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5 毫秒
21.
瓜叶菊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瓜叶菊 (Seneciocruentus) ,又名千日莲、蛇目菊 ,为菊科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通常作 1~2a生栽培。原产加拿列岛。瓜叶菊性喜温暖、湿润、通风、偏冷凉的气候环境。不耐夏季高温 ,也不耐严寒。怕旱、怕涝、喜光 ,但忌烈日直射。要求土壤疏松肥沃 ,透水、透气性好。花期为 1 2月至翌年 4月 ,盛花期为 2~ 3月。是元旦、春节的重要观赏盆花之一 ,其栽培技术如下 :1 播种繁殖1 .1 播种期瓜叶菊通常采用播种繁殖 ,一般要在元旦开花 ,可在 6~ 7月播种 ;春节开花 ,则在 8~ 9月播种 ;“五一”开花 ,则 1 0月份播种。瓜叶菊的种子很小 ,每…  相似文献   
22.
油菜菌核病病原菌侵染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油菜菌核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子囊孢子 ,初侵染的最主要受体和传病的主要媒介———花瓣以及环境条件对油菜受菌核病病原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 :着陆在花瓣上子囊孢子的量 ,被子囊孢子侵染的花瓣数目 ,花瓣新鲜度以及环境的温度、湿度对侵染的发生和病害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酸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无论食用还是工业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油酸含量是作物脂肪酸改良的重要目标。综述了高油酸油菜的特点、高油酸油菜获得途径及育种成就、高油酸性状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和QTL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高油酸和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应是我国油菜高油酸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4.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皖油14(原C022)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具有丰产,稳产,优质(高含油、低芥酸、低硫甙),抗(耐)病等特性,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2661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7.2%,比对照中汪821增产22.9%,全国(长江下游区)区试平均产量214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2.6%,抗(耐)病性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芥酸含量为0.36%,硫甙含量为31.2umol/g,含油量达44.3%。  相似文献   
25.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基因(Ms1)精细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9012A已经广泛用于杂交种子生产,其不育性受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ms1和ms2)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rf互作控制.ms1和ms2同时纯合(ms1ms1ms2ms2)表现不育,但隐性纯合rf(rfrf)对ms1ms1ms2ms2的表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
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镉与铜的富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污染修复能力的差异。[方法]选用10个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油菜品种在重金属镉、铜污染区与非污染区种植,研究不同品种在两种不同背景土壤下生长期与植株部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的吸收富集差异。[结果]甘蓝型油菜对土壤中的重金属镉与铜有较强的吸附与富集能力,但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间与植株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能力有差异。油菜植株对镉的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尤其是茎秆上,各部位富集能力依次为:茎秆>叶片>根>种籽;对铜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根部和种籽上,各部位富集能力表现为:根>种籽>叶片>茎秆。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表现较大差异,苗期秦优10号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最强,成熟期秦优11号与绵油11号表现出对镉的超富集能力;不同油菜品种对铜的富集能力也表现出差异,苗期秦优10号叶片的铜富集能力较强,成熟期秦优10号与浙油51种籽的铜富集能力较强。[结论]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
正根肿病是重要的十字花科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为专性寄生的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 Woron.,属根肿菌目芸苔根肿菌属,主要侵染寄主植物根部形成根肿症状。根肿菌侵染包括根毛侵染和皮层中柱侵染2个阶段,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释放的初生游动孢子侵染寄主根毛并形成游动孢子囊产生次生游动孢子,次生游动孢子再侵染根毛或者是成对融合进而  相似文献   
28.
29.
皖油18(原代号7C2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2号(对照,双高杂交种)增产8%~10%左右,较中油821(对照,双高常规种)增产15%左右;抗寒抗倒耐肥,抗(耐)病性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全生育期225 d左右,较秦油2号早3~4 d,较中油821迟1~2 d;1999~2000年度全国区试抽测皖油18含油量为43.04%,芥酸含量为4.92%,硫甙含量为28.54 μmol/g;皖油18丰产稳产性好,地区适应性广,株型合理,经济系数高,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双低杂交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0.
通过2年多点试验研究不同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及产量等方面的表现.试验品种来自安徽、湖北和贵州等地,在安徽南北不同生态区共设6个试验点.试验结果表明,油菜随着试验点纬度的降低,花期逐渐前移,在黟县点的花期比阜南点早2周左右,并且花期早的试点的油菜菌核病也较重,其中黟县点的发病率平均超过40%,阜南点发病率在10%以下.不同年份病害对产量的损失有很大影响,病害越重造成的损失越大,并且不同品种差异较大,其中01C26和黔油12年度间的差异小,2001、2002年病指分别为15.91、16.74和18.29、17.45,产量也较为稳定,表现出较好的抗耐病性、稳产性和地区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