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为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侵染效果,用4种(品系)侵染期线虫的3个侵染剂量对2龄、4龄和6龄舞毒蛾幼虫进行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从48 h时2龄和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来看,Sc-All线虫与相应侵染剂量相比其侵染效果最好(P0.05),500、1 000条·头~(-1)的侵染剂量校正死亡率为100%。从6龄幼虫生测结果看,Sf-IGA线虫用1 000条·头~(-1)的剂量48 h与Sc-All线虫效果相同,校正死亡率为100%。72 h时,4种线虫1 000条·头~(-1)剂量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Hb-NJ对4龄幼虫的侵染力最低。因此,Sc-All线虫对舞毒蛾2龄、4龄和6龄幼虫都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Sf-IGA线虫对6龄幼虫侵染效果较好。所以Sc-All和Sf-IGA是舞毒蛾潜在的生物杀虫剂,选择合适的昆虫病原线虫种(品系)及其合适剂量可以提高防治舞毒蛾幼虫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产卵部位的选择及刻槽产卵习性。[方法]通过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在糖槭树上产卵部位的选择,并分析了其刻槽产卵习性。[结果]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的产卵处距地面高度与树枝胸径、观察孔(刻槽产卵点)数与树枝胸径、产卵处树皮厚度与树枝胸径呈线性相关。光肩星天牛在糖槭上的刻槽产卵习性主要分为产卵部位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从开始咬槽至封槽结束历时(38.29±16.47)min。[结论]为综合防治危害绿化树种糖槭的光肩星天牛和深入研究光肩星天牛的生殖行为及调节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3.
利用引诱剂对牡丹江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种群动态的时空表达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有三个扬飞高峰期,即5月15~25日、6月24日~7月4日、8月3~13日;在扬飞期间内,诱集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雄虫的数量多于雌虫;在林缘附近诱集到的落叶松八齿小蠹的数量多于林内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24.
25.
樟子松梢小卷蛾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 (Doubleday)触角超微结构,从野外采集被害的樟子松侧枝,在室内培养出樟子松梢小卷蛾成虫,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为丝状,自基部至端部逐渐变细;总长约为3.73~5.46 mm。柄节短小,呈长圆柱体形;梗节膨大,呈圆球状,表面覆盖着层叠相加的大量鳞片;鞭节由40~44 个亚节组成。该虫触角上共发现5 种感器类型,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 氏鬃毛。雌雄触角感器分布特点相似,但触角长度和类型略有不同,有性二型现象。对各类型感器的功能进行推测。本研究将为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密点曲姬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红盈  王志英  高宇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213-3221
【目的】明确密点曲姬蜂触角和触角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密点曲姬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密点曲姬蜂雌、雄成蜂触角形态相似,属于鞭状触角。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雌蜂鞭节由22个鞭亚节组成。雄蜂鞭节由25个鞭亚节组成。成蜂触角上共有5种类型的感觉器:毛型感觉器、刺型感觉器、板型感觉器、Böhm氏鬃毛和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毛形感觉器(I、II)、刺形感觉器、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和板形感觉器主要分布在鞭节各个亚节。毛形感觉器(III)主要分布在梗节和柄节的中部和端部。Böhm氏鬃毛分布在梗节和柄节的基部。雌、雄蜂触角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雄蜂各类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明显高于雌蜂。【结论】密点曲姬蜂触角属于鞭状触角,共有5种类型感觉器。雌、雄蜂触角长度存在差异,感觉器的分布规律相似,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混合木霉菌诱导杨树系统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筛选出提高杨树抗病性的最佳孢子浓度.[方法]选用3种木霉菌混合孢子根施1年生山新杨移栽苗,分别于不同时间测定山新杨叶部组织的生理酶活性及其生长量变化.[结果]经混合木霉菌处理后,山新杨叶片中的生理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以1×106个/ml浓度水平处理效果最好;根施混合木霉菌后山新杨的生长量均有所提高.[结论]混合木霉菌能够提高杨树生理酶活性,并且具有促进杨树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寄主营养物质与昆虫取食危害的关系,通过损伤模拟地下害虫取食红皮云杉幼苗根部,测定了不同损伤程度的红皮云杉幼苗根部营养物质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损伤后红皮云杉幼苗根部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有所增加,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降低.50%和75%损伤后蛋白质质量分数在3、10、30 d对与对照差异显著(P<0.01);50%、75%损伤后12 h和50%损伤后15d时红皮云杉幼苗根部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与对照差异显著(P<0.01或P<0.05);25%损伤后6h时,50%损伤后6h、5d时,75%损伤后6h、1d、5d、20 d时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9.
旨在明确农药增效剂(主要成分为复合型改性植物油,复合型糖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对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烟碱·苦参碱、吡虫啉和灭幼脲5种杀虫剂物理性质的作用效果,以探究其增效机制。通过测定农药增效剂对以上5种杀虫剂的表面张力、接触角、扩展直径、最大持留量等物理指标的影响,来阐明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药增效剂和5种杀虫剂的混用在物理性质方面都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改善。由此可见,农药增效剂对5种杀虫剂的物理性质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增强药效的基本条件,对其杀虫效果的增效作用需进行进一步的生物测定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