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利用牡蛎壳、PVC管和网片在福建东山湾养殖区海域构建2种类型的多层生态床开展养殖海域生态修复试验。根据2015—2016年开展的3次调查资料,设置养殖鱼排多层生态床区和对照区,并对其底层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调查共采集游泳动物17种,修复A区、修复B区的种类数量均比对照区明显增加;第1次和第2次跟踪调查,修复A区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区高0.88倍和1.34倍,修复B区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区高1.46倍和0.28倍。修复A区和修复B区的优势种分别比本底调查增加3种、1种,出现了晶莹蟳(Charybdis lucifera)、善泳蟳(C.natator)、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等经济种类,两个修复区的第一优势种日本蟳(C.japonica)的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区。两次跟踪调查中,修复A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均高于对照区。总体上,多层生态床对修复海洋渔业资源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海水养殖的2种甲壳类动物(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2种双壳类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进行了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其积累实验研究。结果显示,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死亡率与溴氰菊酯浓度及其暴露时间成显著正相关。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和日本囊对虾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2.07×10–4、1.70×10–4、1.10×10–4 mg/L和7.32×10–4、3.90×10–4、1.43×10–4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44×10–5 mg/L和3.32×10–5 mg/L;溴氰菊酯对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52、0.30、0.27 mg/L和0.67、0.11、0.0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51×10–3 mg/L和9.50×10–4 mg/L。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日本囊对虾的毒性明显大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溴氰菊酯平均浓度分别为0.86–0.05 mg/L和0.37– 0.03 mg/L的水体中暴露24–96 h时,其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系数分别为2.57–12.40和3.03–27.85,文蛤和菲律宾蛤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率与暴露时间成正相关,与暴露浓度成负相关。不同种类的海水养殖生物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及其积累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盐度(分别为5、15、25、35)胁迫下锯缘青蟹鳃、肌肉和肝胰腺中腺苷三磷酸酶和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度降低,青蟹鳃中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均升高,随着胁迫时间延长,Na^+,K^+-ATPase活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趋于平缓。青蟹肌肉中ACP活性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呈小幅度下降,而肝胰腺中ACP活性则呈小幅度升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胁迫时间同一盐度组青蟹肌肉中的ACP活性有升有降。青蟹肌肉、肝胰腺中AKP活性随着盐度升高而升高;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同一盐度组青蟹肌肉中AKP活性均呈升高趋势,肝胰腺中AKP活性有升有降。由此可见,盐度对青蟹生理生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蕉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蕉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成年树为试材,用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CPPU),赤霉素(GA3)和复合果树促控制(PBO)等3种生长调节剂于上年采果后1个月,当年谢花期和幼果期进行喷布处理,结果表明,以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花期,幼果期的香蕉李,其生理落果大为降低,果实的含糖量增加,果实品质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叶片叶绿素含量也有所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其中以GA3及CPPU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船舶含油废水、工业排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影响,海洋受到石油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就2009—2014年相关数据,对福建中南部沿海的莆田、泉州、漳州和厦门四个海区中养殖的僧帽牡蛎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平均含量:围头湾泉州湾厦门湾佛昙湾东山湾大港湾旧镇湾湄洲湾诏安湾,其中泉州海区的围头湾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超标严重。2009—2014年间各个海区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含量基本都是呈波浪型变化,其中2010年和2013年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含量较高。2009—2014年间福建中南部沿海养殖僧帽牡蛎总体上受到石油烃不同程度的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I)在0.08~23.30之间,六年监测的54份僧帽牡蛎中有26%样品受到重度污染,37%样品受到轻度污染,其余样品未受污染。  相似文献   
16.
溴氰菊酯对日本对虾的急性毒性及积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换水补药的方法,开展溴氰菊酯对日本对虾的急性毒性及积累试验,并且记录下不同溴氰菊酯浓度下日本对虾的中毒症状。通过试验获得溴氰菊酯对日本对虾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00090mg/L、0.00050mg/L、0.00019mg/L、0.00012mg/L,96h安全质量浓度为0.046μg/L。通过药物积累试验表明在试验期间内,水体中溴氰菊酯浓度与受试生物体内溴氰菊酯的积累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茂名地区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本地区临床用药。方法:收集茂名市辖区内7间医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标本,经培养、分离,共得病原茵3370株。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ix4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G^-杆菌1129株,占33.5%,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G^-球菌121株,占3.6%,以淋球菌为主;G^-球菌1704株,占50.6%,以葡萄球菌为主;G^-杆菌206株,占6.1%,以类白喉棒状杆菌为主;真菌210株,占6.2%,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共1149株.占34.1%。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G^-杆菌大部分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噻吩耐药。G^-球菌大部分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的检出率分别为13.1%和61.9%。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本地区的耐药情况较重,应加强病原菌的监测,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慢性肾炎不同临床分期尿渗透压和尿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尿渗透压和尿生化指标在慢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0例慢性肾炎的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根据血清肌酐fCR)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肾功能衰竭期组、尿毒症组,测定各组的尿渗透压、尿α1微球蛋白(尿α1-M)、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肾炎组之间的尿渗透压、尿α1-M、尿β2-M、UP/CR、UA/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亚组的比较中,尿渗透压随着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增加而降低,尿α1-M、尿β2-M、UP/CR、UA/CR均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加大而升高,但UP/CR、UA/CR在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期)反而降低.正常对照组和肾功能代偿期组的尿渗透压、尿α1-M、UP/CR、UA/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β2-M、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渗透压、尿α1-M、UP/CR、UA/CR比尿β2-M、血清肌酐对慢性肾衰竭的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血清胸苷激酶Ⅰ(STK1)水平与胃癌分期、复发以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选择171例胃癌患者(其中Ⅰ期36例、Ⅱ期32例、Ⅲ期47例、Ⅳ期5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其STK1的含量,分析STK1水平与胃癌分期、复发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的STK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M分期越高的患者其STK1水平越高(P<0.01).STK1表达量高的患者易复发(P<0.05),生存期随STK1水平的升高而缩短(P<0.01).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STK1水平对肿瘤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检测氰戊菊酯对菲律宾蛤仔染毒培育25 d后消化腺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将菲律宾蛤仔分为6组进行不同剂量染毒,采用彗星实验技术进行DNA损伤分析,并通过Comet Score 1.5分析软件对拖尾率、尾长、彗尾DNA相对含量、尾矩、Olive矩等DNA损伤指标进行统计。在对各指标分别建立一元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又通过SPSS软件进行判定分析,筛选影响作用更大的检测指标,建立了多参数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菲律宾蛤仔各染毒组消化腺细胞DNA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各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受损细胞极少,拖尾率仅为8.06%±1.94%,彗尾DNA相对含量、尾矩和Olive矩都接近0,0.067 5~1.080 0 mg/L染毒实验组各指标值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各检测指标与染毒浓度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染毒浓度递增,各检测指标都呈规律性地增长趋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多项式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回归方程可以有效地推断氰戊菊酯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