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32.
保水剂对土壤养分的保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保水剂是一种具有超高吸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物颗粒剂,它吸收自身质量的数百倍至上千倍的纯水.由于保水剂在雨季能够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保持于土壤中,待到旱季来临,又能够将吸持的水分缓慢释放给植物利用,从而帮助植物渡过干旱期,提高造林成活率.通过野外试验和温室试验发现,保水剂使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和川滇桤木Alnus ferdinandi var.coburgii的氮流失量减少23.8%~65.2%,钾流失量减少19.8%~86.2%.当养分施加量一定时,养分的流失量随保水剂施加量的增加而减少.田间试验表明,森林土壤中施加保水剂后,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养分(氮磷钾)的量,使土壤碱解氮的量提高133.1%~295.8%,有效磷提高10.4%~43.2%,速效钾提高124.2%~220.3%.可以认为,保水剂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而且可以通过减少养分淋失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表2参11  相似文献   
33.
红花木莲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濒危植物红花木莲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木莲苗期的光合日进程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9 00和下午15 00左右。在中午13 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明显下降的光午休现象。光午休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当时气温的升高和湿度饱和差的增加有关,因此使叶保卫细胞失水增多导致气孔导度减小以致引起光合速率下降。此外,也可能与二氧化碳羧化酶的活性降低有关。分析红花木莲苗期的水分利用效率,发现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有较大的一致性。对红花木莲的叶片的光响应曲线进行分析,得到红花木莲苗期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200~1300μmolCO2·m-2·s-1和23 487μmol·m-2·s-1。  相似文献   
34.
【目的】澳洲坚果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为“德宏州”)的百姓为脱贫致富而种植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集约化种植使其植株叶枯病严重发生。为了明确澳洲坚果叶部病害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有效生防菌,为澳洲坚果叶枯病的绿色防控和澳洲坚果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遮放镇拱岭村、三台山乡允欠村和风平镇帕底村澳洲坚果主要种植基地(即3个样地)内的叶枯病进行专题调查,将采集于此3个样地的病害样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生物学特征和多基因片段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病原菌的分类与地位,并采用两点对峙法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结果】遮放镇拱岭村、三台山乡允欠村和风平镇帕底村3个样地的发病率分别为60%、64%与69%,平均发病率为64.3%,说明3个样地的发病情况均较严重;其平均病情指数为32,说明3个样地的病情指数均较高。在实验室中共分离鉴定出病原真菌8属10种、生防菌1属1种。其中,DH06和DH10的分离频率分别为30.83%与24.17%,这2种菌株均被确定为优势病原菌;对其致病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菌株均能使澳洲坚果叶片产生叶斑病症状,且其发病症状与...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明确云南省德宏州、文山州和保山市油茶炭疽病菌的种类,筛选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方法 本研究于2019和2020年7—9月进行了病害调查,收集病叶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联合形态学与多位点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同时从健康油茶叶片内分离筛选内生拮抗菌,并通过平板对峙法验证抑菌作用。结果 云南省德宏州地区油茶炭疽病发生较严重,平均发病率为56.18%,病情指数为53.11,云南省油茶炭疽病菌种类主要有5种,分别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卡哈瓦炭疽菌C. kahawae、喀斯特炭疽菌C. karstii、松针刺盘孢C. fioriniae和暹罗刺盘孢C. siamense。其中,胶孢炭疽菌是优势病原菌,菌株 CA17(暹罗刺盘孢)在活体油茶叶片上的致病性最强。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采自德宏州健康油茶叶片的内生菌Streptomyces fulvissimusBacillus mojavensis对菌株CA17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抑菌率分别达到37%和42%。结论 本研究可为油茶炭疽病的诊断与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元谋干热河谷引种造林试验及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较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龙川江河谷引进赤桉、柠檬桉、窿缘桉、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厚英相思、肯氏相思、台湾相思、绢毛相思、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等树种,以本地的山合欢、山黄麻作对照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赤桉、厚英相思、柠檬桉、窿缘桉、肯氏相思、大叶相思等都比山合欢长势好。用定量的标准(生长量的数量指标)选择造林树种,选出的树种较符合元谋的实际,在元谋生长良好,选择方法简单,且精度高,可供应用。  相似文献   
37.
为明确吉贝幼林施肥配比及施肥量,采用单因素及N,P,K三因素L9(34)正交设计法,研究了施肥对2a生吉贝造林成活率及生长促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基肥导致吉贝造林平均成活率下降6.92%以上,尿素200g/株处理与CK0差异显著;(2)施用复合肥400g/株、尿素300g/株处理树高、地茎增量与CK1差异显著,100g/株N+100g/株P+50g/株K、200g/株N+100g/株P+150g/株K组合树高、地茎、冠幅与CK1差异极显著,分枝数与CK1差异显著,除300g/株N+200g/株P+150g/株K组合增效指数小于尿素300g/株处理外,其余组合增效指数大于复合肥400g/株、尿素300g/株处理;(3)极差R比较认为,P肥对树高生长显著,N肥对地茎和冠幅生长较好,而分枝数第1年施K肥较P肥、N肥好,第2年施P肥较K肥、N肥好;(4)N,P,K组合较单因素肥效显著,肥效指数大小可作为吉贝幼林施肥生长快慢的衡量指标。可见,干热河谷吉贝造林以不施基肥为宜,尤其不能施尿素,幼林追肥经济效益显著,1~2a生林可采用100g/株N+100g/株P+100g/株K或200g/株N+100g/株P+150g/株K肥料组合以及复合肥400g/株、尿素300g/株单施。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干热河谷不同种源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比较分析了牛角瓜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瞬时羧化效率(CE)和气孔限制值(ls)在元江、红河、个旧、建水、元阳等种源间的日变化动态与日均值差异。牛角瓜5个种源的Pn日变化动态均呈双峰曲线,但在不同时刻的数值存在种源间差异。牛角瓜对高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它通过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来提高光合同化效率。干热河谷的极端高温不是影响牛角瓜幼苗光合作用与羧化反应的限制因素,而正午的强光辐射显著抑制了牛角瓜幼苗的光合作用与水分利用。干热河谷牛角瓜不同种源间的光合生理参数日均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红河种源的Pn,Tr,LUE和CE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P<0.05),个旧种源表现出“高光合、低蒸腾”的显著特点,具有最高的WUE和较高的Pn,LUE和CE,因此筛选出红河、个旧为具有高水平光合生产与水分利用潜力的干热河谷牛角瓜种质资源。图3表1参43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解剖观察干热河谷地区牛角瓜根、茎及叶的结构,为干热河谷地区合理利用抗旱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常规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解剖观察牛角瓜根、茎和叶结构,分析其适应干旱的机理.[结果]牛角瓜为典型耐旱性植物,其根解剖结构表现高度木质化,木质部面积占根面积的(18.16+10.77)%;茎表现高度肉质化,髓面积占茎面积的(34.21±2.79)%;叶片厚度580.01±6.14 μm,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23.33土1.77)%.[结论]牛角瓜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在干热河谷地区可作为植被恢复极端困难地段的先锋树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0.
云南松菌根菌的分离培养条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云南松的外生菌根菌进行分离的基础上,得到生长较好的外生菌根菌株.用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培养,测定其生长量,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外生菌根菌生长的培养基和温度.结果认为,3个菌株适合在马铃薯、MMN和PDA 3种培养基中生长,适合在27℃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