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索绵羊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寻找控制绵羊繁殖力的分子标记位点。【方法】以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同龄已有产羔记录的蒙古羊(单胎母羊和双胎母羊)、无角陶赛特羊(单胎母羊和双胎母羊)、小尾寒羊(多胎母羊)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与分析。【结果】试验羊只存在AA型和AB型2种基因型;AB型个体在BMPR-IB基因第864位点发生C→T突变,出现T/C的杂合,所有试验样本的优势基因型均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基因。χ2适合性检验表明,无角陶赛特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不同基因型在不同产羔类型绵羊中的分布差异显著,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绵羊BMPR-IB第7外显子多态性与产羔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第864位点的突变在不同繁殖力母羊群体中分布不同,表明绵羊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相关,可以作为控制绵羊繁殖力的潜在遗传标记位点进行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A)、30∶70(B)、40∶60(C)、50∶50(D)、60∶40(E)、70∶30(F)和80∶20(G)的基础日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瘤胃组织及瘤胃液样品。试验采用冷冻切片观察瘤胃组织发育情况,测定瘤胃肌肉层、角化层厚度,乳头长度、宽度和密度;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测定瘤胃微生物,分析瘤胃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可对瘤胃组织形态造成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例为50∶50时,藏羊瘤胃角化层厚度、瘤胃乳头密度和高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精粗比例为30∶70时,瘤胃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2)本试验7组共产生299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共有OTUs 259个,占比86.7%,独有OTUs 40个,其中F和G组分别含独有OTUs 14和8个;试验F组香浓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而辛普森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间细菌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3)门水平下,随着精粗比例上升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且A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科水平下,毛螺菌科相对丰度与精粗比例呈负相关,E组普雷沃氏菌科相对丰度较高(P<0.05)。综合瘤胃组织表型和细菌菌群多样性可知:随着日粮中精料水平的提高,瘤胃组织形态发生改变,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瘤胃乳头及角化层的发育;但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70∶30)可丰富瘤胃中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肠道是动物重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器官。为探究饲粮中不同氮硫比对藏羔羊空肠组织形态和空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条件相似的60日龄藏羔羊1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氮硫质量比为10.5:1 (A)、9:1 (B)、7.5:1 (C)、6:1 (D)、4.5:1 (E)的饲粮饲养至180日龄,试验期结束每组随机屠宰6只,采集空肠组织和内容物分析饲粮氮硫比对空肠组织形态和空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 B组和E组的空肠绒毛长度和绒毛宽度显著高于其余3组(P 0.05),并且A、D组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C组(P 0.05);D组的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P 0.05);B、E组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A、C、D组(P 0.05);B组和E组的黏膜层厚度显著高于C、D组(P 0.05);B组的肌肉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2) B、E两组的操作分类单元数(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Chao1指数显著高于A、C组(P 0.05);B、E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C、D两组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B、E组(P 0.05);B、D、E组的Ace指数显著高于A、C组(P 0.05)。3)从门和属水平上分析空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在门水平下5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B组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高于C组(P 0.05);A、C组的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高于B、E组(P 0.05);B组和E组拟杆菌门的丰度显著高于A、C两组(P 0.05);E组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高于B组和D组(P 0.05)。在属水平下:5组的优势菌属均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克里斯滕森氏菌R7菌群(Christensenellaceae-R-7-group)、Quinella属和理研菌科RC9肠道菌群(Rikenellaceae-RC9-gutgroup)。A、C、D组红球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B、E组(P 0.05),B组的克里斯滕森氏菌R7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A、B组的Quinella丰度显著高于D、E组(P 0.05)。4) 16S rRNA基因组的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空肠微生物菌群功能主要集中在转录、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氨基酸的运输与代谢等方面,表明藏羔羊空肠细菌在提高宿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与吸收方面至关重要。综上,氮硫比在B和D水平下均有利于藏羔羊空肠组织形态的发育,并且可提高空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氮硫质量比为9:1时更符合藏羔羊的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14.
肠道是动物重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器官.为探究饲粮中不同氮硫比对藏羔羊空肠组织形态和空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条件相似的60日龄藏羔羊1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氮硫质量比为10.5?1(A)、9?1(B)、7.5?1(C)、6?1(D)、4.5?1(E)的饲粮饲养至180日龄,试验期结束每组随机屠宰6只,采集空肠组织和内容物分析饲粮氮硫比对空肠组织形态和空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B组和E组的空肠绒毛长度和绒毛宽度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并且A、D组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C组(P<0.05);D组的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B、E组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A、C、D组(P<0.05);B组和E组的黏膜层厚度显著高于C、D组(P<0.05);B组的肌肉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B、E两组的操作分类单元数(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Chao1指数显著高于A、C组(P<0.05);B、E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D两组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B、E组(P<0.05);B、D、E组的Ace指数显著高于A、C组(P<0.05).3)从门和属水平上分析空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在门水平下5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B组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高于C组(P<0.05);A、C组的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高于B、E组(P<0.05);B组和E组拟杆菌门的丰度显著高于A、C两组(P<0.05);E组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高于B组和D组(P<0.05).在属水平下:5组的优势菌属均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克里斯滕森氏菌R7菌群(Christensenellaceae-R-7-group)、Quinella属和理研菌科RC9肠道菌群(Rikenellaceae-RC9-gut-group).A、C、D组红球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B、E组(P<0.05),B组的克里斯滕森氏菌R7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B组的Quinella丰度显著高于D、E组(P<0.05).4)16S rRNA基因组的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空肠微生物菌群功能主要集中在转录、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氨基酸的运输与代谢等方面,表明藏羔羊空肠细菌在提高宿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与吸收方面至关重要.综上,氮硫比在B和D水平下均有利于藏羔羊空肠组织形态的发育,并且可提高空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氮硫质量比为9?1时更符合藏羔羊的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