;9℃贮藏的凤梨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下降速度显著慢于其他处理,并能维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和VC含量。试验结果表明,9℃是金钻凤梨的最适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996.
播期推迟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明确推迟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轮选987和京冬8号),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推迟对小麦群体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能显著降低小麦冬前分蘖数,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和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播期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播期推迟引起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进而导致籽粒产量下降,且京冬8号出现显著下降时对应的播期早于轮选987.播期推迟后小麦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二者的主要组成成份也随之改变.因此,冀东地区选用轮选987且适当早播(10月5日播种)可以获得高产;推迟播期至10月10日则籽粒品质提高,但要注意加强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防止粒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97.
小麦籽粒成熟与萌发期间LOX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籽粒中脂肪氧化酶(LOX)同工酶的代谢过程,选用4个小麦品种(鲁麦22、中优9507、内乡188、蒿优9409)为材料,采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IEF)活性染色法检测和分析了小麦在籽粒成熟与种子萌发期间LOX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活性.结果表明,在籽粒成熟期间,中优9507、内乡188、蒿优9409含有5条不同的同工酶条带,鲁麦22含有8条不同的LOX同工酶条带;随籽粒成熟度的增加,酸性和中性部分的LOX同工酶的合成与含量逐渐减少,碱性部分的LOX同工酶的合成与含量缓慢增加,说明成熟末期小麦籽粒主要积累碱性LOX;4个品种的LOX活性随籽粒成熟均呈现先逐渐降低至最低点后轻微反弹的变化趋势.在种子萌发期间,4个小麦品种都含有7条LOX同工酶条带,除萌发第一天外,随种子萌发的进行,酸性部分的LOX同工酶合成与含量减少,碱性和中性部分的LOX同工酶合成与含量缓慢增加,说明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积累碱性LOX;4个品种的LOX活性均呈先保持一恒定高值后迅速下降至一恒定低值的变化趋势.无论是籽粒成熟期间还是种子萌发期间,影响小麦籽粒或种子中LOX酶活性大小的主要是酸性的LOX同工酶.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河南省冬小麦生育期气候资源的时空特征及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利用河南省17个国家气象站点和16个长期物候观察点数据以及18个地级市历史产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插值法分析了河南省近20年来冬小麦生育进程、生长季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以及各地级市冬小麦产量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生育期温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夜间升温明显,全生育期平均温度增加趋势为0.067℃·a-1.空间上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上升最明显的是中部地区,升温幅度最高分别达到0.09和0.13℃·a-1;最高气温上升最明显的为西部地区,升温幅度为0.1℃·a-1.生育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南部地区减少最明显,其次是中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减少幅度为2.5~3.5 mm·a-1.冬小麦全生育期天数2000年后比20世纪90年代缩短4d,主要表现为营养生长期缩短.空间上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缩短的天数和生殖生长期延长的天数从北向南递增.产量与气候因子非线性分析表明,西部地区冬小麦产量与生育期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呈负相关,温度升高1℃,减产可达8.0%以上.最低温度升高导致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减产.降水对各地区历年产量变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小麦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了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颗粒粒径分布特征及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籽粒GMP颗粒粒径范围为0.375~200 μm.GMP颗粒体积分布总体上呈双峰曲线变化,<12 μm的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为11.2%~45%,>12 μm的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为55.0%~88.8%.与弱筋小麦山农1391相比,强筋小麦藁城8901有较高比例的>12 μm颗粒.GMP颗粒数目分布表现为单峰分布,<4 μm和<12 μm的颗粒数目百分比分别为97.5%~98.0%和99.9%,表明小麦GMP颗粒中绝大多数为<4 μm的小颗粒.在施氮0~24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12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12~90 μm、>90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增加,说明适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GMP大、中颗粒比例.过量氮素不利于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0.
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冬小麦雪腐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了喷雾法、涂抹法和灌根法对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的鉴定效果以及不同材料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比较,采用喷雾法,于冬小麦1叶期,以浓度为105个孢子·mL-1进行接种,为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宜的方法.利用该鉴定方法以及9株雪腐病菌对8份冬小麦材料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发现供试材料间以及同一材料对不同菌株间的抗病性均存在差异.8份冬小麦材料中,冬麦1号抗病性最强,对菌株Gn-rh2免疫,对其他8个菌株均表现为抗病;抗病性最弱的为东农冬麦377;其他品系的抗病性介于两者之间.9个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差异,菌株Gn-rh4毒力最强,Gn-rh2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