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68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聚乙二醇引发对生菜高温下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生菜种子在高温条件下发芽率降低,采用适宜浓度的聚乙二醇(PEG 6000)处理能够促进生菜种子的萌发。【方法】以4个紫色生菜品种为材料,在35℃高温下,研究0(CK)、50、100、150、200、250g/L的PEG 6000处理,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活力指数及简化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PEG 6000的引发下,‘北紫生1号’、‘北紫生2号’的引发作用较明显,对‘北紫生3号’、‘北紫生4号’引发作用不明显。50~150g/L的‘北紫生1号’、‘北紫生2号’生菜种子能明显提高耐高温能力、促进生菜种子的萌发和发芽率的提升;在50g/L对‘北紫生3号’引发作用明显,在250g/L活力指数最优;在250g/L对‘北紫生4号’引发作用明显。【结论】50~150g/L的PEG 6000对‘北紫生1号’、‘北紫生2号’、‘北紫生3号’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250g/L的PEG 6000对‘北紫生4号’萌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2.
高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1个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种子在20、25、30、35、40℃5个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特征。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25℃时,随温度上升,叶用莴苣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35℃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能更好地反映品种间耐热性差异。试验中11个叶用莴苣品种对高温胁迫敏感程度存在差异,W1、W7J、20耐热性较强,W2、S2、S7、S20、S24耐热性中等,J2、J17、S39耐热性较弱。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为了选择最佳椰糠基质处理时间。【方法】采用椰糠基质和草炭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浸泡时长(0、24、48和72h)对基质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椰糠基质在浸泡后,对比草炭基质,其容重始终较小,且在24h内减小,后保持稳定;总孔隙度与持水孔隙与草炭相比变化不显著;通气孔隙与气水比偏高;各物理性状在48h内处于稳定。pH值呈弱酸性,始终低于草炭基质,24h至48h间达到稳定;EC值偏高,且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48h后稳定;发芽指数始终偏高;全氮含量变化不大且始终偏高;全磷含量较稳定,始终低于草炭基质;全钾含量始终偏高。椰糠基质浸提液中,含氮量呈下降趋势;钾含量、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钾含量始终偏高;且氮磷钾含量于24h至48h之间较稳定。【结论】浸泡48h的椰糠各项理化性状均较适宜,可作为椰糠基质前期比较理想的处理时长。  相似文献   
34.
【目的】镉(Cd)是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探究明芹菜幼苗对镉的适应能力,为芹菜的重金属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培方式,研究营养液中不同Cd浓度(0、5、10、15和20mg/L)对芹菜幼苗生长、Cd积累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当Cd质量浓度为5mg/L时,芹菜幼苗生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营养液中Cd质量浓度≥10mg/L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上升。植物体内镉元素含量随添加的Cd浓度升高而升高,根系中的Cd含量远高于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在浓度为10mg/L时达到最大,随后递减。【结论】以上结果表明,芹菜幼苗在低Cd质量浓度(5mg/L)生长不受影响,而高浓度(大于10mg/L)则抑制其生长;芹菜对Cd具有一定的富集和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35.
