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9篇
  62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开始于1982年的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1982—2011年)特征。29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能提高水稻产量,培肥地力。长期施用化肥(NPK)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稻谷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等氮投入情况下,增施化学磷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化学钾肥,且早稻表现尤为明显;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稻谷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水稻产量差异越显著。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增加速率表现为慢-快-慢三个阶段,有机肥的施用相较单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土壤有效磷的累积主要与化学磷肥的施用有关,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历年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为:NPKM、NPM、PKMNPKM、NKM(p0.01);土壤速效钾以有机肥和化学钾肥配施的处理(NPKM、NKM、PKM)增加最快,单施化学肥料的处理(NPK)增加最慢。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素出现盈余,但NPKM处理相比其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盈余量;各处理土壤中钾素均表现为亏缺状态,红壤性水稻田至少每年应补充投入钾素200 kg hm-2才能基本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62.
中国稻田土壤有效磷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磷平衡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农业农村部始于1988年的全国稻田土壤监测数据库为基础,将稻作区划分为东北、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南和西南五个区域,分析近30 a各稻作区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回收率及农学效率和磷素的表观平衡,揭示各区域间稻田土壤磷素时间演变和空间差异特征,为稻田土壤磷素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全国主要稻作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1.18 mg·kg-1,各区域间稻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华南区最高(33.71 mg·kg-1),西南区最低(12.49 mg·kg-1)。除长江中游外,其他稻作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随施肥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全国平均年增速为0.36 mg·kg-1。随施肥年限的延长,各区域均表现为磷素盈余状态,全国土壤磷素盈余量年均为35.03 kg·hm-2,其中华南区磷素盈余速率最高(51.31 kg·hm-2·a-1)。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素累积盈余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平均每盈余磷素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0.82 mg·kg-1。各稻作区磷肥回收率和磷肥农学效率均随施肥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西南区最高,分别为35.92%和69.02 kg·kg-1。近30 a来,各稻作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素累积盈余量随施肥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土壤磷肥回收率和农学效率表现出区域差异,应根据当地磷素平衡状况适当调整施磷制度,西南区应增施磷肥,保证作物的正常磷素需求;华南区可减少磷肥施用量,提高磷素利用率,降低面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3.
近35年红壤稻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以进贤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红壤稻区典型县域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为红壤稻田土壤培肥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得到江西省进贤县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稻田耕层土壤属性的数据,统一选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首先对3个时期各项肥力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和差异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找出不同时期肥力差异的关键因子并确定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得到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将各项肥力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加乘得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后结合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GIS空间分布图探究该区域稻田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2—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土壤pH呈下降趋势。1982、2008和2017年3个时期进贤县土壤pH的平均值分别为5.9、5.1、4.8,年均下降0.03个单位;35年来土壤pH整体由西部向东南和西北下降速率逐渐减低,2017年99%的稻田土壤处于酸性水平(4.5—5.5)。35年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由28.1 g·kg-1上升至36.8 g·kg-1,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速率分别为0.21和0.31 g·kg-1,2017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40 g·kg-1之间的稻田占比达94%,1982—2017年土壤有机质整体由东北向西南上升速率逐渐降低。1982—2017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由7.0 mg·kg-1上升至32.1 mg·kg-1,2017年进贤县以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40 mg·kg-1的稻田为主,占比75%。1982—2017年稻田土壤速效钾累积缓慢,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速效钾年均增加速率分别0.58和0.53 mg·kg-1,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73.2 mg·kg-1。稻田土壤碱解氮在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两个阶段增长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前后两个阶段的年增长速率分别为1.24和0.29 mg·kg-1,1982—2017年进贤县土壤碱解氮含量东南地区上升速率高,西北地区上升速率低。1982、2008和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3、0.50和0.55。3个时期稻田土壤肥力指标综合得分分别为:碱解氮有效磷>pH>速效钾>有机质(1982年);pH>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2008年);速效钾>有效磷>pH>碱解氮>有机质(2017年)。【结论】经过35年的长期耕作,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当前进贤县稻田土壤仍存在碱解氮过量、速效钾亏缺、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土壤碱解氮、pH和速效钾分别为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造成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4.
为筛选出适宜巴东烟区种植的优质、适产烤烟品种,对3个新品系进行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云烟87相比,3个新品系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指标表现稍差,其中新品系中HB202表现相对较好;HB204、HB094及对照品种云烟87内在化学成分含量比较协调;不同品系(种)烟叶感官质量均为香气质中等、香气量尚充足、余味尚舒适、刺激稍显,其中对照品种云烟87表现良好,相对优于3个供试新品系。  相似文献   
65.
