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7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云南保山市海棠村村民参与封山育茸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寨乡海棠村座落于云南省西部,距保山市约35 km,海拔2200~2573 m,人均仅有旱地0.08 hm~2,以种植玉米等旱作为主;全村林业收入约占总收入的40%,人均年收入仅845元。海棠村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常年气温偏低,无霜期短,土地偏旱又  相似文献   
32.
1 死树原因 (1)园地盐碱含量过高。枣树是抗盐碱树种,但当园地盐碱过高,或当年干早少雨,园地盐碱含量增加,也会造成幼树死亡。  相似文献   
33.
香花槐与刺槐花粉形态的电镜观察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EM技术,对香花槐的花粉形态进行电镜扫描观察,根据花粉的形态、大小及外壁纹饰等超微结构,鉴证花粉的类型.发现花粉粒呈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附近具萌发孔,外壁纹饰为桔皮状.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植物花粉数量大,形态特征具有遗传性.一般认为,同属的植物花粉,其形态特征在许多方面表现同一属的共同点.从花粉资料显示,香花槐和刺槐花粉在形态上有高度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个属,这一论断有待于香花槐的细胞学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4.
香樟是合肥市区栽植最多的行道树,但近年来黄化病发生普遍且严重,成为园林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对该病采用3种不同的试剂注射滴灌,结果表明:3种试剂处理对香樟的落叶与发芽时间、叶面积、新梢长度、叶绿素含量等都有明显增加,尤其试剂3[1.2%FeSO4和0.8%CO(NH2)2]防治后生长增幅最大,复绿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发芽时间提前24d、落叶时间推迟16d;新梢生长增幅230.77%;叶长及叶宽增长率分别为21.81%和31.23%,总叶绿素含量增加130.65%。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为筛选乡土用材树种与菌根型食用红菇菌的高效共生组合体,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锥Castanopsis fabric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宿主,以正红菇Russula vinosa07240、07242、07243、0204和0553菌株和鳞盖红菇Russulalepida0005菌株为菌种,开展了苗期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红菇菌株均可在红锥、白锥和马尾松苗木根系上形成感染,感染率46.7%~90.0%。马尾松的接种效应最快,不同接种处理之间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差异分别在接种后1个月和4个月时达到显著;而红锥和白锥苗高生长差异则在接种后10个月,地径生长差异分别在接种后12个月和14个月时达到显著。以0553菌株接种的红锥、马尾松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高于其他5个菌株接种处理。与对照相比,0553菌株接种下的红锥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增长量分别达24.1%、19.8%和50.4%,马尾松则分别达20.9%、18.6%和49.1%。对于白锥,则以07242菌株接种处理下的生长效应最大,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增长量分别达54.0%、20.2%和57.2%。红锥、马尾松与正...  相似文献   
36.
在木麻黄无性系水培苗上接种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苗株,观察苗根苗对木麻黄无性系苗高生长和造林12个月后树高、胸径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都极显著地促进了木麻黄无性系小苗苗高的生长,最大的比对照苗高增加了68.5%,最小的也比对照增加了14.7%;造林12个月后。多数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的促生作用明显下降。只有2~3个苗根菌株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促进木麻黄的生长。  相似文献   
37.
模板DNA、引物、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镁离子(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是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鄄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主要因素。以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叶片基因组DNA为试验材料,系统地测试这6个因素对麻楝ISSR-PCR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体系为20 L反应体系中含30 ng模板DNA,1.00 molL-1随机引物,0.15 mmolL-1dNTPs,2.50 mmolL-1 Mg2+,2.50 16.67 nkat Taq DNA聚合酶。最佳退火温度为56 ℃,ISSR-PCR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5.0 min,94 ℃变性45 s,56 ℃退火45 s,72 ℃延伸1.5 min,40个循环;72 ℃再延伸7.0 min,4 ℃保存。应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24份麻楝个体材料进行扩增,均能扩增出丰富稳定的条带。图8表1参27  相似文献   
38.
通过嫁接对木麻黄的亲本进行矮化是开展木麻黄杂交育种的重要技术基础。为了研究木麻黄 不同亲缘间嫁接对嫁接亲和力和花诱导的影响,以木麻黄属的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为砧 木,分别以同种的短枝木麻黄,同属不同种的细枝木麻黄(C. cunninghamiana)、粗枝木麻黄(C. glauca) 和不同属的滨海木麻黄(Allocasuarina littoralis)为接穗,开展木麻黄不同亲缘关系间的嫁接研究,研究 种内、种间和属间嫁接对木麻黄嫁接亲和力和花诱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种内嫁接的亲和力 最高,无性系接穗嫁接成活率高达91.4%,实生苗接穗为87.0%;而种间嫁接的亲和力显著低于种内嫁 接,细枝木麻黄接穗和粗枝木麻黄接穗嫁接成活率分别为36.0% 和45.0%;属间的嫁接未发现有成活的 例子,其嫁接亲和力为0。在嫁接对接穗的花诱导方面,种内嫁接的无性系接穗次年开花率为74.2%,显 著高于种内嫁接的实生苗接穗(42.3%)和种间嫁接的细枝木麻黄(39.8%)和粗枝木麻黄(35.6%)。  相似文献   
39.
中国环柄菇属一新记录种——库勒环柄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中国环柄菇属的一个新记录种——库勒环柄菇(Lepiota kuehneriana Locq.).该种的鉴别特征:担孢子宽纺缍形,顶部钝圆;褶缘囊状体纺缍形或近葫芦形,盖表鳞片栅状排列,末端细胞近圆柱形,锁状联合存在.该种被置于环柄菇组.  相似文献   
40.
尾叶桉混合菌根营养生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桉树是具有混合菌根(ECM和VAM)的树种,关于混合菌根营养生理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文在菌圃接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尾叶桉苗混合接种ECM菌彩色豆马勃和VAM菌苏格兰球囊霉对宿主营养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苗期混合拉种菌根真菌后,对苗木根系营养生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菌根接种有显著提高苗木的根系活力,中混合接种方式分别比未拉种对照苗提高了31.90%和28.69%,并好一两种单接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