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影响因子是用来描述期刊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作为一个相对统计量相对公平地评价各种期刊,在期刊评价中被赋予较大的权重.文章简要综述了期刊影响因子的概念,重点介绍了影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2.
不同播期对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自2009年9月25日—11月6日共7个播种时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紫云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密度、株高、单株复叶数、表观叶面积和单株重均随播期推迟而下降。鲜草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9月25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31833 kg/hm2,种子产量则以10月2日播种的最高,为227 kg/hm2。地上部N、P、K、Cu含量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10月30日之后播种处理的Fe、Mn含量则显著增加,而不同播期对Ca、Mg、Zn含量无影响。各养分积累量均随播期推迟而下降。研究表明,播期显著影响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本试验条件下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播种。  相似文献   
33.
不同施肥量对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绿肥[豆科绿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和禾本科绿肥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产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绿肥产量,绿肥鲜草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增加42.8%~311.1%,与缺素处理相比,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57.1%~177.5%、27.8%~178.7%、14.2%~32.4%。两种绿肥的鲜草产量均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水平的氮、磷肥用量下看麦娘的产量均高于紫云英,所有钾肥处理的看麦娘产量均高于紫云英。绿肥的养分积累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水平的氮、磷肥用量下看麦娘的氮、磷积累量高于紫云英,不同钾水平下的看麦娘钾积累量均高于紫云英。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12.5 kg(N).hm?2、19.7 kg(P).hm?2、37.5 kg(K).hm?2时,两种绿肥总产量及碳、氮、磷、钾积累量最高,分别为49 424 kg.hm?2和3 212 kg(C).hm?2、151 kg(N).hm?2、19.8 kg(P).hm?2、156 kg(K).hm?2。此时看麦娘产量、碳、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59.0%、65.7%、66.3%和64.4%。紫云英田间自然洒种的看麦娘无成本投入且养分积累量高,不失为一种优质绿肥。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木薯产量、品质及薯构型的影响,优化木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模式的农艺农机参数。【方法】以我国主栽的机械化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平地模拟机械化种植模式,设等行距(0.8+0.8) m(CK)及宽窄行(1.0+0.5) m(T1)、(1.0+0.6) m(T2)、(1.0+0.7) m(T3)、(1.2+0.4)m(T4)、(1.2+0.5) m(T5)、(1.2+0.6) m(T6)共7种行距配置,于收获期测定薯块产量、薯块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薯块性状及薯构型。【结果】1)两年中,T6木薯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均最高,较T1显著增产19.19%~24.89%和19.61%~30.56%。2)T6木薯块根的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较T1分别明显提高21.38%~31.38%和27.67%~31.51%。3)两年中,T1垂直行向半幅宽均最窄,为19.72~20.50 cm,且薯长均最短,为13.01~14.57 cm。4)当收获单株的垂直行向半幅宽为30.0 cm、深度为25.0 cm时,所有处理均可收获98.50%以上的鲜薯产量,其中T6收获的鲜薯产量最高,达41.79 t/hm2,收获比例为99.42%。【结论】在木薯品种SC205平地机械化种植模式中,推荐(1.2+0.6) m的宽窄行配置,收获机在窄行间的双行作业幅宽为120.0 cm、深度为25.0 cm。  相似文献   
35.
以木薯品种GR4种茎为材料,分别采用清水和1.5%石灰水浸泡木薯种茎,研究不同浸泡时间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贮藏30 d后,短时间清水处理对木薯的茎径、株高、单株结薯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石灰水处理后,薯干率、鲜薯淀粉产量得到极显著提高,鲜茎叶产量、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得到显著提高;2种浸种液均以浸泡3 h最为适宜,且石灰水浸种的效果优于清水浸种。  相似文献   
36.
