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了解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在燕麦品种、施肥措施和混播水平下土壤碳氮储量潜力及垂直分布动态,为高寒地区燕麦人工草地建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个燕麦品种(A1:青燕1号,Avena sativa cv. Qingyan No.1;A2:林纳,A. sativa cv. Lena;A3:青海444,A. sativa cv. Qinghai 444;A4:青海甜燕麦,A. sativa cv. Qinghai)、4个施肥水平(B1:不施任何肥料,CK0;B2:尿素75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IM;B3:有机肥1500 kg/hm2,OM;B4: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IM+OM)和4个箭筈豌豆混播水平(C1:0 kg/hm2;C2:45 kg/hm2;C3:60 kg/hm2;C4:75 kg/hm2)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在燕麦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和收获后期研究了3个因素对高寒区燕麦人工草地土壤C、N储量的影响极其垂直分布特征,为高寒区燕麦人工草地土壤固C、固N潜力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品种、施肥和混播均显著影响了燕麦人工草地土壤C、N储量。3个因素在作物生长期对土壤C储量的积累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施肥>混播>品种,收获后期表现为混播>施肥>品种;各时期对土壤N储量的影响大小均表现为施肥>混播>品种。采用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有机肥750 kg/hm2的施肥处理,混播75 kg/hm2箭筈豌豆建植的燕麦人工草地土壤C、N储量最高。施肥措施造成燕麦人工草地各时期不同土层间土壤C、N储量的差异。在3种措施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0~50cm土层土壤C、N储量潜力分别为176.78 t/hm2和11.78 t/hm2。土壤C、N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下降,0~20cm土层土壤C、N储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林纳’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肥处理,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处理的干旱胁迫。结果表明,干旱初期,施化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施有机肥的土壤含水量,但在干旱胁迫后期表现为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施化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说明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水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下,茎重和根重总体呈现出施有机肥处理大于施化肥处理,除W4处理,其他处理施有机肥的根茎比大于施化肥的根茎比。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根系性状和叶性状也表现出不同差异。施有机肥可以促进根系的分蘖,以及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有效增加生物量。综合分析发现,6000 kg/hm2的生物有机肥施肥量对燕麦干旱具有最显著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施氮对‘青引1号’燕麦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Qingyin No.1’)采用不同施氮处理,探讨氮肥处理下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规律,以了解燕麦生物分配格局对氮肥响应机制,为燕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影响了‘青引1号’燕麦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在施氮75 kg/hm~2时茎、叶、穗、根和总生物量积累最高,分别达到1332.97、375.53、587.52、205.20、2501.22 g/m2;茎、叶、穗和根分配分别在30、60~90、90~120、0~60 kg/hm~2施氮处理下较高。‘青引1号’燕麦随生育期推进,总生物量、茎、根生物量呈先慢后快的增长变化,叶生物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穗生物量呈持续增加的变化。乳熟期生物量分配模式表现为茎穗叶根;茎、叶、穗和根生物量间均呈异速生长关系,茎、穗生物量的积累高于根,而叶生物量的积累则低于根。各器官在不施肥状态下的形态可塑性高于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以4个引种燕麦(Avena sativa)为典型代表,对其不同生育时期根、茎、叶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测定,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燕麦C、N、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燕麦饲草的科学收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燕麦全株C、N、P含量分别为322.30~333.97、17.42~75.62、2.74~5.42 mg·g-1,燕麦根C、N、P含量分别为298.42~317.92、11.47~73.71、2.82~3.42 mg·g-1,燕麦茎C、N、P含量分别为311.25~338.86、10.15~75.16、2.44~5.06 mg·g-1,燕麦叶C、N、P含量分别为330.80~372.47、30.64~113.80、2.59~8.65 mg·g-1;各器官间C、N、P含量表现为叶>茎>根。此外,燕麦各器官C、N、P含量的积累过程具有一定季节特征,C含量积累过程受生育时期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而N和P含量的积累过程受生育时期影响较大,其在拔节期~抽穗期均... 相似文献
15.
