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麦草在低温(85℃)下氧碱蒸煮,所得草浆在较低温度(80℃)下进行压力过氧化氢漂白。漂白后浆料卡伯值从17.9降至9.4~11.9;黏度比漂白前浆料黏度稍有增加,从1 042 mL/g增加到1 158~1 192 mL/g;纸浆白度(ISO)从37.1%升高至45.6%~60.6%,且与卡伯值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白度增加=卡伯值降低×1.57;浆料得率在86.6%~89.5%之间,同时得率降低与卡伯值减少之间具有较为标准的线性关系:浆料得率降低=卡伯值降低×0.19。  相似文献   
3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毛皮品质、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3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2.5(Ⅱ组)、5.0(Ⅲ组)、10.0(Ⅳ组)、20.0(Ⅴ组)、40.0 mg/kg(Ⅵ组)维生素B2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Ⅴ和Ⅵ组水貂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Ⅱ、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毛皮品质评分和体长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水貂绒毛长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Ⅳ和Ⅴ组水貂针毛长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Ⅵ组(P0.01)。3)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食入氮、尿氮、粪氮和沉积氮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水貂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Ⅴ和Ⅵ组水貂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综合以上指标,从提高生长性能和减少饲料成本角度考虑,冬毛期水貂饲粮中维生素B2适宜添加水平为2.5 mg/kg(饲粮中维生素B2实际含量为5.49 mg/kg)。  相似文献   
33.
大棚黄瓜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迅速,农业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棚种植提高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气候对于蔬菜种植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病虫害严重影响了黄瓜的质量和产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棚黄瓜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大棚黄瓜的高效种植提供理伦指导。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B_2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5±5)日龄、体重[(1 213.38±72.72) g]相近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96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各组饲粮维生素B_2添加水平分别为0(Ⅰ组)、2.5(Ⅱ组)、5.0(Ⅲ组)、10.0(Ⅳ组)、20.0(Ⅴ组)、40.0 mg/kg(Ⅵ组)。预试期7 d,正试期58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B_2添加水平显著影响水貂末重和料重比(P0.05),极显著影响水貂平均日增重(P0.01),其中以Ⅴ组平均日增重、末重最大,料重比最小。Ⅴ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或P0.01),Ⅴ、Ⅵ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Ⅴ、Ⅵ组末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2)饲粮维生素B_2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水貂粗蛋白质消化率和粗脂肪消化率(P0.01),对水貂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Ⅵ组粗脂肪消化率最高,Ⅰ组最低,Ⅰ组极显著低于Ⅱ、Ⅴ和Ⅵ组(P0.01)。Ⅴ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最高,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饲粮维生素B_2添加水平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5),对食入氮、粪氮和尿氮影响不显著(P0.05)。Ⅴ组净蛋白质利用率最高,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与Ⅲ、Ⅳ和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Ⅴ和Ⅵ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Ⅱ、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氮沉积最高,Ⅰ组最低,Ⅰ组显著低于Ⅴ和Ⅵ组(P0.05),与Ⅱ、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维生素B_2添加水平为20.0 mg/kg(饲粮中维生素B_2水平为23.35 mg/kg)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及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氮利用率。  相似文献   
35.
奉黄1号’猕猴桃为江西本土选育的四倍体黄肉品种,其果实口感细腻、酸甜适中、果型均匀、抗溃疡病。为明确‘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横纵径、单果重、果实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发育呈双“S”规律变化,盛花后60 d内‘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迅速膨大,是其快速生长期;果形指数于盛花后30 d即无明显变化,基本稳定在1.35;干物质含量坐果后持续上升,在盛花后135 d达最大值19.52%;可溶性固形物在果实发育前期保持较低的值,盛花后135d开始迅速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总体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含量最高,接着开始下降,在果实发育后期再上升,采收期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期(盛花后15d)含量的81.29%;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呈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叶绿素含量前后变化大,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前后变化小。综合考虑,‘奉黄1号’猕猴桃于盛花后60 d内为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单果重形成的重要时期,盛花后155-160 d开始为适宜采收期。本研究为‘奉黄1号’猕猴桃制定科学的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冯雷  陈双双  冯斌  何勇  楼兵干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8):175-179,159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大豆豆荚炭疽病严重度进行检测。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反向传输人工神经网络(BPNN)和连续投影算法(SPA)结合BPNN 2种组合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利用SPA的数据压缩功能和BPNN的学习预测能力实现对大豆豆荚炭疽病严重度的检测。以样本检测的准确率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实验结果显示SPA-BPNN的检测准确率最高,为90%。研究表明,SPA能够有效地进行波长选择,使BPNN模型获得满意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37.
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优化、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新模式等方面,对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8.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当人体食用足够量时,可以有益身体的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益生菌已被作为辅料添加至食品中,但添加的益生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高温失活或者在人体胃肠道酸性环境下存活率显著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益生菌在人体胃肠道内和贮藏期间的稳定性,以银杏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复合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微胶囊,得到包埋率高的微胶囊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复合壁材质量浓度、菌液与壁材比例、Ca Cl2质量浓度、固化时间等对植物乳杆菌包埋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如下:壁材质量分数为2.5%,菌液与壁材体积比为1∶2,Ca Cl2质量分数为5%,固化时间为20 min时,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可达86.33%。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肠溶性也较好,并且适宜在低温下贮藏。上述结果表明银杏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壁材可以大大地提高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绣球属植物是园林和家庭园艺中重要的观赏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开展绣球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对其资源开发、保护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扦插、压条、分株等育苗技术相比,组织培养技术能够满足种苗周年、批量生产的要求,可有力地促进绣球属植物的产业化开发与利用.对国内外绣球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外植体的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培养条件等,旨在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和方法,为建立更多绣球属优良植物资源的高效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