在干旱条件下,比较4种不同种茎材料对木薯成活率、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活率(survival rate,SR)呈现SR1年生种茎(100.0%)SR2年生种茎(92.2%)SR60 d嫩茎(78.9%)SR老茎头(30.0%);鲜薯和薯干产量(root yield,RY)呈现RY1年生种茎RY60 d嫩茎RY老茎头RY2年生种茎;淀粉产量(starch yield,SY)呈现SY60 d嫩茎SY1年生种茎SY老茎头SY2年生种茎;薯干率和鲜薯淀粉含量呈现老茎头60 d嫩茎2年生种茎1年生种茎,且植株密度越小,则薯干率和鲜薯淀粉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木薯的干旱响应,采用0(CK)、10%、20%、30%PEG模拟法,研究干旱对木薯叶片形态、生理,以及根系解剖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30%PEG处理下,木薯叶片均萎蔫、下垂。除SC205游离脯氨酸含量在30%PEG处理下降外,3份种质叶片的O2-产生速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PEG浓度提高而明显提高。在PEG胁迫下,Rayong9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CMR35-22-196的显著提高,SC205的明显降低。3份种质在20%PEG和30%PEG处理下,均出现表皮或薄壁细胞残缺、根冠脱落现象;且Rayong9在30%PEG处理下,根系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SC205、CMR35-22-196在20%和30%PEG处理下,根系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表皮细胞栓化。可见,干旱胁迫对木薯生长不利,胁迫越强,危害越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种茎质量是木薯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研究筛选木薯种茎活力评价指标,可为木薯种茎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华南8号和南植199木薯为材料,从植后150 d开始,每隔30 d采样1次种茎,共采集6次,分别在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开展种茎发芽试验;同时测定发芽前的种茎生理生化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不同采样期的种茎活力综合得分,并进行种茎生理生化指标与综合活力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6次采样的种茎活力综合得分差异较大;华南8号种茎活力综合得分与丙二醛含量和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南植199种茎活力综合得分与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淀粉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含水量相关系数较高,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推荐种茎的丙二醛含量作为木薯种茎活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我国植胶区砖红壤钾、镁缺乏现象日益突出,研究钾、镁缺乏对橡胶幼苗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可为橡胶平衡施肥和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用‘热研7-33-97’橡胶 (Hevea brasiliensis) 幼苗为研究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用营养液培养。采用二因素二水平的析因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对照 (CK)、缺钾 (–K)、缺镁 (–Mg) 和缺钾镁 (–K-Mg),培养3个月后,取样测定橡胶幼苗干物质量、根系构型参数、根系活力和养分含量等指标。  【结果】  1) 与CK相比,–K和–K-Mg处理显著降低了单株干物质量和根冠比,干物质量降幅分别为8.4%和27.5%,根冠比降幅分别为20.4%和26.9%,而–Mg处理对干物质量和根冠比均无显著影响;K、Mg交互作用对茎干、根和单株干物质量及根冠比均有显著影响 (P < 0.05)。2) 与CK相比,各缺素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橡胶幼苗吸收根 (直径 < 2 mm) 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总根尖数及根系活力等根系构型参数,而不同程度增加了平均根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K、Mg交互作用对吸收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总根尖数有极显著影响 (P < 0.01)。3) 各处理下氮和镁、磷和钾以及钙分别在叶片、根系以及茎皮中的平均分配比例高于其他器官。各缺素处理下,地上部的养分占比呈增加趋势。4) 与CK相比,–K处理显著增加了橡胶幼苗单株氮、磷和镁的积累,–K-Mg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单株氮积累,各缺素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单株钙的积累;K、Mg交互作用对氮、磷、钙和镁的积累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结论】  钾、镁营养显著影响橡胶幼苗对养分的吸收,缺钾、缺镁显著抑制橡胶幼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缺钾缺镁加重抑制效果。因此,橡胶生产上不仅要保证培养基质或土壤的矿质营养充足,还要重视钾、镁元素间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40.
橡胶凋落叶覆盖对胶园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原位试验,研究橡胶凋落叶覆盖对平地和坡地胶园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设置平地凋落叶覆盖、平地凋落叶去除、坡地凋落叶覆盖和坡地凋落叶去除4个处理。结果表明:(1)平地胶园表层土壤含水率大于坡地,凋落叶覆盖较凋落叶去除的坡地土壤含水率显著增加;(2)表层土壤含水率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方程斜率表现为坡地大于平地;(3)平地和坡地凋落叶覆盖较其凋落叶去除的土壤pH分别提高了0.09~0.74和-0.09~0.47个单位;(4)与凋落叶去除相比,凋落叶覆盖的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均有所增加,平地增幅分别为6.9%~68.5%,3.0%~44.8%,3.9%~16.2%,坡地增幅分别为23.3%~95.0%,3.5%~52.5%,7.6%~27.9%,坡地增幅大于平地;(5)与凋落叶去除相比,凋落叶覆盖显著提高平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幅为6.2%~48.1%,显著提高平地和坡地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16.4%~83.3%和12.8%~94.8%。综上所述,橡胶凋落叶覆盖可以缓解胶园pH酸化,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