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4篇
  2024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大麻项枯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不同熟期的大麻材料项枯率表现为晚熟〉早熟〉极早熟。种植密度小的顶枯率〉种植密度大的,有顶枯发生和没有顶枯发生的地块土样的测定结果显示,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差别不大,微量元素则差别很大,尤其以Na、S、Ca、Mg差异最大,有项枯发生的地块土壤Na、S含量明显高于没有顶枯发生的地块,Ca、Mg含量则相反。  相似文献   
22.
对云南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2,3,4号)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进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工业大麻系列品种的种子均不能成熟;纤维除云麻1号外,其他3个品种均能成熟。云麻1号的干茎秆产量最高,为12 673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但纤维不能成熟,不适宜该地区种植。云麻3号的纤维产量最高,为1715.5 kg/hm2,显著高于云麻1号和对照品种,最适宜该地区作纤维型大麻种植;而云麻2号、云麻4号次适宜该地区作纤维型大麻种植。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以大麻嫩叶为材料,以改进的SDS法,提取了高质量的大麻基因组DNA,经过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银染等试验条件的优化,建立了AFLP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的SDS提取液里加入8μL/mLβ-巯基乙醇(V/V)和3%PVP(M/V)能够提取到高质量的适用于AFLP的基因组DNA;选取150ng大麻基因组DNA来进行酶切,EcoRⅠ和MseⅠ各0.5U,在37℃酶切4h,即可完全酶切。最优的选择性扩增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U Taq DNA polymerase、1.0μL25mmol/L Mg2+、0.4μL10mmol/LdNTPs、50ng/μL引物各1.0μL、4.0μL稀释50倍的预扩增产物及2μL10×PCR Buffer;使用该方法,获得了清晰、稳定的图谱并筛选到了18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组合。  相似文献   
24.
在不同栽培密度下,对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得出了"云麻1号"的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逐渐减小,而分枝高度、小麻率逐渐增加;栽培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产量降低.小区产量试验表明,"云麻1号"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密度以46.95万株/hm2为宜,干茎杆产量可达15708kg/hm2.  相似文献   
25.
针对目前我国大部分大麻种子无统一发芽测定方法及国家标准,种子质量控制无法可依的现状,借鉴<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96版中发芽试验和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的指标,对影响大麻种子发芽试验结果的影响因子:温度、发芽床及部分指标测定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出大麻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程,为大麻种子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以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作为对象,研究不同雌雄配比(雄株比例为10%、20%和30%)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5210、10 420、15 630株/hm2)对麻籽和麻糠产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单雌性工业大麻用于籽糠兼用的生产模式。结果表明,在同一雌雄比例下,种植密度越大,麻籽、麻糠、麻秆及大麻二酚(CBD)理论产量越高;在最大种植密度15 630株/hm2下,20%雄株率下的麻籽、麻糠、麻秆及CBD理论产量均高于10%和30%雄株率的产量,其麻籽产量为5738.02 kg/hm2,麻糠产量为6087.14 kg/hm2,麻秆产量为9396.35 kg/hm2,CBD理论产量127.58 kg/hm2。在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籽糠生产实践中,建议配置花期一致的20%左右雄株,保证授粉充足,实现麻籽和麻糠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