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3篇
畜牧兽医   5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41.
不同播期对苦荞“黑丰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播期对荞麦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农区荞麦种植的时间,[方法]以苦荞黑丰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5个播种时间下生育期及其构成因素等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长,苦荞“黑丰1号”的产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A3处理时理论产量达到最高,为408.9kg/亩。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苦荞“黑丰1号”的生育期呈现出缩短的趋势,且各个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地上部农艺性状中的主茎分支数处理间差异显著;同时与产量相关的构成要素差异性明显,最终产量在A3处理时最高。  相似文献   
42.
在青海省东部农区对4个燕麦品种(欧歌、莫尼卡、骏马、沙黄麦)全生育期的生产性能、生物量分配及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沙黄麦"抽穗期株高达到最高,为136.3 cm,鲜草产量在灌浆期最大,达到21 716.73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同时,"沙黄麦"在生育期茎叶比均小于其它3个品种,完熟期为3.38,具有显著优势;4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范围为5.31%~8.5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为54%~65%,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范围为30%~40%,营养品质均低于本地育成品种,因此,亟待改善农艺措施以提高引进燕麦品种饲草质量。  相似文献   
43.
为明确影响燕麦抗倒伏性的关键性状,选用高寒地区一组抗倒伏能力较强的燕麦资源(QYJ301、QYJ386、QYJ322、QYJ986、QYJ211)与另一组较易倒伏的燕麦资源(QYJ272、QYJ224、QYJ288、QYJ320、QYJ280、QYJ055)对与抗倒伏相关的25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抗倒伏组品系与易倒伏组品系的株高(抗倒伏组:103.00~117.40 cm;易倒伏组:125.80~144.18 cm)、穗长(抗倒伏组:17.82~21.94 cm;易倒伏组:23.82~27.10 cm)、重心高度(抗倒伏组:50.24~56.34 cm;易倒伏组:56.70~59.24 cm)、穗位高(抗倒伏组:84.54~95.46 cm;易倒伏组:98.80~117.08 cm)、基部节长、茎粗、茎粗系数、倒伏指数与茎基部力学性状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且不同倒伏性能的燕麦资源在抗倒伏相关性状上表现不同。利用上述存在显著差异的22个相关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以相对距离10作为划分,将11个燕麦资源聚成两类,即抗倒伏组与易倒伏组。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穗长、重心高度、穗位高、茎粗系数、茎基部力学性状均与倒伏指数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均可作为评价燕麦抗倒伏性能的重要指标,这些性状综合影响燕麦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44.
45.
在总结前人研究和参考草原健康评价理论基础上,采用"植被状况-土壤状况-干扰状况"评价体系。分别选取了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比例、毒害草比例、植被盖度、优势草群高度、植被枯落物、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生草层厚度、土壤微生物、裸地面积、鼠洞密度、虫口密度、放牧强度等16项指标。建立了高寒草甸健康评价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称多县高寒草甸草地资源健康评定。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同德小花碱茅种子生产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方式及种子加工技术等内容的研究,制定了本规程,将对青海省同德小花碱茅种子生产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以裸燕麦青引3号(Avena nuda L.ev.Qingyin No.3)为材料,研究了施氮和施磷对株高、生殖枝数、营养蘖数和总分蘖数、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施磷对生产性状各指标具有影响.在N135P90处理下,裸燕麦株高最高;N135P0处理下营养蘖最多,在N90P90处理下,生殖枝数和总分蘖数最多;N135P90处理下叶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48.
为明确不同燕麦品种(系)间抗倒伏能力差异及其原因,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对选育的I-D品系及父本(青海甜燕麦)、母本(青海444),以抗倒伏较强的林纳和抗倒伏较弱的青引1号燕麦为对照,在开花期和乳熟期开展了表型性状、器官鲜重和茎秆力学特征等指标与抗倒伏性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找出影响燕麦倒伏的主要性状,探明燕麦抗倒伏评价的主要指标,为今后抗倒伏型燕麦品种选育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燕麦品种(系)乳熟期抗倒性强弱依次为林纳>I-D品系>青海甜燕麦>青海444>青引1号。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表观倒伏率与穗长、穗位高、株高、重心高度、各器官鲜重、节间长呈正相关,与茎粗、秆壁厚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秆力学特性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燕麦第二茎节对抗倒伏性的影响大于第三茎节。茎粗、秆壁厚、穿刺强度、茎秆折断力、折断弯矩、弯曲力矩和弯曲性能可作为燕麦抗倒性评价指标。株高对燕麦品种倒伏性的影响大于穗部特征,秆壁厚和茎粗对燕麦的抗倒性影响最大,穿刺强度最能反映燕麦品种抗倒伏能力,提高茎秆厚度和折断性能是提高燕麦抗倒伏能力的重要途径。选育的I-D品系燕麦株高适中,茎粗、秆壁厚、节间长及茎秆力学特性等方面优于亲本,其抗倒性显著优于亲本。  相似文献   
49.
为明确青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饲草生产适宜播量、行距和播种方式,本研究采用播量和行距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播量水平和5个行距水平,探究不同播量、行距下饲草产量变化,完善该品种在生产推广中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鲜草和干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同一播量下,二者产量随行距增大而减小,相同行距下,鲜草和干草产量随播量增大而增大;各处理间以播量S4、行距R1最优。不同播种方式下撒播以播量S4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6.324 t·hm-2和11.330 t·hm-2;与撒播相比条播增产效益明显,条播鲜草、干草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均显著高于撒播最高产量。不同收获时期下,以乳熟期鲜草和干草产量最佳,分别达102.562 t·hm-2和30.504 t·hm-2,较抽穗期高4.51倍和3.81倍。不同播量、行距下,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总分蘖数随播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行距增加株高、茎粗呈上升趋势,叶面积则先升高后降低,总分蘖数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
为系统评价不同栽培措施下燕麦人工草地系统固碳、固氮潜力,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采用燕麦品种、施肥水平和箭筈豌豆混播水平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开展不同措施对乳熟期燕麦人工草地土壤层次碳氮储量的影响研究,并讨论不同措施下的燕麦人工草地系统碳、氮储量分配机制。结果表明,品种、施肥和混播均显著影响了土壤C、N储量分配,施肥和混播对C、N储量分配影响较大。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处理下,系统总C、N储量最大,分别达184.45 t·hm-2和12.51 kg·hm-2;箭筈豌豆混播75 kg·hm-2处理下,系统总C、N储量最大,分别达182.76 t·hm-2和11.90 kg·hm-2。燕麦乳熟期各土层C、N储量分配模式均依次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其中,各土层C储量分配为27.35%、24.50%、21.39%、14.38%和11.08%,土壤N储量分配为28.62%、24.43%、17.95%、15.47%和12.49%。0~50 cm土层C、N储量分别占整个系统的98.69%和98.96%,而植物仅占1.31%和1.04%;植物茎、叶、穗和根生物C储量仅占系统的0.58%、0.30%、0.28%和0.15%,N储量仅占系统的0.28%、0.42%、0.29%和0.06%。本研究结果为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系统固碳、固氮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