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6篇
  4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5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评估市场上不同脱毒剂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脱毒效果,为饲料厂家及养殖户选择优质脱毒剂提供参考依据。从市场上收集了7种不同的脱毒剂(1~7号),对DON进行体外脱毒试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测定脱毒前后霉变玉米中DON的含量,并计算其相应毒素的下降率。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脱霉剂脱毒效果差异显著,7种脱毒剂对DON的脱毒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7号、5号、6号、4号、1号、3号和2号。属酵母细胞壁类脱毒剂的5~7号对DON的脱毒效果比属铝硅酸盐类脱毒剂的1~4号明显,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2.
以康乃馨、月季、迷迭香、玫瑰、红巧梅5种市售花茶为原料,在体外模拟胃液(pH 3.0,37℃)条件下,测定5种花茶20 mg/mL的浸泡液清除亚硝酸钠及抑制亚硝胺合成的能力,并与维生素C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月季和玫瑰花茶浸泡液的亚硝酸钠清除和亚硝胺合成抑制效果强于其他几种花茶,其最大亚硝酸钠清除率分别为94.00%和92.71%,最大亚硝胺合成抑制率分别为83.81%和87.89%,红巧梅浸泡液的亚硝酸钠清除和亚硝胺合成抑制效果在5种花茶中最差.10 mL 20 mg/mL月季或玫瑰花茶浸泡液对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相当于12.0 mg维生素C,6.0 mL 20 mg/mL月季花茶浸泡液或10.0 mL 20 mg/mL玫瑰花茶浸泡液对亚硝胺合成的抑制效果相当于12.0 mg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33.
陈恒明  黄俊生  李绚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3):11772-11774,11813
2012年初春通过对广东境内大叶榕、麻楝树大落叶的3次实况追踪分析,发现落叶与天气有密切关系。结合天气背景、气象资料对落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惊蛰"节气前后,大叶榕等集中时段落叶的树种叶黄的程度可以预测一次回暖天气过程的长短;反之,知道天气何时大回暖,则可预测树的落叶时间,为公众提供看落叶、闻树香等的人性化服务。同时提出南方城市对大叶榕等集中时段落叶的树种采取人性化管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4.
香蕉炭疽菌rDNA ITS区的分子鉴定与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rdchum muscat)是一种引起香蕉采后病害的最重要病原,本研究用真菌18S~28S间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通用引物18SF和28SR扩增香蕉炭疽菌和其它外群真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出约510bp的片段;通过克隆测序香蕉炭疽菌的ITS全序列并与GenBank中炭疽菌属其它种的ITS序列比对,设计出香蕉炭疽菌的特异性引物ColM1和ColM2。用此特异引物可以从香蕉炭疽菌株中扩增出382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20个参试菌株和香蕉组织的PCR反应结果为阴性,灵敏度实验证明可以检测到目标DNA的浓度为0.1Pg。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香蕉炭疽菌,为快速监测组织中有无香蕉炭疽病菌潜伏侵染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5.
香蕉两种主要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香蕉束顶病(Banana bunchy top virus, BBTV) 和香蕉花叶心腐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的复制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 在BBTV单一PCR和CMV RT-PCR优化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可同时检测BBTV、CM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此方法可以特异地从感染BBTV和CMV的样品中扩增出2条带, BBTV (748 bp) 和CMV (557 bp) 。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BBT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 ~99% , CM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8%。  相似文献   
136.
柑桔黄龙病是柑桔生产中的一种侵染性病害[1],轻者可引起柑桔果实品质下降,重者导致整株桔树枯死,桔园毁灭。此病主要通过柑桔木虱传播,对柑桔生产危害十分严重。长期以来,该病在广东(当时海南隶属于广东省)、广西、福建及台湾等地发生严重,江西、浙江、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亦  相似文献   
137.
黄仕彬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18-5319
[目的]为开发白簕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不同量的白簕提取液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用α-萘胺法测定不同量的白簕提取液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并与VC的作用效果作比较。[结果]随着白簕提取液用量的增加,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越来越大,当加到4.0ml后,清除率趋于平衡,即白簕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最大可达55.16%,经对比,4.0ml4%的白簕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相当于0.4mg的VC;同样的随着白簕提取液用量的增加,对亚硝酸钠的阻断率越来越大,当加到7.0ml后,阻断率趋于平衡,即白簕对亚硝酸钠的阻断率最大可达33.15%,经对比,7.0ml10%的白簕对亚硝酸钠阻断作用相当于2.0mg的VC。[结论]白簕具有一定的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8.
本研究以广西不同品种香蕉种植地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扩增子测序技术、Spearman相关性分析、RDA分析等方法对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进行测定分析,阐述了香蕉及种植地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土壤细菌样品OTU总量与真菌样品OTU总量比率大约是2∶1;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所在属Fusarium占属水平丰度5.132%~55.13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usarium与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真菌的丰度与多样性比细菌更易受到土壤的理化性质与营养元素的影响,单一土壤理化性质无法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土壤真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香蕉品种的抗病性程度。  相似文献   
139.
采用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成功地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转入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B2菌株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连续转接6代的转化子,结果都可以观察到很强的红色荧光,表明DsRed基因在转化的B2菌株中能稳定遗传。通过PCR验证,也表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已经转入到尖孢镰刀菌中。对香蕉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B2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0.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侵染引起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本试验对从海南省东方、八所、黄流、三亚和广东省湛江、徐闻、海安等香蕉种植地采集的根际土样进行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得到放线菌菌株139个。通过纸片扩散法,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8个。进一步试验表明,其中4个菌株不仅对香蕉枯萎病生理小种4号的菌丝生长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另外14个不同专化型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分别将这8株放线菌发酵上清液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混合12h后,有6株放线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超过85%。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株放线菌对香蕉枯萎病防效达86%以上,极显著地高于恶霉灵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