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梨木虱和天敌草蛉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防治梨园害虫梨木虱和保护利用天敌草蛉类群,对二者在梨树上和梨园中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比较了梨木虱、草蛉在梨树上的分布特点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另通过6种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研究了梨园中梨木虱和草蛉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综合防控梨木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梨木虱主要集中在梨树树冠的下部位置,在梨树的4个方位上,其发生数量无明显差异;梨木虱的发生数量与叶片数量呈明显正相关;梨木虱在梨园中呈聚集分布模式,由自身聚集习性引起。天敌草蛉主要集中在梨树下部位置,以梨树东南方向分布较多,但只在梨树的上部位置,草蛉和梨木虱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草蛉在梨园中呈多种分布模式,主要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永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科技富民与精准扶贫工作,为使当地果农尽快掌握苹果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促进永和苹果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永和县政府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永和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合作协议》,以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 929-2014《SH1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栽培技术规程》为技术基础,在阁底乡东征、庄则坪、西庄、下辛角等村,改建66.7 hm2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开展幼树管护、树形改造、土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一系列技术试验示范。经过4年的努力,永和县阁底乡在果园管理、果实品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笔者对其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管理予以总结,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3.
果园间作小麦对黑绒鳃金龟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 Motschulsky)是一种多寄主害虫,但是伴随着剧毒农药禁用,已经成为果园的一种重要害虫。由于黑绒鳃金龟昼伏夜出的生物学特性,喷雾防治很难收到好的防治效果。为有效控制果园黑绒鳃金龟,同时达到农药减用的效果。本研究以苹果(Malus pumila)、梨(Pyrus spp.)、桃(Prunus persica)、樱桃(Prunus species)和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为寄主,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试材,通过室内选择和田间趋避试验研究了小麦对黑绒鳃金龟选择行为的影响。在果树枝条和小麦之间进行选择时,黑绒鳃金龟对每种果树枝条的选择率都≥90%,而对小麦的选择率都<10%;不同果树枝条与小麦混合放入同一容器后,黑绒鳃金龟对混合物的选择率明显低于对单一果树枝条的选择率;小麦同时存在于H型嗅觉仪两臂时黑绒鳃金龟的选择行为明显受到影响,两臂之间的选择率差异不明显,且黑绒鳃金龟的不选择率最高达到了25%;田间间作试验发现无间作物的樱桃园、梨园、苹果园3种果树上黑绒鳃金龟的虫口数量分别达到了18.4、17.6、18.9头/株。而间作小麦后黑绒鳃金龟的虫口数量明显下降(P<0.05),其中樱桃上黑绒鳃金龟虫口数量最大,仅为4头/株;同时发现间作小麦后3种果树的叶片受害率相对于没有间作物的果园明显降低;距离试验表明,距小麦0.5、2 m的梨树叶片被黑绒鳃金龟为害率分别为8%、9%,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距小麦6 m时梨树的叶片的受害率上升为35%,明显高于距离0.5 m时(P<0.05),而在距离8 m时梨树叶片的受害率73%,明显高出0.5 m时8倍(P<0.05)。这些结果表明,小麦严重干扰了黑绒鳃金龟的寄主选择行为。在樱桃园、梨园和苹果园间作小麦对黑绒鳃金龟具有较好的趋避防治效果,在间作果园当梨树与小麦距离在2 m以内对黑绒鳃金龟的趋避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4.
莲草直胸跳甲对几种经济植物的取食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莲草直胸跳甲2龄幼虫对8种可能存在危害性的植物的取食和发育情况,旨在探明其引进我国20多年的外来天敌种食性是否安全。结果显示,莲草直胸跳甲2龄幼虫对喜旱莲子草的累计取食量显著高于对其它7种经济植物取食量,为1467.17±103.11 mm2。2龄幼虫只有取食喜旱莲子草才能正常发育进入3龄期;对反枝苋有取食,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正常发育至3龄;也可轻微取食马齿苋和藜,但其寿命未见延长及正常发育;对白菜、空心菜、石竹、鸡冠花无任何取食现象。  相似文献   
35.