中国稻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中国稻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为提高耕地质量,应对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变化等提供支撑。【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338个国家级定位监测点,分析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驱动因素以及对土壤容重影响。【结果】近30年全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了3.49 g·kg-1,年均增速0.09—0.12 g·kg-1。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增速高低依次为东北、长江下游、长江中游、华南和西南。目前,全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2.4 g·kg-1,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江中游、华南、东北、西南和长江下游。气候、土壤类型、氮肥投入以及种植制度等对土壤有机质产生影响。西南稻区和高纬度的东北稻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年均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东部地区和低纬度的地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年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潜育型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水稻土。合适的氮肥投入量(200—300 kgN·hm-2·a-1)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累积。土壤容重及耕层深度与土壤有机质存在显著响应关系(P<0.01)。【结论】我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呈现从南到北依次增加的趋势。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土壤类型,氮肥用量和种植制度等管理措施是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66.
土壤养分具有较强的时空变异性,明确 40年来县域稻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异特征,能为稻田土壤培肥管理提供科学指导。通过收集整理宁乡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及 2018年稻田土壤肥力数据,以地统计学为基础,借助GS+7.0、ArcGIS和 R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稻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综合肥力指数分别增加13.1%、98.5%、20.1%、98.2%、13.7%和47.9%,但 pH降低0.58,土壤呈酸化趋势;土壤有效磷空间相关性较弱,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pH和综合肥力指数空间相关性较强,受地形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是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重要因素,全氮的大幅增加是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提升的关键驱动原因;当前水稻产量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选用刚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80头,随机分成3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A组在日粮中添加10%的牛至香酚预混剂0.5g/kg,B组添加5%的喹乙醇预混剂1g/kg,C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A、B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组(P0.05),分别提高了8.35%和5.25%,A组比B组提高了2.9%,但A组和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腹泻率方面,A组比B组、C组分别降低了3.33%和6.67%(P0.05);在死亡率方面,A组和B组均比C组降低了1.66%,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8.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和不同切割长度对羊草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2×2两因子试验设计,乳酸菌添加剂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两个类型,切割长度分别为1.5 cm和3.0 cm两个长度,分为4个试验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自然发酵60 d后采集样品,比较各处理组青贮羊草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试验结果表明,羊草青贮过程中,添加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均显著改善了羊草的青贮质量,使其达到优良青贮的标准。其中,植物乳杆菌添加组青贮羊草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鼠李糖乳杆菌添加组(P0.05),pH和氨态氮含量均低于鼠李糖乳杆菌添加组(P0.05)。植物乳杆菌添加组青贮羊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与鼠李糖乳杆菌添加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鼠李糖乳杆菌添加组(P0.05)。1.5 cm切割长度组青贮羊草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3.0 cm长度组(P0.05),pH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3.0 cm长度组(P0.05)。1.5 cm切割长度组青贮羊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与3.0 cm长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羊草的青贮过程中,以添加植物乳杆菌,切割长度为1.5 cm时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9.
中国稻田土壤有效态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全国282个水稻土监测点,分析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区域特征(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西南、华南),结合丰缺标准,揭示中、微量元素丰缺程度。结果表明:东北水稻土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有效锌含量最低;长三角有效锰含量最高、有效硫含量最低;长江中游有效铜含量最高,有效态铁、锰和钼含量最低;西南交换性钙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有效铜含量则低于其他地区;华南有效态铁、钼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而交换性钙、镁含量低于其他地区。中国水稻土交换性钙、镁及有效铁、锰、铜含量整体丰富;长三角和华南缺硫水稻土比例分别为42.2%和41.8%;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西南和华南缺锌水稻土比例分别为75.0%、52.3%、31.9%、53.2%和10.4%,缺硼分别为38.5%、65.2%、92.2%、88.6%和78.3%,缺钼28.6%、60.4%、82.6%、42.0%和33.4%。可见,东北和长三角水稻土以缺锌为主;长江中游以缺硼、钼为主;西南以缺硼为主;华南以缺硼为主。研究可为全国和区域尺度水稻土中微量元素的管理和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享有天涯海岛美誉之称的基韦斯特是美国最南端的一个岛屿和城市。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到最美的日落,感受迷人的古巴风情,还能前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故居。如今故居已成为著名的博物馆,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一同感受这片属于他的灵感天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