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0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2014年9月和2015年1月,对引种至乌干达西部的我国4个木薯主栽品种上花叶病和褐条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发现4个品种均受花叶病和褐条病严重为害,且两种病害常同时出现在同一植株上。目前这两种病害在国内尚无发生报道,而一旦侵入我国将严重影响木薯相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2.
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对由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橡胶树茎杆溃疡病进行防控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卉友(50%咯菌腈WP)的EC_(50)最小,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施保功(50%咪鲜胺锰盐WP)和多菌灵(50%多菌灵WP),凯润(250g/m L吡唑醚菌酯EC)和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WP)的EC_(50)最大,抑制作用最差。3个混配组合中多菌灵和施保功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其他组合表现加和作用。建议生产上使用咯菌腈、咪鲜胺锰盐和多菌灵等防治橡胶树茎杆溃疡病。  相似文献   
83.
2014至2015年,对海南省橡胶树主栽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1种新的茎杆溃疡病。该病在海南省部分农场发生严重,为害中小龄胶树和开割树的茎杆,造成树皮隆起并呈褐色,严重时流出白色胶乳,对橡胶树的长势和产胶量造成重要影响。通过形态观察、rDNA-ITS序列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地点的8株病原菌均为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HHNBS01的生物学特性表明,CMA、PDA和Czapek培养基中,以蔗糖和硝酸钾为碳源和氮源,30℃,pH6为菌落生长最适条件,15℃,pH6,完全黑暗,D-木糖和草酸铵分别为碳源和氮源是产孢最适条件,30℃,pH7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条件,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均为60℃10 min。  相似文献   
84.
根据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类(STK)结构域Ⅰ和Ⅷ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以细菌性萎蔫病抗/感木薯种质E1340和GR911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均获得大小约0.5 kb的扩增片段。两个片段纯化、克隆、测序后获得完全一致的505 nt序列,比对发现,木薯种质AM560带有和该序列高度同源的核苷酸片段。对包括同源片段上下游各约2.0 kb的大片段序列进行基因预测,获得1个有4个外显子、ORF全长1866 nt的预测基因,命名SSK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621 aa,有细胞壁受体激酶结合、偶联位点和8个跨膜结构域,具有典型的STK类抗病基因的保守结构,是一个候选的抗病基因,可能在木薯抗病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细菌性萎蔫病是世界范围内木薯种植中的重要病害,但防控技术研究较少。采用含毒介质法评价了3种常用杀菌剂对不同来源的29个病菌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净刹(80%乙蒜素EC)和农用硫酸链霉素(72%硫酸链霉素SP)敏感性较高,而对可杀得贰仟(53.8%氢氧化铜WG)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建议生产中使用乙蒜素和硫酸链霉素对该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6.
由地毯草黄单胞木薯萎蔫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萎蔫病是国内木薯种植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研究评价了4种新型药剂对细菌性萎蔫病的防治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炭特灵(25%溴菌腈EC)、乙蒜素(80%乙蒜素EC)和氨基乙蒜素(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ME)对不同来源的菌株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碧生(20%噻唑锌SC)效果较差,而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AS)效果最差。4个主栽品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碧生(20%噻唑锌SC)和乙蒜素(80%乙蒜素EC)防效最好,其次为炭特灵(25%溴菌腈EC)和氨基乙蒜素(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而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AS)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7.
由地毯草黄单胞木薯萎蔫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萎蔫病是国内木薯种植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利用MG-1型八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了低空喷洒乙蒜素对木薯细菌性萎蔫病的防治作用研究。2017和2018年,分别在海南省文昌市进行了飞防技术的初步评价和进一步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6.0 g/L的乙蒜素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为提高海南省植物园的园艺园林建设水平,以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椰子大观园和海南热带植物园为研究对象,从被访者的视角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借助语义差异分析法(SD法)分析被访者对海南省植物园景观现状的心理感受;运用因子分析法,使用SPSS 26.0对SD问卷的数据进行降维,提取出主要影响海南省植物园景观的活动因子、植被因子和感受因子等3个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活动因子、植被因子和感受因子是影响被访者对植物园印象和景观评价的3个主要因子;兴隆热带植物园的综合评分最高,其次是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椰子大观园和海南热带植物园。进而从3个主要因子层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4个植物园的景观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同类型植物园的造景及景观提升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为明确帚枝霉属Sarocladium内生生防真菌HND5菌株外泌激发子蛋白SbES的诱导辣椒抗病作用机理,通过构建SbES蛋白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重组蛋白表达菌株,利用纯化后的SbES重组蛋白处理辣椒植株,检测辣椒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以及相关抗病反应与抗病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0.1 mg/mL SbES重组蛋白可有效诱导辣椒产生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可激发辣椒叶片活性氧爆发、微过敏反应和胼胝质积累等抗病反应;并能有效提高辣椒叶片中与活性氧爆发、过敏性反应、胼胝质合成和植保素合成等抗病反应相关基因,以及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信号传导关键基因的表达。推测帚枝霉属内生真菌激发子蛋白SbES可通过激活多种抗病信号传导途径来激发辣椒产生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0.
杧果炭疽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广东、四川、广西等14个尤果主要栽培地采集的70个忙果炭疽菌分离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利用19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70个忙果炭疽菌分离菌株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根据它们的遗传相似性,这70个尤果炭疽菌分离菌株被聚类为2大群(I和I)和相似系数为0.306-0.928的6小群(1-a,1-b,L-c,1-d,Ⅱ-a,I-b)。不同栽培地的相似系数低;同一栽培地的相似系数高,所以忙果炭疽菌的遗传基础与地理来源虽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但存在相关性。抗药性试验结合RAPD分析结果表明,抗药性菌株一般与非抗药性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推测遗传基础的改变是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