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7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南木麻黄无性系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研究海南地区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过程,并确定其数量成熟龄和合理轮伐期。[方法]本研究利用海南岛3个试验点4个相同无性系10 a的生长数据分析了木麻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均呈"先快后慢"的生长模式,造林后1~6 a为快速生长期,6 a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材积生长则呈"慢—快—慢"的S型生长模式,造林后1~3 a为慢速生长期,4~7 a为快速生长期,8 a后进入缓速生长期。根据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点,各无性系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处于6~9a。利用3个试验点4个无性系获得的材积生长平均值,拟合了木麻黄无性系材积生长曲线的Richards模型,并得出材积快速增长的起始期t_1=4.9 a,终止期t_2=8.4 a,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期t_m=6.9 a,最大材积增长速率25.8m~3·hm~(-2)。[结论]综合上述结果,建议海南地区将木麻黄无性系的轮伐期定为6~9 a。  相似文献   
22.
中国白环蘑属真菌1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记述了中国白环蘑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娇柔白环蘑Leucoagaricus tener (P.D.Orton) Bon,标本采自中国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表面具暗灰褐色的鳞片,担孢子椭圆形,菌褶缘囊状体近柱状、窄棒状或纺缍状,盖表栅状排列,菌丝末端细胞无明显分化、圆柱状。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旨在探索Apelin-13调控小鼠血脂代谢的生理机制。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9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小鼠分别每天皮下注射100 μL 0.9%的生理盐水、10、20和50 μg·kg-1的Apelin-13,试验期为14 d。测定小鼠的生长性能、血清Apelin-13和血脂含量,并采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进行小鼠肝组织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皮下注射Apelin-13极显著提高了血清Apelin-13和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试验组和处理组共检测到340个上调和350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这些DEGs最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为视黄醇代谢,该通路中的细胞色素P450(Cyp)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两个超家族基因大部分上调表达。试验结果表明,Apelin-13可能通过调控视黄醇代谢信号通路中的CypUgt两个超家族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小鼠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24.
<正>近几年来,冬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冬枣的一些常见病害也在困扰广大的枣农,其中以炭疽病危害最重,轻则影响枣的品质,重则造成减产和绝产。1危害特征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染病果实先出现红褐色斑点,之后病斑渐大,周围伴有淡黄色晕环,最后病斑颜色变为黑褐色稍凹陷,但再扩大发展缓慢,病斑形状多样化,有圆形、椭圆形或菱形等。病斑里的果肉由绿色渐变为褐色、坏死或呈黑色或黑褐色。果实一般不脱落,但在后期或病斑较多时往往易腐烂,少数干缩为僵果挂在树上。  相似文献   
25.
利用木麻黄小枝能水培生根的特性,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9个无性系木麻黄的生根水培苗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木麻黄水培苗在盐胁迫下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抗盐能力.结果表明:极显著影响木麻黄水培苗生根的临界盐浓度为5~10 g·kg-1;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的评价木麻黄水培苗抗盐的主要性状指标是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细胞膜透性)和POD活性;综合评价法筛选出3个抗盐性强的无性系是粤501、湛江01、闽7012.  相似文献   