北京生菜黑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生菜黑斑病是生菜的重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上影响生菜质量并导致减产。目前报道的生菜黑斑病病原菌种类较多,为了明确引起北京地区生菜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北京市昌平区生菜种植温室采集生菜黑斑病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与鉴定。【方法】采用的病原菌鉴定的主要方法为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对病原菌DNA的ITS部分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引起生菜黑斑病的病原菌为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生菜黑斑病的相关研究以及今后生产上相关生菜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旨在筛选出适宜紫叶生菜生长的红蓝光配比。【方法】以白光作为对照处理,探究其余7个红蓝光配比对紫叶生菜生长形态、营养品质、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紫叶生菜在红光(R)及红蓝光配比(4R1B)处理下生长更佳,且在4R1B的红蓝光配比下,紫叶生菜的根冠比(鲜质量)、壮苗指数、地上部鲜质量及干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及干质量都表现出升高趋势;在1R1B的红蓝光配比下,除硝酸盐含量和胞间CO2浓度下降外,紫叶生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花青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全部一致提高,且1R1B处理也能够显著提高紫叶生菜的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在6R4B的红蓝光配比下,紫叶生菜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总量与其余处理相比均提升。【结论】4R1B处理能够促进紫叶生菜的生长,而1R1B处理能够显著改善紫叶生菜的叶色、品质等。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为深入研究叶用莴苣抽薹的激素协同调控关系和内在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延迟抽薹调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对叶用莴苣易抽薹品种GB-30、中间型品种GB-26与耐抽薹品种GB-25喷施外源生长素(IAA),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以及茉莉酸甲酯(MeJA)含量。【结果】低浓度的IAA处理后3个不同品种的GA3含量增加,较高浓度的IAA处理之后,前9 d的GA3的含量都会显著降低,随后回升。低浓度的外源IAA会促进内源IAA的增加,高浓度处理之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会使内源IAA的含量提前达到峰值。喷施较高浓度的IAA能够使GB-25和GB-30的ABA含量提前达到最大值。在处理前期,MeJA均有一个累积的过程,第9天时达到最大,3个品种的处理组在第9天时MeJA的积累量都比对照要高,其中易抽薹品种的差距是最明显的。【结论】叶用莴苣在抽薹前需要较低量的GA3、IAA和较高量的ABA、MeJA。外施IAA能够提高内源GA3  相似文献   
38.
[目的]基于转录组数据鉴定分析叶用莴苣MADS-box基因家族,筛选高温促进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MADS-box家族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以期为叶用莴苣高温诱导抽薹的分子机制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叶用莴苣转录组数据中鉴定获得MADS-box家族转录因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叶用莴苣易抽薹品种'S39'在高温处理下MADS-box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在叶用莴苣转录组中共鉴定到14个MADS-box转录因子,其编码的蛋白质含有212~253个氨基酸,蛋白质大小为24026.50~29380.16 Da,理论等电点范围为5.27~9.44,其中2个为稳定蛋白,12个属于不稳定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所有蛋白质均定位于细胞核.qRT-PCR结果表明,在高温处理下,LsMADS32表达量无显著规律;Ls-MADS16和LsMADS37表达总体呈下降趋势;LsMADS5,LsMADS14,LsMADS15,LsMADS29,LsMADS35,LsMADS39,LsMADS43,LsMADS45,LsMADS48,LsMADS54和LsMADS56表达趋势基本相同,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LsMADS15在高温处理7d后达到峰值,其他基因在高温处理5d后达到峰值,其中LsMADS54在高温处理5d后骤升1000倍,LsMADS56在高温处理5d后骤升70倍.[结论]MADS-box家族中的部分成员可能与高温诱导抽薹密切相关,LsMADS54和LsMADS56是叶用莴苣响应高温诱导后抽薹开花调控网络中的潜在的重要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39.
付婕  范双喜  谷建田  韩莹琰  秦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08-2108,2110
以近年来国内外培育的7个石刁柏品种的10个芦笋品种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芦笋品种嫩茎、拟叶和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石刁柏品种嫩茎中A1、A5和A3总黄酮含量较高;拟叶中A5、A2和A7总黄酮含量较高;根中A7、A2和A6总黄酮含量较高;综合比较可得A2、A7品种植株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对石刁柏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可知,石刁柏拟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根中总黄酮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了筛选出最适宜浓度的褪黑素溶液来提高叶用莴苣种子发芽率.[方法]以'北散生1号'、'北散生203号'和'北生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在(21±1)℃的条件下,用0、1 μmol/L、25 μmol/L、75μmol/L、150 μmol/L和200 μmol/L褪黑素溶液分别浸泡叶用莴苣种子12 h和24 h,4d后统计发芽势,7d后计算各处理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褪黑素浓度为25μmol/L时,'北生2号'种子浸泡12 h和24 h均显著提高发芽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3.34%和8.33%.褪黑素浸种也使'北散生1号'和'北散生203号'种子提前发芽.褪黑素浓度为1 μmol/L时,'北散生1号'种子浸泡24 h效果最佳;褪黑素浓度为75μmol/L时,'北散生203号'种子浸泡12 h效果最佳.[结论]褪黑素浓度为25 μmol/L时,浸种能显著提高'北生2号'种子发芽率,并且褪黑素浸种还能让'北散生1号'和'北散生203号'种子提前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