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14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5个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试验,研究植物群落对载畜率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盖度、高度和密度在低载畜率和中等载畜率下保持较高水平;中等载畜率有利于短花针茅生长;随着载畜率的增加,植物群落现存量下降;短花针茅草原适宜的载畜率为1.7~2只羊/hm2/半年.  相似文献   
62.
草原生态脆弱期绵羊饲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干旱草原区生态脆弱期(冬春季节)放牧家畜,导致植被严重破坏和家畜跑青掉膘的“双损”现象,在该期进行绵羊禁牧,实行舍饲饲养和反季节育肥试验,在绵羊体重变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草原生态脆弱期采取绵羊较低成本禁牧舍饲是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较好方式,同时结合该期羊肉价格较贵的特点,搞好冬春反季节育肥出栏,则是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较为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3.
耐盐苜蓿与敏盐苜蓿RAPD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耐盐苜蓿和敏盐苜蓿为材料,通过RAPD反应,对8组的160条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经过5轮筛选,OPA组6条引物、OPD组9条引物、OPE组6条引物、OPF组7条引物、OPH组5条引物、OPC组9条引物、OPG组2条引物、OPN组7条引物共51条都可作为多态性引物,其中以OPA-17、OPD-5、OPD-7等3条引物的DNA多态性最稳定.在"中苜一号”DNA组上,OPA-17可在2200bp处产生一条多态性谱带,并在380bp出现谱带缺失现象.OPD-5可在3500bp处形成一条清晰度极高的谱带,OPD-7则在650bp处无谱带产生.这3条引物所检测出的耐盐苜蓿与敏盐苜蓿具有稳定的DNA多态性,该多态性与其耐盐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肝素钠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3种复合酶从肠渣中提取肝素钠,通过测定提取肝素钠的质量、蛋白含量以及效价对3种复合酶法进行评价。[结果]由木瓜蛋白酶和链蛋白酶复合酶提取的肝素钠中蛋白含量最高(47%),效价为15USPU/mg;由胰蛋白酶和链蛋白酶复合酶提取的肝素钠中蛋白含量为29%,而其效价为34USPU/mg。由2709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酶提取的肝素钠中蛋白含量最少(24%),效价最高(39USPU/mg)。[结论]2709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酶能有效提取肠渣中残留的肝素钠。  相似文献   
65.
利用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氮循环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干扰,草原退化日趋严重。文中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利用强度下土壤中4类氮素转化菌,以及土壤的固氮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强度。结果表明,轻牧区土壤中4类氮素转化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也显著加强了土壤中的固氮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壤的氮循环;重度利用则导致草原土壤中氮素...  相似文献   
66.
利用强度对草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影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中研究了不同利用强度对羊草草原土壤中几种主要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放牧有利于土壤中转化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增加,随放牧强度的增加会抑制其活性的增加.不同强度的放牧均导致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轻度放牧使草原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增加,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抑制全磷和速效氮含...  相似文献   
67.
韩丁  武佩  张强  韩国栋  通霏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3):168-175
针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荒漠化草原牧草监测与数字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该文实现了2种典型牧草的特征提取与图像识别,为多牧草种类识别与草业管理提供依据。利用智能导航车采集草原原始图像,对羊草和灰绿藜2种牧草图像提取RGB与HSV颜色矩特征并建立相应的规则库,数据表明二者的颜色矩特征具有明显区别。采用2G-B-R色差特征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背景分割后,构建了一种3层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15维输入特征参数降为10维以提高识别速度,且最终的整体识别率达到89.5%,实现了羊草与灰绿藜图像的有效分类识别,同时得到灰绿藜与羊草在测试图像中的植被覆盖度分别约为9.78%、34.21%。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颜色矩特征为基础,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与BP(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为分割、识别手段能够有效地实现典型牧草的图像分类研究。自动识别牧草是草业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监测植被物种多样性、草种退化及病虫草害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现代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草原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8.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1978年,1987年和2002年3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利用ArcGIS等图像处理软件,完成影像的解译。通过景观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探讨了相关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农田是黄河三角洲主要的土地利用形态,构成景观的基质;湿地在景观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驱动下,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破碎度增加,景观结构的多样性水平提高,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衡性空间分布特点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方式(单一放牧、混合放牧和不放牧),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合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在混合放牧处理中,放牧牛对短花针茅的采食导致短花针茅高度降低,可减弱针茅果实对羊皮的伤害。(2)混合放牧下由于不同牲畜食性选择不同,可以很好的利用草地资源。牛羊的采食习惯不同,羊喜爱采食植株较低,鲜嫩多汁的牧草,而牛会采食植株较高的植物。(3)在较短的放牧时间里,由于不同牲畜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不同,植物的多样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0.
王君芳  韩国栋  王召明  云锦风  秦洁 《草地学报》2022,30(11):3090-3097
为揭示退化草原生态恢复过程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在阴山南麓敕勒川草原开展生态恢复试验,通过连续10年监测,研究不同年际退化草原生态恢复物种数、个体数、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比较人工恢复、自然恢复与原生植被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草地Margar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少再稳定的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不同恢复方式下,自然恢复样地和原生样地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人工恢复样地(P<0.05)。人工干扰引导自然恢复能够促进退化草原生态恢复,提高植物多样性,加速恢复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