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龙须菜海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洲 《科学养鱼》2006,(12):38-39,I0001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图见彩中插2)是一种经济海藻,可用于提取琼胶、食用和喂养鲍鱼。但由于在龙须菜原产地生长期短,不能形成规模产量,开发利用缓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费修绠研究员对原产于青岛的龙须菜进行选育,培育出生长速度较快、适应高温环境的龙须菜KF981品系,1999年从青岛移植到广东汕头南澳岛海区进行栽培试验,获得成功。笔者自1999年至今一直从事龙须菜移植、栽培研究试验工作,总结出一套海水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
广东部分岛屿紫菜物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沿海紫菜物种自然资源现状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于2012年冬季对广东3个岛屿进行调查,并对采集样品进行形态、细胞学以及基于rbcL和nrSSU序列的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12月平屿岛优势种有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长紫菜(Pdentata)和皱紫菜(P.crispata);外伶仃岛、下川岛为皱紫菜和多枝紫菜(Pramosissima);3个岛屿的紫菜属于暖温性的刺缘组紫菜,染色体均为n=5,其中多枝紫菜染色体为首次观察报道。系统学结果显示,平屿岛皱紫菜与坛紫菜亲缘关系最近,与多枝紫菜之间的关系最远;外伶仃岛、下川岛皱紫菜与平屿岛皱紫菜的相似度远低于与多枝紫菜种间的系数。研究扩增了皱紫菜的nrSSU序列和多枝紫菜的rbcL、nrSSU序列,为紫菜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下皱紫菜(Porphyracrispata)生长及藻体生理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合皱紫菜生长温度为17~23℃,最适宜温度为17~20℃,在此温度下藻体可以保持较快相对生长速率,温度高于23℃时其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溃烂现象,说明皱紫菜耐受低温能力要比耐高温能力强。适合皱紫菜生长的盐度范围为25~35,最适宜盐度范围为30~35,在此盐度下藻体可以保持较快相对生长速率,低于15或高于35其生长缓慢甚至受到抑制,并出现发白、腐烂现象,说明皱紫菜的耐高盐能力表现强于耐低盐。适合皱紫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000~7500lx,光照强度过低时其光合作用降低,而过高则影响藻体的新陈代谢、生长速度及其光泽度,从而影响皱紫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24.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南澳岛现有太平洋牡蛎养殖面积约3万亩,是广东省最大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海藻与贝类混养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而且对修复海洋生态、防止赤潮污染危害有着积极意义。开展太平洋牡蛎和龙须菜生态立体套养,实现贝藻生态混养,是以较小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  相似文献   
25.
越北腹露蝗卵块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地理统计学和扩散系数C、Taylor幂法则、Iwao聚片回归对广东省阳山县一河滩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卵块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越北腹露蝗卵块呈具有一定平均值的聚团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卵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聚集原因是雌虫产卵习性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拟合的变异曲线为球型,其变程为15.5m、块金常数为18.7m、基台值为124.6m.  相似文献   
26.
广东省清远市越北腹露蝗发生动态的时间序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北腹露蝗属直翅目斑腿蝗科,是多食性的群集暴食害虫。据清远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提供的情况,越北腹露蝗在该市建市当年(1988年)首次在阳山县社步镇发现,当时为害面积不到0.02hm^2。此后,这种蝗害每年均有发生,并且范围不断扩大.至2001年.已从阳山县在小北江支流扩展到邻近的连州、连南、连山等地,发生面积1万hm^2。其中,蔬菜、玉米和蚕桑等农作物发生面积0.3万hm^2。目前已在阳山、连南、连州、连山和英德等地暴发。  相似文献   
27.
杨雨玲  李伟  陈伟洲  徐军田 《水产学报》2013,37(8):1198-1205
为了探索大型海藻生活史丝状体阶段对于海洋酸化与紫外辐射的响应,实验选取经济海藻坛紫菜的自由丝状体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设置两个CO2浓度,正常CO2浓度(390 ppmv)和高CO2浓度(1 000 ppmv);3种辐射处理,PAR处理(仅接受可见光)、PA处理(滤除UV-B)、PAB处理(全波长辐射)。研究结果表明,高CO2显著提高了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生长速率,但高CO2处理下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中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及紫外吸收物质UVACs分别降低了7.3%、9.3%、19.8%、16.5%和18.7%。高CO2处理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能利用效率(α)及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都显著高于正常CO2处理。太阳模拟器下处理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PAR与PA处理下的抑制率,正常CO2与高CO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然而在PAB处理下,高CO2处理的抑制率要高于正常CO2处理,这可能与其体内紫外吸收物质含量下降有关。PAR处理下的抑制率,无论是在正常CO2还是在高CO2处理下,都显著低于PA及PAB处理,而PA与PAB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未来海洋持续酸化的背景下,UV辐射的增加将会影响到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光合生理及生长。  相似文献   
28.
不同培养条件对长紫菜叶状体生长及生理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长紫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培养条件长紫菜叶状体的生长及生理响应,主要测定藻体的生长、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17~20 ℃时,长紫菜藻体可以保持较高相对生长速率,当温度高于23 ℃时,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藻体发红并出现溃烂;长紫菜叶状体在盐度25~35下可以保持较快生长,在低于盐度25的条件下,藻体的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产生显著的变化,并观察到藻体变薄、发白、腐烂现象;在光照为3 000~6 000 lx时,藻体生长速率较为稳定,藻体在光照为9 000 lx条件下的叶绿素a含量低,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以及POD活性都出现显著增高,并观察到发红及溃烂现象。因此,适合长紫菜叶状体生长的温度为17~20 ℃,盐度为25~35,光照在6 000 lx左右。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适宜大型海藻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栽培的生态条件,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总无机氮浓度(48μmol·L^-1、96μmol·L^-1、144μmol·L^-1、192μmol·L^-1、240μmol·L^-1、288μmol·L^-1和336μmol·L^-1)和不同氮磷比(N/P)(1/1、5/1、10/1、50/1和100/1)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最适总无机氮浓度为192μmol·L^-1,最适N/P为10/1。芋根江蓠适宜在氨氯(NH4^+-N)比例较高的海水中生长,3种无机氮最适合质量比值是m[硝氮(NO3^--N)]∶m(NH4^+-N)∶m[亚硝氮(NO-2-N)]=1∶10∶5和m(NO3^--N)∶m(NH4^+-N)∶m(NO-2-N)=5∶10∶1。在最适宜的营养盐因子环境条件下,芋根江蓠在生化组分(光合色素及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较好;而在海水总无机氮浓度过低、N/P过高以及NH4^+-N在总无机氮中所占比例较低等条件下,都不利于藻体正常生长,会导致藻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30.
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北腹露蝗是广东北部地区的重要害虫。根据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形态特征的变化,可分为Ⅰ级(透明期),Ⅱ级(卵黄沉淀期),Ⅲ级(卵粒形成期,侧输卵管膨大为卵巢萼),Ⅳ级(成熟待产期,卵储存于卵巢萼),Ⅴ级(产卵期)共5个级别。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该蝗虫产卵期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