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瑞香狼毒防治仓储害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试验以米象、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为试虫,初步研究了瑞香狼毒对仓储害虫的杀虫活性,实验表明:瑞香狼毒根粉剂对米象、谷蠹、玉米象的防治效果较好;瑞香狼毒根粉的粗提物中,极性以及非极性溶剂的提取液均表现出对米象的较高的杀虫活性,狼毒乙醇提取液在1.5g/kg的剂量下,对米象的致死率为90.98%,而狼毒正已烷提取液在0.5g/kg的剂量下,对米象的致死率仍高达98.44%,这表明对于瑞香狼毒,完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以期获得高效、低毒、安全无公害的防治仓储害虫的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62.
人工柳杉林生物量及其土壤碳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彭州为典型案例,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和土壤剖面分析方法,对栽植5、10、17、22和26年的人工柳杉林生物量及其土壤碳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林的生物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增加,但与林龄并不呈线性相关.柳杉林的碳储量变化与林木生物量的增长趋势完全一致,5、10、17、22和26年柳杉林的碳储量分别为19.8、67.5、85.8、162和275 t/hm2.林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随年份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表现为:0~10 cm10~30 cm30~50 cm50~70 cm,但集中分布于50 cm以内.土壤有机碳表聚系数随林龄增长而减小,从5年期到26年期依次分别为14.8、9.68、8.85、5.27和3.86,表明了林木根系对土壤深层有机碳积累的有力贡献.5、10、17、22和26年的柳杉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80.4、106、126、164和210 t/hm2.人工柳杉林具有庞大的地上生物量和土壤碳库.   相似文献   
63.
邢杰  淳俊  郑彦峰  王胜华  陈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85-6385,6390
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皂土能有效地去除蛋白质并抑制RNAse,以Mg2+、K+和Na+3种阳离子处理的皂土提取缓冲液提取麻疯树叶片总RNA,结果显示,不同的处理对RNA的提取效果明显不同。其中Mg2+-K+-Na+-皂土的提取效果最佳,叶片RNA提取得率为790μg/g(鲜重),比对照高6倍。用该法提取的RNA能用于分子克隆与基因表达分析等后继分子生物学实验。该方法为一种简便,快速,经济高效的R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4.
叶平  尹磊  陈放 《兽医导刊》2007,(9):43-44
在兽医临床上,我们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在动物某个细菌感染疾病中,我们使用抗菌药物去杀菌,动物的死亡率却突然上升.  相似文献   
65.
该文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 (SSH)构建了棉属突变材料“湘棉 18”种子萌发过程中腺体发育形成前后的两个不同时期的SSH差减文库 .通过差示筛选及反式Northern检测 ,获得了色素腺体形成时期特异表达或优势表达的cDNA片段 .结果表明 ,这些cDNA所涉及的基因 ,多数是棉属中新发现的 ,它们与发育调控、细胞凋亡、蛋白质合成等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66.
麻疯树毒蛋白(curcin)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松赤枯病菌(Pestalotia funerea)、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为实验菌,检测了麻疯树毒蛋白(curcin)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5μg/mL curcin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的产生.浓度提高到50 μg/mL时,水稻稻瘟病菌基本不形成孢子,对松赤枯病菌的孢子形成抑制率达83.8%.光镜下可见处理菌丝明显缩小、变形.SDS-PAGE显示,处理菌丝的蛋白质条带减少.curcin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发育的阻碍作用可能与curcin阻碍了蛋白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67.
低温对麻疯树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不同的低温(25℃、12℃、8℃、4℃),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内(1d、2d、3d、4d)胁迫麻疯树幼苗,以研究麻疯树的冷伤害和抗冷性.结果表明,低温对麻疯树幼苗造成显著伤害,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减少,根系活力降低,生物膜的通透性增大,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等.冷伤害程度与胁迫温度、胁迫时间密切相关,即胁迫温度越低,胁迫时间越长,麻疯树受害越严重.麻疯树在低温胁迫下生理活动减弱,以减小冷伤害.这是低温适应性反应,表明它具有抗冷性,尤其对12℃以上低温具有较大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8.
桉树工业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以定位监测与时空互代相结合的方法,于1998—2003年,从不同连栽代数、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桉树工业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从1998—2003年,第1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为78种,第2代林分只有39种,第2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比第1代减少了50%;以达到主伐时的林分监测结果比较,第2代林分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比第1代林分下降39.39%、17.76%和5.45%。 ②在1个经营周期(6 a)内,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快速增加,后稍下降,再增加的“S型”变化;Shannon_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先快后慢的逐渐递增趋势;由于在1个经营周期内,物种的恢复总是达不到原有(第1代)的水平,因此,连栽和短轮伐期经营必然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③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草本层,连栽具有降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提高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麻疯树种子提取物对萝卜蚜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麻疯树种子中提取毒蛋白、种子油及其乙醇提取物,研究并比较了三者对萝卜蚜的触杀活性.结果显示种子毒蛋白对萝卜蚜无明显的触杀活性;而种子油则对萝卜蚜显示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2.5748X 3.0235,LD50为5.8560g/L;种子油乙醇提取物对萝卜蚜也具有显著的触杀活性,触杀作用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5229X 3.8441,LD50为2.1286g/L,低于种子油LD50,显示其杀虫活性较种子油更强.种子油乙醇提取物的田间防治试验显示,2.02g/L乙醇提取物对萝卜蚜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药后7天的防效仍可达到72.11%.  相似文献   
70.
干旱胁迫下麻疯树毒蛋白的Western杂交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 10 %~ 4 0 %聚乙二醇 (PEG 6 0 0 0 )处理麻疯树幼苗进行蛋白质诱导 .SDS PAGE显示 ,在根、茎、叶中分别诱导出分子量大约为 17和 30kD、17和 35kD及 15、17、32、5 3、5 6、6 1和 6 5kD的蛋白质多肽链 .用麻疯树毒蛋白(curcin)的抗血清与诱导蛋白进行Western杂交 .结果显示 ,在叶的诱导蛋白中出现分子量为 32和 6 5kD的阳性反应带 ,而在根、茎中无 .这一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麻疯树蛋白质分子标记的存在 ,为逆境蛋白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