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2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为探索快速高效测定大麦籽粒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方法,利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ATR-MIR)和近红外(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光谱技术,分别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预处理,建立大麦样品的抗性淀粉含量快速测定红外模型,通过不同预处理预测模型的校正和内部交叉验证结果的比较,依据决定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筛选出基于ATR-MIR和NIR光谱的最佳预测模型,再对最佳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经基线位移校正+范围归一化(BOC+RN)预处理后的PLS模型为最佳ATR-MIR预测模型;经标准正态变换+Savitzky-Golay法一阶求导(SNV+1thD)的预处理模型为最佳NIR预测模型。用验证集材料对BOC+RN和SNV+1thD最佳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外部验证,光谱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方法均可以用于大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测定;ATR-MIR光谱比NIR光谱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张北华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下辖张北繁育中心、赤城县华田牧业有限公司、山东省种公牛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畜牧业高新技术集团公司。此次总结会上,公司从饲养管理角度,介绍了项目开展以来的经验。奶厅是核心,繁育体现问题关系生产力、饲养关系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玉米茎秆汁液对黄土坡面产沙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试验设计了4种不同的土样处理方式(control、添加25%浓度的汁液、添加50%浓度的汁液、添加25%浓度汁液经过一个冬季的冻融降解)在4种不同雨强(25,50,75,100 mm/h)下对产沙速率的影响,分析了4种不同处理后土样的土壤团聚体、有机质跟产沙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添加玉米茎秆汁液对产沙速率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的,玉米茎秆汁液通过增加土壤中 > 0.25 mm的团聚体和有机质实现减沙作用的。(2)4种处理后的土样中 > 5 mm的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是显著线性相关的,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在各种试验雨强(25,50,75,100 mm/h)下的产沙速率与 > 0.25 mm的土壤团聚体、有机质都具有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4.
冻融对河北省深州市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以河北省深州市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含水率、全持水量、容重、饱和导水率、电导率、pH和有机质的变化,探讨冻融对0—20cm深度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土层深度,冻融增加土壤的含水率,而对全持水量的影响较小;0—10cm土层深度,冻融增加了土壤容重与pH,降低了土壤的电导率和渗透性,该层土壤水盐运移呈特殊规律,土壤含水率与电导率呈相反变化趋势;对于10—20cm土层深度,冻融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和有机质的含量。在相关性分析中,0—20cm土层深度土壤容重与全持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有机质含量和导水率与其他性质无显著相关;0—10cm土层深度土壤pH与容重和含水率呈极显著相关,与全持水量呈显著相关;10—20cm土层深度土壤电导率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冻融对盐碱土影响的研究及盐碱土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研究坡沟系统中坡面与沟道之间的侵蚀产沙关系,该研究采用双坡段(坡面和沟坡)组合模型,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结合REE示踪技术,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径流的水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流量范围内,坡沟系统径流雷诺数变化位于342.3~858.8之间,且变化幅度随冲刷历时的增大而增大;弗罗德数变化位于1.36~8.92之间,且具有时空分异特征。相同流量下,坡沟系统的坡面径流流速沿程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从坡面向沟坡过渡时,各流量下的流速均达到极小值,进入沟坡以后,流速又开始增大。当流量相同时,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沿程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然后再减小的趋势。该研究为黄土高原坡沟系统侵蚀产沙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樟子松球果象甲成虫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中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和0.5%藜芦碱可溶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更好,室内和林间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植被覆盖下黄土凸型复合坡面水流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侵蚀产沙规律研究现状的薄弱问题,该文通过对野外凸型复合坡面进行不同流量(14、18、22 L/min)、不同植被覆盖度(30%、50%、70%)和不同植被覆盖坡位(凸型复合坡面的上坡坡底和下坡坡底)的放水冲刷试验,对黄土凸型复合坡面径流侵蚀发生过程中的水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当植被覆盖度为70%,且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上坡坡底时,复合坡面的水流流态属于缓流过渡流,其他情况下凸型复合坡面的水流流态属于急流过渡流。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下坡坡底时的雷诺数和佛罗德数大于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上坡坡底时相应的雷诺数和佛罗德数。用达西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这2个参数表达径流阻力结果一致。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上坡坡底时的达西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大于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下坡坡底时相应的达西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研究结果可为植被覆盖下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侵蚀产沙过程机理的研究和植被措施在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中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区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团聚体是反映土壤结构稳定性、肥力和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与侵蚀过程、水土流失、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研究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保护土壤资源、提高生产率、维护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该区4种主要植被类型——荒漠、草原、草甸及灌丛的土壤,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团聚体指标,水稳定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percentage of water-stable aggregates,WSA)、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结构体破坏率(aggregate destruction rate,PAD)、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ean weight soil specific area,MWSSA)和分形维数随海拔高度和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0~30 cm土层WSA、MWD、GMD、MWSSA依次:荒漠<草原<草甸<灌丛,>30~40 cm土层植被类型对团聚体无显著影响(P>0.05);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度逐渐降低,土壤结构趋于恶化,草甸带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深层土壤(P<0.05);随海拔高度增大,在海拔1692~2800 m土壤团聚体逐渐稳定,土壤结构改善,在海拔2800~3639 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逐渐降低,土壤结构趋于恶化。WSA、MWD和GMD受1~4 mm粒级主导作用,分形维数主要受0.038~0.25 mm粒级的影响,MWSSA不能准确分析该地区的团聚体水稳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熟练制作课件(讲课与测试)已成为广大教师一项重要基本功。Authorware是一套功能强大的多媒体编辑系统,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进行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动态感方面的不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以小实例展示了Authorware在双功能课件中的设计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且其中所体现的精神文化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在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日本的茶道可以简称为"茶汤道礼",开展茶道活动,无论是对于人们的物质追求还是人们的精神追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本茶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就从日本茶道出发,以此为围绕点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