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14篇
  免费   2407篇
  国内免费   5291篇
林业   6118篇
农学   8318篇
基础科学   4678篇
  8246篇
综合类   14335篇
农作物   2568篇
水产渔业   1889篇
畜牧兽医   6763篇
园艺   1591篇
植物保护   3406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1246篇
  2021年   1993篇
  2020年   1772篇
  2019年   1836篇
  2018年   1224篇
  2017年   1706篇
  2016年   1655篇
  2015年   2333篇
  2014年   2136篇
  2013年   2647篇
  2012年   3114篇
  2011年   3399篇
  2010年   3186篇
  2009年   2981篇
  2008年   2758篇
  2007年   2768篇
  2006年   2701篇
  2005年   2674篇
  2004年   1186篇
  2003年   989篇
  2002年   810篇
  2001年   848篇
  2000年   1044篇
  1999年   1393篇
  1998年   1232篇
  1997年   1041篇
  1996年   978篇
  1995年   912篇
  1994年   900篇
  1993年   788篇
  1992年   731篇
  1991年   609篇
  1990年   500篇
  1989年   404篇
  1988年   262篇
  1987年   188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1999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  1)见病早,侵染时间长。秋苗上病害始见期早于常年,一般提早10d到3个月。  2)扩散蔓延速度快。1月4日统计全省发病面积为3.0万hm2,到1月底即发展到6.7万hm2。3月3日达16.7万hm2,3月底增至38万hm2,4月23日为58.5万hm2。其扩散蔓延速度之快实属历史罕见。  3)病害垂直扩散迅速,病情严重。乐至县3月初调查,病田率为64.3%,病株率平均11.9%,病叶率平均3.85%,分别较1周前上升2.0倍、20.0倍、24.7倍。3月23日调查,病株率又上升1.6倍,病叶率上升3.6倍,平均严重程度达21.8%。  4)流行区域大,所…  相似文献   
992.
鲜食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及抗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田间接种鉴定和离体葡萄叶圆片室内接种鉴定鲜食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抗性机理研究表明,品种间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可依感病病级分为三类,低感品种有“z工伊豆”、“奥林匹亚”、“山东早红”、“森田尼”、“早玛瑙”。几乎所有的无核品种均高感霜霉病,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与叶内可滴定酸、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相关,与叶背气也密度、气孔开度也无相关,而外施高浓度邻苯二酚却显著降低了霜霉病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993.
鸡冠花褐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昆明‘99世界园艺博览会荷兰园,凤尾鸡冠花Celosia critata L.叶片,出现褐腐病。经鉴定,病原为柯氏柱枝双孢霉原湾种Cylindrocladium colhounii Peerally colhounii,为国内新记录病害。本文对病害症状、病原形态进行描述,附形态图。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994.
从二硫代磷酸二乙酯钠盐或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出发 ,经酯化、去烷基化反应得到相应的硫代或二硫代铵盐 ,分别与 2 -氯 - 5 -氯甲基吡啶反应得产物 2 a~ 2 c。从 O-乙基硫代磷酰二氯或苯基硫代膦酰二氯出发 ,先与取代苯酚或甲胺反应 ,然后与 2 -氯 - 5 -羟甲基吡啶反应得到产物 2 d~ 2 k和 2 m~ 2 u。O-乙基 - S-丙基二硫代磷酰氯、O-乙基硫代磷酰二氯和苯基硫代膦酰二氯与 2 -氯 - 5 -羟甲基吡啶反应分别得产物 2 l、2 v和 2 w。所合成的 2 3个新化合物对9种植物病菌的离体及活体杀菌活性测试表明 ,其中一些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有一定活性 ,个别化合物活性很好 ,但对其它病菌的活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995.
新疆塔里木盆地蒸发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蒸发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然后利用Penman法的修正式计算了塔里木。盆地的蒸发力,最后分析了该地区蒸发力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6.
黄瓜和葡萄霜霉病菌对不同内吸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确定甲霜胺、乙磷铝与恶唑烷酮、霜脲氰、安克和硫代磷酰胺酯之间的交抗型,在叶盘上共测试了黄瓜霜霉(PC)和葡萄霜霉(PV)的27个分离系对6种内吸杀菌剂的抗药水平,结果证实了在两种目标真菌上甲霜胺和乙磷铝之间的非交抗关系,甲霜胺和恶唑烷酮之间的正交互抗药性,在PC上甲霜胺和霜脲氰之间的非交抗关系。试验还表明在PC上甲霜胺和安克之间以及乙磷铝和霜脲氰之间的非交抗关系,在PV上甲霜胺和乙磷铝与硫代磷酰胺酯之间的非交抗关系。此外,试验发现了霜脲氰和安克在叶盘上对抗甲霜胺分离系具有很高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7.
大麦云纹斑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及同工酶谱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4年大麦云纹斑病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对杀菌剂多菌灵、三唑醇的抗药性监测表明,该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程度发生了变化,并且首次在田间发现了大麦云纹斑病菌的多抗菌株。这类菌株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三唑醇都具有抗药性,且抗性程度很高。与1990~1991年得到的资料相比,随着杀菌剂选择压力的增加,大田群体中三唑醇高抗菌株比例逐年增加。对该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α—酯酶有7种表现型,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有2种表现型,过氧化氢酶有3种表现型,无论对去甲基抑制剂类(DMI)表现抗性或敏感菌株,无论调节酶还是非调节酶,其酶谱表现型的变异基本相似。这表明大麦云纹斑病菌对DMI类抗药性突变存在于多个菌系的基因型背景群体中,而不是只起源于单一的广泛分布的菌系。  相似文献   
998.
水稻持久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病区时空动态效应强度检验为核心,以纬度病圃、抗谱测定和抗性信息流的追踪考证作为持久抗瘟性鉴定评价方法的基础。经综合评价,认为特特勃(Tetep)、小粒野生稻Oryzaminuta J.S.Presl ex C.B.Presl、湘资3150、天津野生稻、谷梅二号、魔王谷等具有持久抗瘟性,可作抗源用,其中小粒野生稻兼具持久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性能;提出了持久抗瘟性鉴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持久抗瘟性的时空动态特性、广谱抗性与持久抗性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9.
田间抗性监测发现了大麦云纹斑病菌新型的抗性菌株,这类菌株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Phenylcarbamate(乙霉威)及三唑类(三唑醇)表现多重抗性,先前发现的多菌灵抗药性菌株均是在β-维管蛋白基因的198位点出现等位基因的突变,而新发现的菌株则仅在200位点(TTC)由苯并氨酸转变成赖氨酸(TAC)而导致对3种药剂的抗性。温室试验证明,这类菌株的致病性和野生敏感菌的致病性几乎一致,说明大麦云纹斑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发展与致病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青枯病生防细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首先用平皿抑菌圈法筛选出55个拮抗青枯菌的细菌菌株,将番茄幼苗在各菌菌悬液中浸根12h后栽种于温室未灭菌的土壤中,结果发现,有22个菌株在幼苗根部的定殖能力较强(终定殖密度大于104 cfu/g根),其中革兰氏阴性土壤细菌占同类菌的86.3%,革兰氏阳性土壤细菌占同类菌的13.0%,10个无致病力产细菌素的青枯菌菌株在根部的终定殖密度均低于104 cfu/g根,其定殖能力弱于致病青枯菌。有17个拮抗菌菌株在番茄幼苗根部的定殖密度超过所有致病菌。温室生防结果证明,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对于筛选生防菌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