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当前品种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温室内栽培小型西瓜过程中,易发生病虫害,进而影响了经济效益的状况。提前预防和控制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温度和热特性的影响规律。【方法】于河北省栾城县设置翻耕、旋耕和秸秆覆盖免耕处理,采用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监测2004-2005年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温度及热特性,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温度效应。【结果】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主要集中在冬小麦拔节前。相对于其它处理,免耕在气温降低阶段表现“增温效应”,在升温阶段表现“降温效应”,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免耕在播种-分蘖期降低土壤日均温0.69~1.02℃,推迟了冬小麦出苗2 d、分蘖7 d,缩短了冬前分蘖时间7 d,分蘖活动积温减少54.12~55.55 ℃?d;免耕越冬期具有较高土壤平均温度0.02~0.09℃和耕层土壤负积温0.87~2.25℃?d,但在越冬期稳定通过0℃以上晚7 d,低温持续时间长2~3 d,并推迟返青2~6 d;免耕完成返青消耗了更多活动积温21.54~29.15℃,造成拔节推迟5 d;免耕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降低累积温差123.43~148.62℃和日平均温差1.17~1.42℃。旋耕相对于翻耕推迟了返青4 d,减少活动积温8.55℃,增加累积温差25.19℃。不同耕作方式农田土壤容积热容量、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无明显差异。【结论】从冬小麦生育进程上来说,热量资源利用效率以翻耕最高、旋耕居中、免耕最低;免耕缩小温度变化幅度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但有利于冬小麦保苗。免耕表现增降温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覆盖而不是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新品种是农业科研育种高新技术的最终载体,品种改良对农作物增产的贡献率占45%左右。所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都要借助品种和种子这个载体才能在生产中发挥其作用。农作物品种引进试验、展示示范具有直观性,是当  相似文献   
15.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29~30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了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会议做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以种为先”对建设我国新型种业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要代表6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而且是饲料作物和适于深加工的原料。它广泛用做畜禽饲料、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生产原料,已完全脱离原有的粮食单一功能,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质。“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我国和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每一次品种更新,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益就会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杂交玉米。据周永春等研究,我国玉米生产中,杂交种在增产因素中的比重已达到35.5%,而发达国家高达45%~50%。因此,加快玉米杂交种子产业化进程,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是提高我国玉米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玉米种子在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中商品化率最高,高达98%,占有市场份额最大,占30%,年需求量10亿kg,销售额60亿。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农业部到县级农业局都有种子管理机构,作为各级政府对种子行业的管理部门,从宏观上讲,管理也就是服务,就是通过管理,维护统一、规范、开放的种子市场,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而从微观方面,种子管理机构也应该强化种子行业的服务功能。农业部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设立了种子行业发展处,参照农业部的设置,各级种子管理机构陆续成立了行业指导科,而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行业服务科”,以加强种子行业的服务功能。种子管理机构的服务功能,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种子在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郊区的耕地不断减少,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大中城市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理念,其定位就是在城市的周边,与城市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密切结合,服务于城市,不仅满足城市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要满足市民休闲、观光、旅游等高层次、多元化消费的需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有利于郊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优化,更有利于郊区农民收入的增加。都市型现代农业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率先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随即迅速向英、德、法、意以及东南亚等国家传播。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购想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生态、观光、工程、集约、现代、开放和增值。  相似文献   
19.
湖北广西品种试验展示基地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农业部种植业司陈萌山司长的指示和要求,2006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北京市市、区(县)种子管理站的站长及相关人员等一行20多人到湖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对两地的国家级农作物品种试验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两地的种子管理站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先后重点参观了湖北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和桂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对基地建设、人员配置、运行机制以及两省区的品种引进、试验、展示、推广体系的建设与管理等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玉米种子价格及玉米价格已经成为调节玉米种子生产的主要经济杠杆。不过,由于种子总体上具有需求弹性较低的特点,其价格对于需求的调节作用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