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乳房链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乳房链球菌也与奶牛子宫内的感染相关,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采集甘肃省不同地区5个牧场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黏液样品48份,共计分离得到18株乳房链球菌.然后通过CAMP试验来检测分离菌株的协同溶血作用,采用普通PCR检测10种已知毒力基因(hasA、hasB...  相似文献   
22.
燃料油的蒸发损耗,一直倍受油料应用研究者的关注。基于氟化相变微球的降耗机理,将高分子微球设计为燃料油的表面覆盖层,通过对微球表面进行氟化处理,有效提高了微球的表面能和憎油性;通过在微球内部灌注相变材料和温度调节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微球控制蒸发损耗的效能。试验研究表明:这一技术可使燃料油的降耗率达到80%左右,是一种造价低、降耗效果好、适用于不同罐型油罐且无需对油罐进行改建的新型降耗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为评价复方中药软膏剂中不同浓度的透皮剂药物氮酮对马属动物的透皮效果,首先利用中药复方水提醇沉浓缩液制备中药软膏剂,然后在软膏剂中分别加入2%、4%、5.5%、7%的透皮剂药物氮酮,以软膏剂中的淫羊藿苷成分作为标记物,利用酶标仪法测定经智能药物透皮仪处理后的马皮肤透过液中的标记物含量。结果表明,在中药软膏剂中加入5.5%的氮酮作为促渗剂,所获得的药物渗透效果最佳。该研究为马属动物中药软膏剂中透皮剂药物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复方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稳定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4.
微生物除臭剂中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属于生物除臭剂,在畜禽养殖场有毒有害气体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生物除臭的原理是将一些具有一定除臭功能的微生物进行组合,利用其生理代谢作用使恶臭物质降解并氧化成无臭、无害的终产物。本文概述了微生物除臭剂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介绍了几种市场上已经使用的除臭剂产品,以使大家对微生物除臭剂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微生物除臭剂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5.
26.
成都市第二机场的选址已确定在金堂,这将大大推动金堂、成都、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就成都第二机场落址金堂将对金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7.
固定顶油罐油气空间温度分布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固定顶油罐热传导模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油罐温度场分布进行了理论推导.通过线性拟合和灰色关联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数据具有很高的精度.对影响温度场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深入研究蒸发损耗和合理选择油罐表面覆盖材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试验旨在研究蒲鹿乳炎散水煎醇沉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为后期临床开发提供依据。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法来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福尔马林和热板仪致痛法来研究其镇痛作用。各试验均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是阴性对照组、蒲鹿乳炎散低、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蒲鹿乳炎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分别每日以含生药20、30、40及0.15 mg/g的剂量灌胃给药1次,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均连续灌胃给药7 d,后续按照不同试验具体操作。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结果显示,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可极显著降低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中、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试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用药组对醋酸导致的通透性增高均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低、中剂量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角叉菜胶所致足趾肿胀试验结果显示,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抑制作用(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低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但中、高剂量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福尔马林致痛试验结果显示,在Ⅰ相时间段内,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减少小鼠舔足次数(P<0.01);在Ⅱ相时间段内,各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热板仪致痛试验结果显示,给药后各个时间,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延长痛阈值(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高剂量组减小疼痛阈值的效果极显著强于阿司匹林组(P<0.01),低、中剂量组的效果极显著弱于阿司匹林组(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蒲鹿乳炎散水煎醇沉液对小鼠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豆需求量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培育高产量、多抗性、优质大豆品种迫在眉睫。然而受生态条件的限制,优质大豆种质资源材料匮乏,遗传背景狭窄,而且大豆自然变异过程繁琐且漫长,仅依靠大豆自发突变获得优质遗传材料十分困难,因此利用诱变技术创制优质、高产、多抗新种质是发展大豆产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诱变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基因变异频率,扩大育种选择范围,高通量筛选有益突变,促进优良性状重组等,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性状丰富的突变体,解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问题,广泛应用于优良性状的大豆新品种选育。本文概述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的原理、种类及特点,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大豆种质创新中常用的诱变方法和技术优势,展望未来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大豆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