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4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41篇
  26篇
综合类   227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3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本文简要介绍了沼液在制种玉米上的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沼液还田技术的操作要点,并针对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注意事项。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在制种玉米种植中应用沼液还田种植技术,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补充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平衡土壤养分,减少化肥施用量与农药用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抑制病虫草害发生,进而提高制种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552.
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种业规模和制种产量明显提升,企业育种能力不断提高。但我国种业在发展理念、种子监管、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高新技术掌握程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剖析我国种业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新形势下种业发展机遇,就现代种业发展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力求促进种业发展转型升级,助力我国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53.
荒漠化沙地植树造林存在环境恶劣、人力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在此研发一种由行走及悬挂单元、挖坑单元、投苗单元、覆土及浇水单元和动力单元所构成的一体式自动化沙漠植树作业车。作业车各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了各单元动作可靠性,其中投苗单元采用独特的储存仓、旋转仓和投放仓3仓结构设计,实现精准储苗、分苗和投苗,行走及悬挂单元搭载蓝牙通信模块,可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通过实践证明,该作业车结构合理,能实现自动化一体式的种植,能克服在沙漠等恶劣环境下植树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54.
通过研究沙棘受栎黄枯叶蛾和沙棘木蠹蛾取食为害后生理生化的变化,探讨虫害诱导的沙棘生理生化变化对害虫种间互作的影响。以二虫分别作为地上、地下的植食者,采用两因素交互试验设计,每种害虫处理2水平(未接与接),测定虫害沙棘茎叶和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单宁、黄酮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分析表明,栎黄枯叶蛾为害后,沙棘茎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沙棘木蠹蛾为害后,沙棘上、下部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上升;二者共同为害后,沙棘上、下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不同虫害处理后,沙棘根系单宁、黄酮含量均显著升高。综上说明,二虫诱导的沙棘生理生化的改变,对茎叶害虫栎黄枯叶蛾具偏利促进作用,而对根系害虫沙棘木蠹蛾有较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5.
旨在为甘肃省玉米平衡施肥提供数据支撑,以甘肃地区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玉米大田试验,比较测土配方施肥(T1)、水肥一体化(T2)和施用缓控释肥(T3)3种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籽粒产量表现为T2>T1>T3。氮磷钾养分的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也表现为T2>T1>T3。其中,T2处理氮磷钾养分表观利用率较T1分别提高28.10%、46.84%和15.17%,较T3分别提高34.57%、62.92%和30.70%。T2处理氮磷钾养分农学效率和T1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T3处理。综上所述,水肥一体化模式对提高甘肃地区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56.
选择18头初生重为(36.72±0.96) kg的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3日龄开始饲喂含不同剂量溶菌酶的犊牛饮奶,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溶菌酶)、A组(每头每日添加7.5 g溶菌酶)和B组(每头每日添加15 g溶菌酶),50至56日龄给3组犊牛饲喂不同含量溶菌酶牛奶的基础上补饲相同重量的犊牛开食料进行消化试验,研究犊牛饮奶中添加不同剂量溶菌酶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犊牛28日龄体重A组和B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42和56日龄体重A组极显著大于B组和对照组(P <0.01),平均日增重A组显著大于B组和对照组(P <0.05);42日龄体高A组极显著大于B组和对照组(P <0.01);28日龄和42日龄体斜长A组和B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56日龄体斜长A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14和56日龄胸围A组显著大于B组和对照组(P <0.05),28日龄胸围A组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42日龄胸围A组极显著大于B组和对照组(P <0.01);28和4...  相似文献   
557.
为筛选出适合上海市闵行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糯稻新品种,闵行区于2021年引进了15个优质糯稻新品种(系),并进行了相关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光明糯1号’‘武香糯7368’两个早熟糯稻品种和‘太湖糯’‘沪香糯209’两个中晚熟糯稻品种,在产量、品质、综合性状等方面表现突出,可在闵行区进行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558.
研究秸秆还田形式对旱作覆膜农田土壤团聚特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覆膜耕作措施,实现旱作覆膜农田可持续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期定位旱作玉米覆膜农田(始于2012年)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垄沟覆膜(P)和传统平作(T),分别施加秸秆(S)和生物炭(C),以不还田为对照(N),共形成 6个处理:覆膜秸秆还田(PS)、覆膜生物炭还田(PC)、覆膜不还田(PN)、平作秸秆还田(TS)、平作生物炭还田(TC)和平作不还田(TN)。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并分析了双垄沟覆膜和不同秸秆碳投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秸秆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均可显著(P<0.05)改善各粒级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其中> 0.25 mm团聚体含量平均显著(P<0.05)提高47.32%,各双垄沟覆膜处理MWD和GMD较平作处理分别平均提高9.19%和4.15%;各还田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PC和TC处理分别较对应PS和TS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2.60%和2.73%;各处理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粒径增大而增大,秸秆碳投入可显著(P<0.05)提高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双垄沟覆膜处理则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还田方式、种植方式及土壤有机碳对玉米产量有促进作用,施加秸秆及生物炭均能显著(P<0.05)提高旱作覆膜农田玉米产量,平均提高14.6%,而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与生物炭还田处理的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在双垄沟覆膜条件下投入秸秆碳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其中,双垄沟覆膜与生物炭还田的耦合效应对改善农田土壤质量及地力提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59.
棉田滴施甲哌鎓一直备受关注,为研究新型缓释甲哌鎓滴施剂型及其对棉花调控的作用效果,探寻缓释甲哌鎓滴施可行性。设5种剂型(H1、H2、H3、H4、H5)处理,普通缩节胺(S)和清水对照(CK),开展盆栽试验,大田设低(90.0 g hm-2)、高(180.0 g hm-2) 2个浓度水平,进行剂型筛及棉花农艺性状与产量调控效果调查。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5种不同剂型甲哌鎓滴施出苗整齐度基本在66%以上,壮苗率受品种影响差别较大,在40%~70%之间;除H3外,各剂型甲哌鎓滴施均有控高效果,与CK和S相比,株高分别降低32%~41%和24%~35%,25 d后株高直观差异明显。大田条件下,处理S控高效果最好,CK增高最快,缓释甲哌鎓高浓度时各处理均有较好控高效果且与CK差异显著,低浓度时H5株高61.0 cm,与S效果相近且无显著差异,其他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棉花株宽、茎粗、主茎叶数、果枝台数等农艺性状各剂型处理分别在26.0~35.0 cm、9.5~11.5 mm、13~14片、7~8台之间,与CK和S比均没有显著影响。新型缓释甲哌鎓可促进现...  相似文献   
560.
“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作为农业领域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动物繁殖理论与技术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充新知识、新技术,从而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知识储备。为了切实提高“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文章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多样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