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珍稀名贵野生动物,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大鲵是传统的名贵药用和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光泽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居武夷山脉北段,境内山峦重叠,森林覆盖率高,山涧溪流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生态环境十分优良,极其适合发展大鲵养殖,发展资源优势明显。2012年,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福建省天马山大鲵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大鲵驯  相似文献   
82.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3后,抗感组合(W illiams82×皖豆33)及(皖豆33×南农1138-2)的F1单株均表现抗病,卡方测验结果显示F2群体符合3抗∶1感的分离比,F2∶ 3家系分离比符合1抗∶2分离∶1感,表明皖豆33对SC3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命名为RSC3(w))控制;抗×抗组合科丰1号、齐黄1号和大白麻×皖豆33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显示,科丰1号与皖豆33携带对株系SC3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齐黄1号、大白麻与皖豆33携带抗SC3的基因是不等位且独立遗传。利用皖豆33×南农1138-2的392株F2群体将皖豆33携带SC3的抗性基因RSC3(w)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SSR标记BARCSOYSSR_02_0610和ZL-5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9cM和0.35 cM,物理距离约为175 kb。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检验新品种皖豆24的增产效果,提升安徽省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方法] 于2006~2008年在龙亢农场,选择标准化农田试种皖豆24。[结果] 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00~37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对皖豆24的增产效果最佳。皖豆24在淮北地区的适播期是5月25日~6月15日。皖豆24在高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每公顷留苗22.5万株;在低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90~105 kg/hm^2,每公顷留苗27万株。出苗前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0.75~1.125 L/hm^2或75%封净045~075 L/hm^2兑水450~600 kg。用缩节胺0.3 L/hm^2兑水300 kg或者15%多效唑0.75 kg/hm^2兑水600~750 kg喷施防止倒伏。花荚期用0.2%硼砂1.5 kg/hm^2和0.03%~0.05%钼肥0.75 kg/hm^2兑水450~600 kg叶面喷施可提高产量。皖豆24在试种区大面积增产增收。[结论] 皖豆24是优质夏大豆品种,适合在安徽推广。  相似文献   
84.
 ‘顺华蓝莓2 号’越橘早熟, 抗寒, 丰产, 稳产, 果味独特, 适于鲜食。吉林省东部山区为适栽区, 3 年生产量达9 711 kg/ hm2 , 4 年生达10 272 kg/ hm2 , 比对照品种‘美登’增产17 %和22 %。  相似文献   
85.
以VB.NET为开发平台,利用Socket套接字编程,实现了基于POP3协议的邮件接收程序。介绍了POP3协议的原理及电子邮件接收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6.
黄志平 《科学养鱼》2005,(10):26-27
为探索我县稻田水产养殖新路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04年我站在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指导下开展了水稻虎纹蛙生态种养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条件稻田位于本县鸾风乡大陂村上王家组,选择6块总面积为6627米2连片单季稻田为试验田。试验田位于进水渠两侧,每  相似文献   
87.
优质高产濉科系列大豆品种选育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科技企业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1992年开始涉足大豆杂交育种,25a育成审定10个品种,集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于一身。其中,国审2个(濉科998,濉科8号),安徽省审9个(濉科928、濉科998、濉科8号、濉科9号、濉科12、濉科15、濉科20、濉科23和圣豆30),湖北省审1个(圣豆27);濉科8号和12通过河南省引种备案。申请植物品种权10个,获得授权4个。在安徽省育成审定品种的单位中,位列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阜阳市农科院之后,居第三位。育种过程中,纪永民创新团队不断修正育种目标,优化杂交育种方式,目测评分选择优势株(品)系,注重良种良法配套。优化组合设计,搭建"产学研、育繁推、产供销"一体化的研发平台,锁定4个配合力高的亲本:郑59、郑90007和徐豆12、中黄13;SSR标记辅助选择,创造两条育种路径。  相似文献   
88.
为提高杂交育种效率,有必要对杂种优势预测进行探索。本研究选用国内外不同地区10份材料,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45个杂交组合,利用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预测大豆亲本间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0份亲本中检测到417个多态性等位基因变异,多态性位点变化范围为2~5个,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520~0.695,平均GS值为0.5996。10份供试材料被分为两大类,F1杂种优势值从3.4%~42.1%,F1性状均具有不同程度正向杂种优势。其中,单株粒数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461,达显著水平。其余8个农艺、品质性状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初步认为,利用该174个SSR分子标记检测亲本间遗传差异,对本研究10份大豆亲本间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不显著。利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预测大豆亲本杂种优势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9.
为了筛选出对大豆花叶病毒(SMV)病具有抗性的大豆新品系,以1108份新选育的大豆品系为材料,人工接种SMV优势株系SC3和SC7,通过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考察其抗性,同时分析其亲本来源和抗性.结果显示,有356和326份大豆品系对SMV株系SC3和SC7分别表现高抗,占比为32.13%,29.42%,同时对这2个株系均表现高抗的品系有252份,占22.7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3和SC7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和r=0.956).线性回归结果显示,SC3和SC7发病率与其病情指数呈线性关系,线性关系显著,其发病率可以分别解释其病情指数变异的88.75%,91.47%.从亲本来源可以看到,母本来源于河北育成的品系数最多,有97份;父本来源于国外育成的品系数最多,为85份.抗性分析显示,来源于河北的母本抗性的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其后代品系平均发病率和病指指数也均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SMV病情预测和大豆抗病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0.
安徽省育成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分析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志平  王安东  李杰坤  胡晨  燕宁  张丽亚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32-5232,5251
对安徽省1983~2005年育成(审定)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416.5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271.0 kg/hm2;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平均为44.2%和2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