在缺钾地区,开展了不同施钾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 Qingyin No.1)干物质产量和根系的影响,找出最佳施钾量,为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施N 54.75 kg/hm2和施P2O5 51.75 kg/hm2的基础上,施K2O 40 kg/hm2,青引1号燕麦开花期收获时可获得最高的干物质产量和蛋白产量,分别为29575.0和2099.8 kg/hm2,二者均符合Y=a+bK+cK2函数变化。施K2O 40 kg/hm2,青引1号燕麦株高、总分蘖数、根长和根数最大,分别为184.5 cm、3.22个/株、15.90 cm和26.17 条/株; 施K2O 20 kg/hm2时,植株茎粗和根量达最大,分别为0.585 cm和0.540 g/株。各产量性状、地下生物量以及饲草和蛋白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为探索适宜高寒地区燕麦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以‘青海甜燕麦’(Avena sativa L. cv. Qinghai)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施氮水平(N1:187.5 kg·hm-2,N2:150 kg·hm-2,N3:112.5 kg·hm-2,N4:75 kg·hm-2)和2个施氮时期(D1:氮肥全部基施,D2:30%基肥+70%拔节期),试验以全生育期不施氮(N0)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同等施氮量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按比例分期施氮的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增加。在N1水平下,氮肥按比例分期施用,单株小穗数和单株穗粒数的协同提高,获得较高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分别提高了4.17%和0.47%。同一施氮时期下,种子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N1>N2>N3>N4>N0。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种子产量与单株小穗数、单株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相关。综上... 相似文献
17.
贾志锋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3,43(4)
以裸燕麦青引3号(Avena nuda L.cv.Qingyin No.3)为材料,研究了播量和行距对株高、生殖枝数、营养蘖数、总分蘖数、叶面积、穗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裸燕麦生产性状均有的影响.在播量60kg/hm2和行距20cm处理下,裸燕麦株高和叶面积达最高值;在播量120kg/hm2和行距20cm时的生殖枝数和总分蘖数最多,穗最长;在播量150kg/hm2和行距30cm时营养蘖数最多.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林纳’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肥处理,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处理的干旱胁迫。结果表明,干旱初期,施化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施有机肥的土壤含水量,但在干旱胁迫后期表现为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施化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说明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水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下,茎重和根重总体呈现出施有机肥处理大于施化肥处理,除W4处理,其他处理施有机肥的根茎比大于施化肥的根茎比。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根系性状和叶性状也表现出不同差异。施有机肥可以促进根系的分蘖,以及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有效增加生物量。综合分析发现,6000 kg/hm 2的生物有机肥施肥量对燕麦干旱具有最显著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
明晰腐败燕麦青贮中霉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对我国湿热地区燕麦青贮具有重要意义。从腐败的燕麦青贮中分离霉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共筛选出霉菌6株(LSO1~6),LSO1为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LSO2为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LSO3为毛霉属(Mucor sp.),LSO4为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LSO5为Simplicillium aogashimaense,LSO6为散布韦斯特壳(Westerdykella dispersa)。(2)LSO1和LSO4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LSO3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5℃,LSO2、LSO5和LSO6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8℃,6株霉菌均在4℃生长最慢。(3)LSO1和LSO4最适生长pH值为5,LSO2、LSO6菌株最适生长pH值分别为9和4,LSO3、LSO5菌株分别在pH值5~9、5~8时生长较好。(4)连续光照有利于LSO1、LSO3、LSO4和LSO6生长,不利于LSO2生长;完全...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的苦荞品种,本试验选用不同单位提供的8个苦荞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青海地区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定苦荞1号"和"凉山苦荞"的产量与品质表现出较好的优势,且优于当地品种"黑丰1号",可在青海地区推广种植。"贵米苦18号"的多个农艺性状优于其他品种,可为苦荞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