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气质联用检测蔬菜中7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检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见的5种蔬菜为实验对象,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研究了色谱柱极性与扫描方式对测定蔬菜中7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较强极性的毛细管柱(如DB-17MS)可以降低蔬菜中有机磷类农药的检出限.在确定每种有机磷类农药特征离子的基础上,采用选择离子监控扫描(SIM),可以显著降低蔬菜中有机磷类农药的检出限,在5种蔬菜中7种有机磷类农药检出限范围在0.042 5~0.820 mg·kg-1.用SIM的检出限比用全扫描的检出限降低了8.9~14.8倍.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优质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深两优857的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江苏阜宁、湖南怀化、海南三亚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3.
【目的】筛选抗穗发芽的合成小麦改良品系,分析潜在的相关基因。【方法】6个环境(2年3点)下,对129份改良品系进行了穗发芽抗性的鉴定及评价,同时利用Wheat 55K芯片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获得3份抗穗发芽品系(发芽指数GI≤0.2;发芽率GR≤40%),分别为红皮品系L2741、L3006、白皮品系L586,得到3个显著关联的位点。【结论】获得的3份抗穗发芽品系可在培育抗穗发芽品种中利用,获得46个可能的候选基因,其中4个基因主要与植物抗逆性有关,推测其在小麦抗穗发芽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作物野生近缘物种、地方品种以及利用它们创制的育种原始种质,具有大量未被育种利用的遗传变异。但是,由于普遍具有明显缺陷、产量潜力低,育种家不愿意用,从而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育种原始种质的利用效率不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方法】根据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和以地方品种为遗传背景的染色体工程材料的育种实践,总结建立原始种质的高效育种利用技术体系。【结果】建立了“育种原始种质-顶交-两段选择”育种体系,利用小群体选育出7个新品种,同时利用6RS.6AL易位系选育的含黑麦抗白粉病基因Pm56的新品系参加了四川省区域试验。【结论】顶交可以导入原始种质的有利位点、同时改良综合性状,有利于重组累积不同品种亲本中的有利位点、赶上育种家的遗传改良步伐,也有利于原始种质与其他亲本间不同遗传变异的协调匹配。两段选择降低了选择难度、提高了选择效率,尤其是第一段选择聚焦于淘汰遗传上相对简单的关键缺陷性状,选择标准简单、易操作,而且符合中选标准的植株少,从而选择难度小、工作量小。育种实践表明,基于原始种质的小麦育种技术体系提高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5.
利用弱休眠水稻品系‘996’和强休眠性品系‘4628’杂交,构建包含2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连续2年(2011、2012年)以当年收获的该群体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进行种子休眠性检测,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早籼稻休眠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2011年试验中,‘996’ב462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休眠性符合4对主基因(其中3对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多基因加性上位性模型;在2012年试验中符合4对主基因(其中2对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多基因加性上位性模型。2年试验结果均表明,该群体种子休眠性遗传符合4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式,并且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36.
【目的】编码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Glu-D1位点对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大。其中,5+10和2+12是Glu-D1位点最常见的2个等位基因。为了分析这2个亚基组合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创制了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近等基因系蜀麦1764A(具有5+10)和蜀麦1764B(具有2+12)。【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表明,二者主要的遗传差异位于1D染色体的403~414 MB区间,且该区间包含了Glu-D1位点。四川省多点试验和区域试验表明,二者的田间农艺性状和产量无显著差异,能够排除田间性状差异对品质分析带来的干扰。品质参数分析表明,5+10和2+12亚基差异不会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前者提高了面筋强度、降低了延伸性。对于面包和馒头品质,5+10亚基优于2+12亚基。但是,对于面条品质,2+12亚基优于5+10亚基。5+10和2+12亚基差异没有影响饺子和饼干的加工品质。【结论】在面包和馒头品质改良中应采用5+10亚基,但是在面条小麦育种中应优先采用2+12亚基。  相似文献   
37.
悠香123A是用香型保持系恒丰B与荃9311B杂交,在F3代选择有香味、性状优良单株与荃9311A测交并连续多代回交选育而成的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好、米粒香、抗病性强等特点,于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悠香123A与长优2所配杂交组合悠香优2号于202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