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丰优22"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与恢复系"R13"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42.
以扬两优6号和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旱育秧、塑盘育秧和常规育秧3种育秧方式与麦秸还田抛秧、麦秸离田抛秧和麦秸离田手工栽插3种种植方式,观察麦秸还田下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在3种育秧方式中,旱育秧产量最高,塑盘育秧方式次之,常规水育秧产量最低。水稻产量以麦秸还田抛植最高,麦秸离田抛秧次之。麦秸离田手栽稻产量最低。秸秆还田抛植水稻在产量形成上表现为"穗多、总颖花数多、结实率和千粒重高";在源库关系方面表现为源足(光合势大、叶面积指数大)、库强(籽粒中ATP酶的活性高)。综合分析,在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组合中,麦秸还田旱育抛植水稻的产量最高,产量结构协调优化。  相似文献   
43.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群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丰优香占群体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与汕优63相比,丰优香占在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条件下,成熟期总干物重高、齐穗至成熟期净光合产物多、增产显著,表明丰优香占具有稻谷高产的物质基础,对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适应范围宽。丰优香占在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试验中,以密度为30万穴.hm-2、施氮量为187.5 kg.hm-22个处理的产量最高,齐穗至成熟期净光合产物、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25 d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等指标也有相同趋势。合理密植,适宜的施氮量,可以确保丰优香占创造合理的群体,取得较多穗数和较高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生物学产量和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44.
对不同的大麦不育系和可育系雄蕊的解剖结构进行细胞学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1)不育系雄蕊花丝和花药药隔中的基本组织细胞的原生质少,淀粉粒少或无且没有明显的淀粉酶活性,线粒体等细胞器小而少。不育系维管束小,其所含的导管、筛管腔小,分化程度低,数目少。(2)在开花前后,不育系各品(株)系的雄蕊花丝较少伸长,其导管未被拉断,花后数日花丝不萎缩。(3)不育系花药中没有纤维层结构分化或有纤维层,但只在花药的中段区发生,且木质化程度低,花后花药一般不开裂。(4)不育系花药绒毡层行为异常,有的先于花粉母细胞分裂前解体,有的近于与花粉母细胞同时解体,有的则肥大缩存。(5)不育系花粉母细胞或液泡化,最后干瘪成不规则的空胞;或在其细胞壁解离后相互粘连,最后解体消失,药室中空;或是能完成减数分裂,但小孢子不能正常发育成熟。此外,对大麦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其特征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阐明了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研究进展,推荐了以机械旋耕埋草为基础,麦草全量还田利用为特征,实施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农田保育轻简稻作技术体系,展示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6.
早熟优质中粳稻扬粳68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扬粳68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水稻育种室以盐粳187为母本,香粳111为父本杂交选育面民,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998-2000年在江淮和丘陵地区试种示范,表现熟期早,米质优、适应性广,熟相佳等特点,既可作麦茬单季稻种植,在沿江地区又可作瓜后稻,豆后稻,玉米后季稻利用,由于扬粳687熟期短,用水少,易脱粒,较同类品种具有更广的适应性,特别适宜在丘陵、缺水、缺机少电及新辟粳稻区种植,以稳定和发展粳稻种植面积,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7.
优质高产多抗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是建设“两高一优”农业和生产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理想品种,在1995~1996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和江苏省生产试验中,产量均较对照种扬辐籼号增产7%以上,大面积亩产600kg左右,最高亩产达775kg,米质优,品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一级米标准,米饭松散柔软,冷后不硬,适口性佳,抗白叶枯病,耐热性和苗期耐冷性较强,高度抗倒,对肥料,栽插密度适应幅度宽,适宜早播早栽,该  相似文献   
48.
对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粤丰A/R6547)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丰优香占糙米率、长宽比、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接近双亲中值;整精米率明显高于双亲中值,偏向于高值亲本;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明显低于双亲中值,偏向于低值亲本;香味源自母本。针对杂交稻米垩白粒率高、垩白度大和胶稠度低的突出问题,提出优质杂交籼稻育种的关键是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特别是优质不育系的选育,通过广泛收集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理想材料作亲本,对现有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遗传改良,优化组配,可达到培育优质杂交籼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不同栽培条件和耕作方式对大穗型超级稻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及不同粒位籽粒间差异,寻求超级稻高产优质栽培调控途径。以超级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和II优084为材料,设置麦秸还田和氮肥运筹两因素试验,研究其对茎鞘光合同化物生产、运转及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前麦秸不还田处理(A1)的叶片SPAD值和茎鞘干物质积累量大于麦秸还田处理(A2),抽穗期以后则相反;抽穗前,基蘖肥∶穗肥=7∶3 (B2)的处理叶片SPAD值高于基蘖肥∶穗肥=5∶5 (B1)处理,生育各期茎鞘物质积累量与运转率均为B2大于B1,但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前差异不大,抽穗与成熟期呈显著与极显著差异;A2与B2互作显著提高生育中后期茎鞘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与运转率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运转率;强、弱势粒粒重与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茎鞘NSC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NSC积累量呈显著负相关;强、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与抽穗期NSC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灌浆速率与抽穗期NSC含量及运转率呈显著正相关,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与抽穗期NSC含量及NSC运转率呈显著正相关,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与NSC运转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0.
以早熟晚粳扬粳4227为材料,研究播期对其产量结构、品质和RVA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栽期推迟,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成穗数呈上升趋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减少。不同播期处理下,扬粳4227的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胶稠度和RVA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其中,播期4月25日稻米的整精米率最高,且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播期6月5日的胶稠度最小。随着播期的后移,稻米峰值黏度、崩解值和消减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扬粳4227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理想播期可安排于5月15~25日播种,产量最高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