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6篇
  14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玉米不同宽行行距(A1: 1.2 m、A2: 1.3 m、A3: 1.4 m、A4: 1.5 m、A5: 1.6 m、A6: 1.7 m、A7: 1.8 m)和相同窄行行距(0.4 m)处理,以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了玉米田间小气候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玉米全生育期随带宽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A4温度最高(26.2 ℃),较净作高0.6 ℃;而田间温度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随带宽变化相反,A6的2年平均温度最高(26.25 ℃),较A4高1.15 ℃;吐丝期,带宽处理对玉米行间透光率的影响较其他生育期更为显著,A1的2年平均透光率最高,比净作显著提高11.2%;套作的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净作,光能利用率随带宽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A5光能利用率最高,较对照、A7分别显著提高26.52%、20.51%;A5总产量和经济效益达最大,分别较A7和对照提高14.35%、19.46%和16.77%、26.84%。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水分含量、田间温度、玉米冠层CO2浓度,对大豆产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温度、行间透光率。选择适宜的带宽协调气候因子与玉米的相互作用关系,降低玉米大豆种类间竞争,使气候资源调配更合理,创造适宜玉米、大豆生长的田间小气候因子,提高玉米产量,兼顾大豆产量是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2.
基于对木材物流网络中的节点和路线的作业活动分析,提出了木材物流网络碳排放测度方法;以成本和碳排放量为目标建立了低碳木材物流网络双目标优化模型;以福建省将乐县木材物流网络为例,进行了木材物流网络碳排放的估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木材物流网络碳排放测度方法合理;不同碳排放测度方法得出大致相同的成本目标与碳排放目标间的权衡关系,但不同测度方式下的帕累托最优前沿平均碳排放水平存在差异;用车辆满载的碳排放量代替实际运输车辆的碳排放量会造成平均碳排放水平上升约2.7%,而忽略节点碳排放将造成平均碳排放水平下降约19.65%.  相似文献   
153.
为了克服传统草坪生产周期长,草坪生产造成的土壤破坏问题,以及草坪成坪技术问题等,采用不同配比的混合基质生产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草坪。以草地早熟禾午夜(Midnight)为材料,用泥炭、菌渣、沙子、蛭石、炉渣、大田土按相应的基质配比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比较不同基质配比对草坪成坪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出苗率、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密度方面,在其余条件相同时,均为含蛭石处理的生长效果优于含炉渣的处理;在生长速度、高度、盖度、质地、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根长、茎长方面,在基质配比中均含沙子与蛭石时,含菌渣处理的生长效果优于含泥炭与大田土的处理。通过筛选与比较,以菌渣∶沙子∶蛭石体积比为1∶1∶1的处理在盖度、密度、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质地等方面综合表现最优,成坪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5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的一种检疫性病害,具有流行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等特点,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该病害在中国南方稻种植区发生较重,且有向北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该病害的发生症状、发病影响因素和病害防治进行阐述,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衡阳市优质稻产业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庆华  陈诚  阳春瑜 《作物研究》2011,25(5):508-511,514
简述了衡阳市优质稻产业开发的现状,针对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衡阳市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即抓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种子市场;抓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优质稻种植效益;抓科技推广,增强优质稻生产后劲;抓基地建设,提高优质稻生产能力;抓龙头企业能力建设,提升优质稻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6.
目前,农村低压电网整改作为降低农村电费、电价,减轻农民负担的主要措施,在大部分农村已推广应用。本文把我县《农村低压整改标准》介绍给读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7.
【目的】研究菊苣根多酚氧化酶(PPO)酶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为菊苣根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菊苣新鲜根为材料,从供试的3种三元酚、5种二元酚和4种单元酚底物中选出最佳反应底物,分析所选择底物的浓度、PPO提取液添加量、pH、温度及抑制剂对菊苣根PPO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PPO的酶促动力学特征。【结果】菊苣根PPO的最适底物为焦性没食子酸,其最佳浓度为40mmol/L,菊苣根PPO的最适粗酶液添加量为0.4mL,最适pH和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35℃。PPO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米氏常数为0.39m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217.39U/min。控制pH在4.8以下,采用0.4mmol/L柠檬酸和0.8mmol/L L-抗坏血酸复配,90℃处理10min或者100℃处理6min,均可基本抑制菊苣根PPO的活性。【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pH和温度,同时结合化学抑制剂调控菊苣根PPO活性,可以减少菊苣根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从而提高加工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8.
为了探讨沟塘水质与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下游平原典型沟塘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硝氮(NO3--N)浓度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再用景观指数法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分析沟塘景观特征变化,然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冗余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沟塘水质对景观特征有不同的响应,景观特征对干季的水质变化解释度能够达到47.3%,相对于湿季水质有较强相关性。沟塘景观结构能够解释15.7%~47.3%的水质变化,沟塘边缘密度在不同时段均对水质有重要影响,与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景观组成中沟塘对水质作用相对较弱,但在景观结构中沟塘类型景观指数相较于其他斑块类型景观指数作用较强。研究表明,沟塘的形态结构特征对不同时段水质有重要影响,聚集的沟塘斑块以及复杂的边界条件对水质有利,沟塘景观特征与干季水质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明平原河网地区典型旱地离田排放系数的变化特征,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崇明岛某典型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文-水质协同监测系统,对旱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进行测算,明确排放系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排放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日尺度下,氮、磷的离田排放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2~9 843.9、0.08~667.0 g/(hm2·d);月尺度下,氮、磷离田排放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02~17.2、0.001~1.04kg/(hm2·m)。在降水产流事件中,氮离田排放系数与降水历时呈极显著正相关,磷离田排放系数与产流事件的总降水量、平均降水强度、最大小时降水强度极显著正相关。施肥后,氮日排放系数迅速增大,磷日排放系数无明显变化。各时间尺度下,氮排放系数与地表径流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磷排放系数与地表径流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氮、磷离田排放系数的日、月际变化幅度较大,氮离田排放系数易受施肥措施影响,磷离田排放系数则更易受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为研究陆基推水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水体及净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10月对集装箱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水体与净化处理系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水质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评价养殖水体与净化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在养殖水体内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7属21种,在净化系统水体中共鉴定出8门51属93种,净化系统水体内浮游植物种类数显著大于养殖水体的(r=0.918,P<0.01)。在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分别为2.816×105cells·L-1和0.021 mg·L-1,优势种主要为类颤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和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e var. angustissima);在净化系统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135×106cells·L-1和0.763 mg·L-1,优势种为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