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M-888式电子水分速测仪的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一系列不同水分梯度的玉米种子,利用电子水分速测仪和标准方法(烘干法)测定数据间的差异校正电子水分速测仪。校正前电子水分速测仪测量值与标准方法测量值之间差异显著,校正后差异不显著,最大测量误差从6.8降为2.1,提高了电子水分速测仪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2.
为了明确玉米秸秆还田下低温秸秆腐熟土著菌剂(菌剂A)田间秸秆促腐应用效果,采取小区定位试验和网袋翻埋研究方法,于上茬玉米秋季收获后,原田表面喷施清水(CK)、低温秸秆腐熟菌(菌剂A)和对照腐熟菌剂(菌剂B、菌剂C),采用3种秸秆还田深度(10、20、30 cm),针对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土壤肥力、秸秆腐解率及秸秆残余物组分含量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在秸秆还田10 cm可显著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菌剂A效果最佳,分别较菌剂B、菌剂C增加2.72%、2.21%,深层还田20、30 cm土壤肥力各项指标增加不显著,菌剂对土壤肥力优化效果呈现菌剂A>菌剂C>菌剂B,菌剂A和菌剂C能够较好地释放秸秆中的养分,改良土壤,提高地力;菌剂A秸秆促腐熟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秸秆降解率提高比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以8月份降解率增幅最大;菌处秸秆残余物的粗纤维、半纤维素、全磷和全钾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是6.81%~15.35%、3.53%~23.55%、7.06%~37.04%和21.93%~39.83%.  相似文献   
23.
用三种不同类型水稻鉴别品种(中国鉴别品种、日本清泽粳型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和中国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对黑龙江省139个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39个稻瘟病菌株被中国7个鉴别品种划分为6群l4个小种,被日本清泽12个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划分成58个小种,被中国6个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分成26个小种;日本清泽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和中国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鉴别作用优于中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鉴别作用明显;在黑龙江省可用于抗病育种的基因有Pi-zt、Pi-b和Pi-t;在黑龙江省应该提倡应用中国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相似文献   
24.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牡丰7号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大豆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以牡丰7号为研究对象,采取裂区设计,施肥量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下大豆不同时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牡丰7号不同时期叶片保护性酶活性有着较大的影响。从始花期到鼓粒期,3种保护性酶存在着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随施肥量的增加,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增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施肥量有利于增强牡丰7号抗逆性。随着种植密度增加SOD活性下降;CAT活性随种植密度的变化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规律。POD活性与种植密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5.
花荚器官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314份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质之间花荚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间花荚器官脱落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荚脱落率变异系数为24. 37%,平均花荚脱落数、平均花荚脱落率分别37. 67个,34. 30%,变幅分别为11. 33~92. 57个,16. 29%~57. 94%。花荚脱落数随熟期变晚有增多趋势;花荚脱落率随熟期变晚有增大趋势。花荚脱落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最大为主茎节数(0. 442),其次为株高(0. 423)。各性状与花荚脱落率的相关程度依次为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重粒数空瘪荚数单株荚数分枝数。研究结果可为创制花荚脱落率低的高产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6.
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是影响大豆产量重要限制因素,进行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培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是有效解决干旱胁迫的最有效途径.在调动C3作物大豆内在C4途径来提高光合效率的大豆高光效育种总体思路基础上,提出了大豆抗旱性遗传改良的两条技术路线,即转抗旱内源或外源基因的转基凶育种技术路线和高光效育种及回交转育的技术路线,并指出二者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着重论述了大豆品种抗旱性与丰产性关系,耐光氧化特性与抗旱性关系,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概况及QTL标记辅助选择抗旱育种的方法.旨在为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
邵广忠 《种子科技》2023,(10):34-36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产育种是玉米实现优质栽培的根本,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模式和结构逐渐优化与调整,加之玉米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对玉米高产育种、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尤为必要。基于此,文章研究了玉米高产育种与高效栽培的有效策略,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获奖大豆品种黑河3号、合丰25号和绥农14号的系谱分析,归纳出获奖大豆品种的直接亲本和祖先亲本,总结了这些亲本的来源和类型,梳理出获奖品种培育过程中亲本选择和组配上的共同特点,分析了获奖品种在亲本选配上的方法,直接亲本对获奖品种的遗传贡献率。获奖品种比普通品种含有较多的祖先亲本血缘,遗传基础比较丰富,新育成的获奖品种比早期育成品种更加拓宽了遗传基础。对大豆杂交亲本选配和提高育种工作效率有重要的预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东北春大豆耐涝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61个东北大豆优异亲本材料,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8个点进行试验。在2013年自然湿涝条件下,通过分析品种在各试验点的苗情、生育期和产量差异,对参试品种进行耐涝筛选,将其分为强耐涝、耐涝、中耐涝和弱耐涝4种类型。描述了强耐涝优异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大豆耐涝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0.
选取3种熟期类型杂交组合(早熟×晚熟、相近熟期×相近熟期、晚熟×早熟)各10个,对杂交期间的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湿度、日降雨量及不同类型杂交组合成活率进行统计,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杂交成活率影响较大,不同气象因子对不同杂交类型影响效应不同,早熟×晚熟组合在较低温度、较小湿度、无降雨的天气下成活率较高;类似熟期亲本组合对天气要求宽泛,在常温、低湿天气下杂交成活率更高;晚熟×早熟组合在温度较高、空气湿度小、无降雨的天气具有较高的杂交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