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陇麦079是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鲁麦1号做母本,以自育中间材料TW98-829-1为父本进行杂交,应用系谱法水旱穿梭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930.50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9.23%;在2013—2015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990.42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8.68%。株高95.8 cm,平均穗长6.5 cm,平均小穗数16.0个,平均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0.8 g,容重785.0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21.7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4.07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02.4 g/kg(14%水分基),沉淀值27.1 m L(14%水分基)。抗冻抗旱、抗逆性强、节水广适、抗倒耐瘠,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穗层整齐,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陇东广大山塬旱地、丘陵、阴湿山地,以及陕西长武和陇县,宁夏固原等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安淮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离得到安淮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成功构建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系,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以安淮山羊背最长肌肌肉组织为材料,采取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结合的二步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纯化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对骨骼肌卫星细胞中特异性基因Pax7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PCR扩增加以鉴定。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其形态为圆形,折光性强。培养一段时间后密度增大,细胞呈梭型。所得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具有较为一致的生长方式和形态特点。经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PCR鉴定发现细胞系中有Pax7基因的表达。通过上述材料和方法,可获得较纯的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并稳定传代。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S-OEM的车载农田面积测量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PS定位信息的采集、测量实际农田试验数据,得出的农田面积测量简易算法,设计出一种基于GPS-OEM的车载田间面积测量系统。该系统在农业机械作业时,利用GPS-OEM模块实时接收GPS定位信息,能够算出农业机械的动态作业面积。系统拥有常用的CAN总线通信接口和存储设备,方便与其他设备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存储。并具有测量准确,价格低廉等特点,适合于各种农业机械作业面积的测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偃麦草(Thinopyrum)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多年生野生近缘植物,具有许多可用于小麦品种改良的优异基因。利用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可以研究物种的进化关系、绘制染色体指纹图谱及检测外源染色质。克隆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ponticum(Host)Liu and Wang)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可用于鉴定和追踪导入到小麦背景中的偃麦草遗传物质。【方法】通过构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小片段质粒文库,并对文库进行高密度点杂交(Dot-blot hybridization)筛选,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获得偃麦草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分析其在不同基因组及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利用Repeat Masker在小麦族重复序列数据库(Triticeae repeat sequence database,TREP)及NCBI Gen Bank对特异重复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设计偃麦草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的PCR引物。通过FISH分析和特异PCR引物扩增,对小麦-偃麦草衍生后代进行鉴定和选择。【结果】获得7条偃麦草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FISH分析表明,其在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所有染色体两臂上均呈弥散型分布,且在不加小麦封阻DNA的情况下,能明确区分八倍体小偃麦中的偃麦草和小麦染色体。将其应用到小麦-偃麦草代换系和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检测中,特异重复序列同样可以在不加封阻的情况下分辨出偃麦草染色体及染色体片段,而且信号相比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更加特异和清晰。基于偃麦草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开发了90对引物,通过在中国春、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和八倍体小偃麦中的扩增产物比较分析,筛选出36对(40%)偃麦草基因组特异PCR标记;利用这些特异引物对109份小麦-偃麦草衍生材料进行扫描,发现10对扩增效果较好的特异引物,其检测效率为73.3%—95%。【结论】获得偃麦草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开发了特异PCR扩增引物,可应用于小麦背景下偃麦草遗传物质的高效检测和跟踪。  相似文献   
15.
以冬小麦品种普冰9946为对照,对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6—2011年引进的108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叶锈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叶锈病免疫的品种(系)6个,高抗品种(系)13个,中抗品种(系)22个,中抗及以上抗性水平的品种(系)占鉴定材料总数的38.0%。普遍率≤50%的品种(系)41个,占鉴定材料总数的38%;严重度≤50%的品种(系)78个,占鉴定材料总数的72.2%。  相似文献   
16.
酿饲兼用型高粱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饲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不同种植方式下酿饲兼用高粱和粮饲兼用玉米的饲用价值,本研究以陇东旱塬露地种植的酿饲兼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和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粮饲兼用玉米(Zea mays)为研究材料,进行了两者饲用物质产量的比较试验和经济效益分析,测定了其乳熟期全株和成熟期秸秆的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并从营养成分、饲用品质、和饲用能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植露地酿饲兼用高粱的经济效益高于全膜粮饲兼用玉米;乳熟期,露地酿饲兼用高粱饲用营养成分、饲用品质和饲用净能等大部分指标低于全膜粮饲兼用玉米,存在显著差异(P 0.05);成熟期结果与乳熟期相反,但二者秸秆营养成分、饲用品质和饲用净能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 0.05);露地酿饲兼用高粱每公顷的粗蛋白产量、总可消化养分、干物质产奶净能高于粮饲兼用玉米,差异极显著(P 0.01)。露地种植酿饲兼用高粱的经济效益和成熟期秸秆饲用价值优于全膜玉米,建议在西北旱作区露地种植酿饲兼用高粱代替全膜粮饲兼用玉米。  相似文献   
17.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旱地粮食作物,中国高粱经历了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品种的多样性,不同品种不同区域高粱栽培技术存在差异。为了形成高粱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本研究通过播期、密度、供肥能力、氮肥不同用量、不同生育时期灌水、灌水技术试验,形成了标准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本区域不同类型高粱种植密度为9.75万~11.25万株/hm~2,施肥以纯N 225 kg/hm~2、P2O575 kg/hm~2、K2O75 kg/hm~2(其中氮肥的1/2在拔节期后追肥),高粱在苗期、拔节-孕穗对水分的需求量大,不同生育期对水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拔节-孕穗期进行2次隔行灌水,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以期该结果可为本区域高粱的标准化生产,实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奠定基础,为全省高粱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分析制约吊瓜产业发展的原因,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食用吊瓜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与面包加工品质基因(wbm)相关的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以及黄淮流域的104个小麦品种(系)和来自巴基斯坦的92个春小麦品种(系)进行面包加工品质基因(wbm)检测。结果表明,在57个中国冬小麦品种(系)中均未检测到wbm基因,在47个中国春小麦品种(系)中,检测到2个品种含有wbm基因,104个中国小麦品种(系)携带wbm基因的比例仅为1.9%; 92个巴基斯坦春小麦品种(系)中,有8个品种含有wbm基因,比例为8.7%。初步分析认为,该基因可能来自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春小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正>越蒌2号是绍兴市农科院葫芦科蔬菜吊瓜课题组经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栝楼新品种,具有籽粒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点,籽仁油酥感强,粗脂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高。植株中抗炭疽病,中感蔓枯病,适宜长江流域种植。目前已在湖北、山东、福建和贵州等地示范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