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两个超级稻品种(籼稻扬两优6号和粳稻南粳45)为材料,设置麦秸还田和氮肥运筹两种处理方式,研究其对籽粒粒重与主要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处理的影响程度在品种类型与不同粒位间(强、弱势粒)存在差异。与麦秸不还田相比,麦秸还田提高籽粒千粒重、粗蛋白含量和崩解值,降低了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与m基蘖肥∶m穗粒肥=5∶5处理相比,m基蘖肥∶m穗粒肥=7∶3处理增加了千粒重、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降低了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和消减值。两处理对弱势籽粒千粒重、整精米率、垩白度等的调控作用显著大于强势粒;对千粒重、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等的影响,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之间存在互作效应;麦秸还田方式下,氮肥比例控制在5.5∶4.5或6∶4左右,可以较好地协调粒重与米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分别以88个和122个国内外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品种间氮素吸收与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可聚类为A、B、C、D、E、F等6类,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高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特点为:①抽穗前、后吸收的氮素量大,抽穗后吸收的氮素比例较高,抽穗期氮素在根系中的分配比例低、在茎鞘叶中的分配比例高;②成熟期植株含氮率高,成熟期氮素在根系和穗中的分配比例较低、在茎鞘叶中的分配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
粳稻淡黄绿叶标记不育系选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正常水稻杂交,其F1代苗呈正常绿色,F2代苗中绿色与淡黄绿叶苗的比例接近3∶1,绿色表现为显性,淡黄绿叶色为隐性,而且很可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稻虾生态种养对太湖区域优良食味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提供决策参考。选用5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系),进行稻虾复合种养和宽窄行两种栽插密度处理,分析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与常规大田栽培比较,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茎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垩白性状,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升高,消减值降低;降低栽插密度能改善稻米品质;稻虾种养对品质的影响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种植模式与品种之间互作对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长期稻虾共作稻田宜选用适宜的优良食味品种,适量减施氮肥和减少栽插密度可以实现水稻安全稳产,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5.
2003和2004年,在盆栽条件下以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设计9个氮肥处理,研究施用氮肥对抽穗期12个根系性状的影响及根系性状与氮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度间单株不定根数的差异较小,其余11个根系性状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年度间差异均很大;氮处理对抽穗期12个根系性状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年度与氮处理对单株根干重、单条不定根粗、单条不定根干重、单株根系α-NA氧化量、单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互作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各施氮处理中,增施和早施氮肥能显著增加单株不定根数,施氮量较少且作1次施用时,氮肥作基肥施用的处理单株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最大,施氮量较多且作2次施用时,以基肥+保花肥施氮组合的单株不定根总长度、根干重、根系α-NA氧化量、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最大。抽穗期单株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干重、根系α-NA氧化量、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591^**~0.850^**)。  相似文献   
16.
以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为材料,大田种植,麦秸全量还田,设置实地氮肥管理(SSNM)与当地高产栽培(LFP)2种肥料管理方式,研究不同氮肥管理对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苏10-100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SSNM处理使苏10-100的有效穗数比常规高产栽培显著降低,降幅达到3.24%,但增加了后期促花肥和保花肥的用量,使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显著提高,最终产量前者却比后者增加了13.97%。同时,SSNM处理降低了苏10-100的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但差异不显著,显著降低了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了外观品质;增加了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降低了消碱值和糊化温度,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7.
BT型粳稻不育系8006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06A是用BT型不育系863A与优质早熟晚粳稻品种8006杂交并回交转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不育系,具有米质较优、不育性稳定、较易制繁种等特点,所配组合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丰产性好、米质较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8006A及其与恢复系湘晴配组育成的新组合苏粳优2号(原名T优011)均于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幼穗分化发育及颖花形成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用机理,本文综合分析了水稻颖花形成的特点,总结了幼穗分化发育与同化物代谢的关系和幼穗发育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关系,并探讨糖信号与激素信号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幼穗发育的调节作用及机理。认为大穗型水稻二次颖花易退化、穗粒数不稳定与NSC关系密切,可溶性糖与植物激素调节及其相互作用对幼穗的分化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提出通过深入研究NSC代谢特征及穗分化发育阶段各可溶性糖组分的积累与分解规律,以及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蛋白表达及代谢关键酶活性,探寻NSC糖信号-激素及激素间的平衡-相关蛋白表达和代谢酶活性-颖花数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通过调节NSC代谢,构建促进颖花分化、减少退化为目标的栽培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早熟优质粳稻新品种苏香粳3号为材料,研究在迟直播条件下,播种期对其生育进程、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为抗灾救灾提供补救品种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迟直播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期至齐穗期历时缩短但差异不大,齐穗期至成熟期历时变长,各处理的全生育期逐渐变长.推迟播种期会显著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粒数,使产量受到影响.(2)当遇到不利气候环境影响,如洪涝灾害、药害等可能造成水稻绝收或严重减产的情况下,利用苏香粳3号作为补救品种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早播,在6月30日之前完成播种,能保证较早收获并可获较高的产量;播期不能迟于7月10日,否则将无法正常成熟,产量显著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