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4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发展沼气对生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增值,以及有机物返还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作物病虫害,提高作物防寒抗旱能力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另外,沼气、沼液、沼肥作为能源、肥料、饲料的多层次综合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方面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矿产资源的开采在给人类提供财富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对土地的破坏极为严重,但通过合理的整治和复垦,破坏的土地是可以恢复的。针对山西省矿山的土地复垦进行初步探讨,在分析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山西省矿区复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3.
有机培肥显著提升矿区复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肥力的核心,其不同组分间具有高度异质性。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煤矿区复垦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提升的差异特征,可为煤矿区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在山西煤矿复垦区进行,复垦始于2014年,种植作物为大豆 (1年) 和玉米 (2年) 轮作,采样时 (2018年) 种植作物为玉米。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未复垦自然恢复 (ZH)、不施肥 (CK)、单施化肥 (NPK)、单施有机肥 (M) 和有机肥配施化肥 (MNPK)。使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将土壤有机碳分为游离活性、物理保护、化学保护和生物化学保护4个组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各组分有机碳的含量,计算了各组分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含量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相较于自然恢复处理,CK、NPK、M、MNPK处理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1.8%、24.0%、49.3%和38.8%,有机肥处理又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M、MNPK处理下,游离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11 和1.68 g/kg,物理保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70 和0.49 g/kg,均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化学保护和生物化学保护组分的有机碳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除了微团聚体内的轻组和粘、粉粒外,各组分质量比例在不同施肥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施用有机肥主要增加了大团聚体 (游离活性态和物理保护态) 的质量比例,改善了土壤结构。相关分析表明,游离态的粗颗粒和细颗粒有机碳及物理保护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含量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P < 0.01),其中拟合方程的斜率表示组分碳含量随单位总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引起的变化值,最高的为游离粗颗粒有机碳组分,达到39.7%,游离细颗粒和物理保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率分别为18.6%和21.7%;而化学保护粘、粉粒和生物化学保护粘粒组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施肥和轮作与自然恢复状态相比,短期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施用有机肥效果好于单施化肥。单施或者与NPK配合施有机肥主要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中游离活性态和物理保护态有机碳含量的提升,单施有机肥效果更佳。由于新增的土壤有机碳活性高,需要长时间持续投入才可能恢复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针对山西省土壤Pb2 +污染问题,为了选择一种环保及可循环利用的生物质材料。以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制备而成的生物质炭为材料,通过平衡吸附法确定影响吸附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Pb2+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生物质炭添加量为8 g/L,pH值3~7,25℃条件下震荡360 min,为最适吸附条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24.85 mg/g,去除率达99.38%。该种生物质炭对Pb2 +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分别达0.9994和0.9985。本研究表明,用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制备而成的生物质炭在一定条件范围内对Pb2+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55.
56.
阐述了山西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山西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7.
山西省芦笋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阐述了山西省芦笋种植、加工、销售和出口等环节的现状后,指出目前芦笋产业主要存在农民种植的盲目性和种植技术偏低,产销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芦笋收购市场混乱,产销脱节,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等方面的问题。为打开山西芦笋在国际市场的大门,让真正的山西品牌芦笋在世界立足,提出应该迅速扶持本土企业,开发国际市场,提高广大笋农芦笋种植技术,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加强芦笋科学研究力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无公害芦笋示范基地和优良品种示范基地,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建立自己的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内市场等具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8.
解钾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大量化肥的施用,特别是多施氮磷、不施或少施钾肥,使得北方土壤的缺钾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生产中多施用化学钾肥来补充钾素,但存在可用原料匮乏、成本高且易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土壤中的钾含量丰富,但多以难溶的矿物态存在,而解钾菌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了矿物钾的生物有效化利用。围绕解钾菌的解钾机理、解钾条件和解钾效果阐述了其研究进展,通过解钾菌对作物、土壤及环境的影响阐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59.
解磷菌剂盆栽及大田施用效果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用自行分离筛选的B2和B67解磷细菌制成解磷菌剂,进行小麦、玉米、甘蓝、青菜、莜麦等的盆栽和大田对比试验,增产效果显著,其中甘蓝增产8007.0~11920.5kg/hm2,玉米增产961.5~1200.0kg/hm2,青菜增产9297.5~13881.0kg/hm2,莜麦增产189~330kg/hm2。并有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培肥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浅谈沼气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沼气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郜春花刘继青关超姜森林(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太原,030031)随着沼气事业的发展,沼气综合利用的形式、内容与日俱增,基本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有关这类报道已不少,但比较零散。这里着重谈谈沼气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的关系。沼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