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1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8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以甬优12和扬两优6号作为试验材料,育秧期间采用纯蓝LED光源、纯红LED光源及红蓝光质各50%配比光源补光,以自然光下育秧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蓝光能够抑制幼苗株高,提高充实度和根冠比,在培育壮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红光处理下的水稻幼苗茎和叶鞘显著伸长,秧苗生长进程加快。此外,参试2个品种经红蓝光处理后的幼苗叶龄显著提高。试验结果探明了使用LED补光处理对水稻幼苗形态的影响,为调控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光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2.
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草稻作为一种特殊的稻田杂草,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危害,它的控制已成为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概述了杂革稻的形态、开花、落粒和种子休眠和出苗等生物学特性,从而了解杂草稻的危害原因,对栽培稻产量和米质影响,及潜在基因漂移的风险。并探讨了从栽培、化学、遗传和预防等措施综合控制杂草稻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3.
中国稻文化纪行(三)——小站稻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站稻是我国北方粳稻区的一个著名稻米产地品牌 ,因其色香味佳的特点而驰名中外。其稻米外观蛋青色 ,半透明有光泽 ,无垩白 ,食味浓香 ,口感佳 ;其米粒晶莹透明 ,如玉似冰 ,蒸熟之后银珠粒粒 ,芳香四溢 ,满院飘香。小站稻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以水稻生产区域命名的优良稻米品牌。自古以来 ,我国稻米的主产区在南方。南方因其气候水利条件适于水稻生产而有着悠久的种植水稻的历史 ,但令人惊奇的是 ,有着悠久稻作史的南方好像很少形成有影响的以稻区命名的稻米优良品牌。在这里 ,笔者将探讨小站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历史文化渊源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4.
我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 ,党和政府把改善人民的饮食结构 ,提高全民族身体健康水平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之一。民以食为天 ,食以粮为本。饮食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民众的健康水平。为此 ,我们提出稻米饮食新观念 ,即饮食以精米为主 ,糙米杂粮为辅 ,是提高民众营养水平 ,强身健体 ,减少疾病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人们只希望能填饱肚子 ,如今已开始选择各种美食 ,追求享受口味独特、营养合理的食物 ,并与食养、食疗、保健结合。国际著名的营养学家威廉·斯柯尔顿博士最近发表一篇题为《新世纪 ,我们吃什么才…  相似文献   
115.
光周期是影响水稻叶片数的重要环境因子。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0 h短日长处理对水稻品种叶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产中主茎总叶片数14~17叶的水稻品种来说,除3叶期外,短日长处理不同程度减少水稻主茎总叶片数,7~9叶龄期对短日长最敏感,7叶期和9叶期短日长处理使水稻主茎总叶片数显著减少。7叶期短日处理,水稻主茎总叶片数减少幅度表现为:高短日长敏感型品种中短日长敏感型品种低短日长敏感型品种。短日长处理对所有品种穗分化期叶龄余数影响不大。在不同品种类型中,籼粳杂交稻对短日长响应最为敏感,短日长处理下籼粳杂交稻主茎叶片数下降幅度大于粳稻和籼稻。在同一亚种内不同品种对短日长响应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花后低温是影响米质的首要生态因子。为明确花后低温对甬优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甬优53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箱于水稻花后0-15d(前期)、15-30d(中期)和30d-成熟(后期)分别进行20℃、17℃和14℃的低温处理。【结果】花后低温显著影响供试品种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使甬优品种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降低,回复值和消减值升高。花后前期低温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最大,而花后中、后期低温对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最大,且甬优17号比甬优538对低温更敏感。花后低温对稻米品质影响明显,低温处理影响因品种类型、品质指标及处理时段而异。【结论】生产中应基于品种特性综合考虑稻米各品质指标,在结实期采取相应的米质调优栽培措施,充分发挥籼粳杂交稻品种的品质潜力。  相似文献   
117.
为了考察籼粳杂交稻春优84在浙东地区作连作晚稻栽培的可行性,以春优84单季栽培和晚粳稻宁84单双季栽培为对照,笔者在宁波市镇海区开展了春优84分期播种、不同秧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春优84在浙东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宜在6月30日之前播种,产量可达到50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18.
低容量喷雾、航空喷雾、静电喷雾及精准喷雾等多种喷雾技术的融合和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水稻喷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靶标特点、作物株型、作物生长时期是影响喷雾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株型及冠层结构参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株高等)是影响水稻冠层雾滴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结合喷雾技术和株型及冠层结构参数研究雾滴传输及沉积是深入研究水稻冠层雾滴行为的出发点及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9.
推广绿色优质稻对提高稻农经济效益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优质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等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通过几年的对比试验,得出嘉禾优7245的产量表现、农艺性状及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0.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天津的应用效果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天津市引进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宝坻、蓟县、宁河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该技术表现出取秧准确、漏秧率低、机插苗数均匀、秧苗带土多、伤秧率低、秧苗早发等特点,一般示范产量9 750 kg/hm2,比普通机插技术增产1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在天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