26.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菌根合成及其多样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桉树人工林菌根真菌资源和菌根类型进行了调查 .对采自广东、云南 15个桉树林地的根系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 ,结果证实了在自然土壤中桉树能形成不同类型的菌根 ,检查的根样在不同程度上均有菌根菌的感染 .其中 ,有 4个人工林的根系样品AM感染率在 50 %以上 ,另有 4个根样ECM感染根段长超过 50m .调查发现林分年龄大小对菌根形成及菌根类型有一定的影响 ,表现在幼林及过熟林菌根感染率均较低 ,而 4~ 7年生按树林菌根感染率相对较高 ,在同一根系上AM与ECM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 .在菌根菌资源方面 ,从总体上来说 ,我国南方菌根菌资源较少 ,尤其是ECM菌 .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中有AM菌 2 8种 ,隶属于 4个属 ,其中以球囊霉属真菌最多 ,占 6 4 % ;地球囊霉在所采集的土样中出现的频度最高 .南方 15个桉树人工林中发现有 17种ECM菌 ,隶属 10个属 ,其中彩色豆马勃、多根硬皮马勃、光硬皮马勃等菌种在两广地区许多桉林中较常见 ,云南地区则多以黄须腹菌、硬皮马勃等菌较多 .这些ECM菌通常生长于松树林中 ,能否与引进的桉属树种形成较好的菌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文对自然条件下混合菌根的形成及真菌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为系统揭示麻楝种源间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7个国家22个地理种源麻楝2.5年生造林幼树为材料,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于秋季初期对麻楝的光台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麻楝的光饱和点为1 000μmol/(m2·s);在同一生境条件麻楝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在生长速率方面,泰国TH2的高生长速率和直径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他种源;平均净光合速率为15.55μmol/(m2·s),变幅为7.5~24.1μmol/(m2·s),CN1最大,VN3最小;平均气孔导度为0.25 H2O/(m2·s),变幅为0.13~0.36 H2O/(m2·s),TH2最大,VN3最小;胞间CO2浓度的平均值为228.72μmol/mol,变幅为177.2~294.9μmol/mol,VN3胞间CO2浓度最高,CN1最低;蒸腾速率的平均值为5.25 mol H2O/(m2·s),变幅为2.1~8.6 mol H2O/(m2·s),MM1蒸腾速率显著大于其他种源,而VN3蒸腾速率最弱;TH4 WUE最高达到6.96μmol/mol,LK1最小仅为2.11μmol/mol。根据不同种源麻楝生长和光合参数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可将22个麻楝种源分为3个集群,其中第1集群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28.
山地木麻黄菌根菌的筛选和接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AMF)和6个外生菌根菌(ECMF)接种山地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根长、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并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小苗的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内、外生菌根菌后都能极显著地促进山地木麻黄苗期的生长;山地木麻黄对供试的AMF和ECMF菌根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山地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后对地上部分(苗高、地径和地上干质量)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地下部分(根长和地下干质量)要大;在供试的9个菌根菌种和菌株中,AMF比ECMF更能提高山地木麻黄的抗旱力;筛选出菌根效应较好的菌根菌有:苏格兰球囊霉90068、苏格兰球囊霉90036、地表球囊霉9004、黄硬皮马勃0207、蜡蘑E439,可在山地木麻黄苗期接种应用.  相似文献   
29.
三种桉树菌根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根硬皮马勃9215、彩色豆马勃9216及西澳粘滑菇E4070菌株是广东地区应用较多、效果也较好的菌根真菌,为摸清其培养条件,分别进行了适温范围、最适pH以及C源、N源需求的测定。其结果表明:菌株9216适温范围最广,为10~38C,菌株E4070适温范围最窄,为15~30C;最适pH范围以9215菌株最广,为3~7,菌株E4070最窄,仅为5~7;除菌株9216不能利用有机N源中的牛肉膏及酵母浸膏外,其它8种N源均有不同程度的利用,9215菌株对有机N利用较好,而9216菌株对氨态N利用较好;除9215菌株对果糖的利用较差外,其它C源差异不大,菌株9216对麦芽糖及葡萄糖利用较好,而E4070对6种C源利用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0.
西澳粘滑菇在尾叶桉上的菌根合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经特殊培养的西澳粘滑菇菌种,人工接种在尾叶桉幼苗根部,35d后有60%的幼苗根部都长出1~2个子实体,经鉴定,该子实体为原接种菌。菌根感染率检查结果表明,有80%幼苗形成菌根。生长8个月的幼苗其平均树高比未接种苗增加52.2%,地径增加29.4%,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68%及214.3%。西澳粘滑菇不仅在华南地区桉树上可以完成菌根合成,而且对幼树生长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是华南地区桉树的优良菌根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