为明确苹果不同品种对苹果霉心病的抗性差异以及不同防御酶在苹果防御霉心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研究不同苹果品种的霉心病发病率,同时室内创伤接种的测定了不同苹果品种接种霉心病两种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后的发病面积以及果实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田间自然条件下不同苹果品种霉心病发病率不同,顺序为嘎啦、不套袋的金冠<套袋金冠<套袋富士<不套袋红星。套袋后金冠苹果的萼筒开张率升高,霉心病的发病率与苹果萼筒开张率呈显著正相关。室内接种链格孢菌后嘎啦的发病面积最小,红星次之,金冠再次,而红富士最为感病,发病面积最大;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后金冠最为抗病,发病面积最小,嘎啦和红星次之,而红富士发病面积最大。接种链格孢菌后不同品种的罹病组织中,嘎啦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最高,其次为金冠,然后为红星,最低的是红富士。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后,不同品种的病健交界部的POD活性嘎啦>金冠>红富士和红星。不同苹果品种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和链格孢菌后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 PPO)活性相对于各自对照均明显升高,但是不同品种增加幅度的顺序为嘎啦>金冠>红星>红富士。嘎啦、金冠以及红星苹果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和链格孢菌后过氧化氢酶(catalase,SCAT)活性相对与对照显著降低,而红富士果实接种两种致病菌后CAT活性升高。上述结果表明,苹果霉心病的发病率与萼筒开张率呈显著正相关,套袋会导致果实萼筒开张率增大。嘎啦苹果对链格孢菌抗性最强,金冠对粉红单端孢均抗性最强,红富士苹果对两种病原菌的均表现为最感病。POD、 PPO以及CAT在苹果防御霉心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梨木虱和绣线菊蚜是梨园中的两种主要刺吸式害虫,研究比较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除虫菊酯、阿维菌素、烟碱.苦参碱对两者毒力作用,以助于控制其危害。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4种植物源农药对绣线菊蚜和梨木虱均有一定的毒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死亡率提高,其中对绣线菊蚜的毒力作用普遍高于梨木虱,其致死中浓度分别为:梨木虱(苦参碱129.84 mg/L、除虫菊酯144.7 mg/L、阿维菌素90.74 mg/L、烟碱.苦参碱72.13 mg/L)绣线菊蚜(苦参碱18.79 mg/L、除虫菊酯17.79 mg/L、阿维菌素0.20 mg/L、烟碱.苦参碱 8.65 mg/L)。在实验所药剂浓度条件下,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为2.23%~77.27%,对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为43.2%~93.69%。四种杀虫剂对绣线菊蚜均有明显的防效,其中阿维菌素和 烟碱.苦参碱对梨木虱防效较好,可作为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37.
为探索枣树嫁接对枣黏虫越冬场所和虫态的影响,调查了枣树主干、主枝、侧枝嫁接部位、主干绑缚防虫带部位枣黏虫的越冬情况。结果表明,在10~15年生枣树(尚未形成老翘皮)的新嫁接区,枣黏虫已向新越冬场所转移,在4个调查部位均有越冬蛹,以主干防虫带处越冬蛹数最高,平均达16头左右,其次为主干和主枝嫁接部位,平均达6~8头,越冬蛹存活率均在60%以上。另发现枣黏虫除以蛹越冬外,在新嫁接处还有越冬幼虫存在,这些幼虫可能会对枣树的新愈伤组织造成危害。本研究表明枣树栽培模式的改变对枣黏虫的越冬场所和越冬虫态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8.
2018—2019年,研究了不同颜色粘虫板对中国梨木虱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冬型梨木虱主要发生于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主要趋向于黄色和紫色,越冬前期对黄色趋性最高,其次为红色;出蛰期主要趋向于黑色,其次为红色;梨树萌芽期主要趋向于黄色,其次为红色、黑色和粉色;梨树开花期、展叶期主要趋向于黄色,物候期对冬型梨木虱的趋向性有影响。夏型梨木虱成虫主要发生于5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主要趋向于黄色和紫色,其次为红色、黑色、粉色,随时间变化,趋向基本一致,对黄色的趋性最高,其次为紫色。防治梨木虱应根据梨木虱类型、梨树物候期选择合适的粘虫板。  相似文献   
39.
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克隆及高温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基因和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温度胁迫适应性的关系,克隆了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25~42.5℃莲草直胸跳甲成虫体内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所克隆序列含有Hsp70家族的典型基序和位点,并与其它昆虫Hsp70的序列相似性很高,其中与马铃薯甲虫的相似性达到94%,表明所克隆序列为Hsp70靶基因,并对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莲草直胸跳甲Hsp70的诱导起始温度为32.5℃(Ton),诱导最高温度为37.5℃(Tmax);Hsp70的Tmax能代表莲草直胸跳甲的耐受极限温度,是揭示物种耐受性的很好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Hsp70在莲草直胸跳甲的高温适应性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为了明确用于防治桃小食心虫性诱剂的最佳间隔距离,于2017年在枣园设置5 m、10 m、15 m、20 m、25 m、30 m 6个不同间距的性诱剂诱捕器。结果表明:在山西省太谷县,随时间推移,性诱剂对枣园桃小食心虫的诱捕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7月26日出现诱蛾大高峰,7月6日诱捕量最低。性诱剂间隔距离为25 m时,对桃小食心虫的诱集动态与总诱捕量动态趋势基本一致且明显,与总诱捕量动态的相关性最高(R~2=0.949),最能反映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6个间隔距离的诱捕量差异显著,20 m的诱捕总量最多,大于20 m的间隔距离单盆平均诱捕量较多,小于20 m的间隔距离诱捕量较少。在20~30 m的处理中,25 m时呈现"高-低-高"趋势。诱捕密度随诱捕器间隔距离的增大而减少,回归方程为y=-0.000 08x~3+0.005 5x~2-0.119 4x+0.911 6,5 m和10 m时诱捕密度不稳定,15 m和20 m时趋于稳定,25 m时达到稳定。综上,认为25 m为性诱剂防治枣园桃小食心虫的最佳间隔距离,≤10 m时适合迷向防治,≥20m时适于诱捕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