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rchainreaction,PCR)作为一种快速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敏感性好、结果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PCR技术在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应用三黄鸡雏鸡,研究了尼卡巴嗪、盐霉素、地克珠利“三种方式”配制的复合制剂和伏球预混剂及复合抗球虫制剂饮水剂(杀球录)等抗球虫药对鸡盲肠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1g/L剂量杀球灵饮水剂饮水具高效,ACI达182;而尼卡巴嗪、盐霉素、地克珠利配制的复合制剂和1mg/kg混饲的伏球预混剂的抗球虫效力较差,ACI均低于160。地克珠利在我省部分地区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83.
河南地区鸭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孢子虫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隐孢子虫(Crptosporidium)宿主种类广泛,可以寄生于240多种动物,隐孢子虫有效种目前已达到16个,另有40多个基因型.其中已确定的禽类有效种有3个,即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和鸡隐孢子虫(C.galli),还可能存在新的有效种和基因型,至少存在有2个未命名种(分别寄生于鹌鹑和鸵鸟[1])和3个新基因型(从黑鸭分离到的鸭基因型和加拿大鹅分离到的两个鹅基因型)[2].……  相似文献   
84.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Ts882蛋白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序列长度为270bp,包含258bp的编码区,编码8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西班牙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将该基因成熟肽部分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初步分析,在34ku位置有1条蛋白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通过GST亲和纯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纯化后的重组融合蛋白可与兔抗全囊囊尾蚴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排泄分泌抗原Ts882的成功表达、纯化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河南省山羊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南省4个山羊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山羊粪样1 017份,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共检出隐孢子虫卵囊阳性山羊粪样28份,平均感染率为2.75%;有2个山羊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场感染率为50%;中牟某羊场阳性率最高,达4.95%;在各年龄段中,2~4月龄山羊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达5.43%;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可能与季节有关;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  相似文献   
86.
弓形虫病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给世界各国的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弓形虫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给该病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分子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弓形虫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及稳定的检测方法。笔者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及生物芯片技术几个方面介绍了用于诊断弓形虫病的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7.
根据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序列,从pMDM13h中扩增带酶切位点和His-tag的基因序列;用HindⅢ和Xho Ⅰ双酶切PCR扩增产物和pcDNA3.0栽体,连接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3M13h,利用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其正确性;重组质粒pe3M13h转染COS-7细胞,瞬时表达的转染细胞(96孔板)在转染36~48 h后,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细胞化学,分别检测pc3M13h在COS-7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内的表达.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引物成功扩增了带有酶切位点和His-tag的基因序列;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3M13,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pc3M13h重组质粒不但能够在COS-7细胞中进行表达,而且能够进行微量的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88.
传统mRNA差异显示技术针对真核细胞mRNA3’端poly(A)尾设计12种两个锚定碱基的Oligo(dT)引物(第1位碱基不为A),将不同的mRNA反转录成cDNA;同时在5’端设计20种lObp随机引物,这样构成的引物对可扩增出大体涵盖一定发育阶段某种细胞类型中所表达的全部mRNA,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比挑选差异表达片段。该技术具有简便、快速、RNA用量少、可同时比较多个样品、灵敏度高等优点,其主要不足是假阳性率较高。经不断优化反应条件,显著降低了假阳性的出现。目前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动植物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用以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和分离新基因、新特异性序列标签,研究动植物发育,检测遗传变异等。  相似文献   
89.
参照GenBank收录的Isospora suis 18SrRNA基因全序列(U97523),利用引物分析软件Oligo 6.57和Primer Premier 5.0设计了一对引物(上游引物:5''-tcctgcgagtactcatatgc-3'';下游引物:5''-gttcagc-tacgcataccttg-3''),首次扩增出猪等孢球虫分离株的18SrRNA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上登录的相关原虫序列,用DNAstar4.0软件比较其同源性,经Clustalx1.81序列比对,Paup4.0、Treeview3.0、Phylip种系发育关系软件分析后,证实该分离株为猪等孢球虫,并且河南不同地区之间的猪等孢球虫没有明显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吕氏泰勒虫在中国不同地区山羊和绵羊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应用基于吕氏泰勒虫18S rRNA基因位点的PCR检测方法,对采自中国河南、甘肃、陕西、山西、贵州、云南、新疆7个地区的281份羊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测序以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羊吕氏泰勒虫总感染率为35.23%(99/281)。不同采样点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河南省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最高(98%,49/50),新疆最低(0)。绵羊和山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51.67%(31/60)和30.77%(68/221),差异极显著(P<0.01);放牧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41.55%,86/207)极显著高于舍饲羊(17.57%,13/74)(P<0.01);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在春、夏、秋及冬四季分别为56.00%(28/50)、42.75%(59/138)、9.43%(5/53)和17.50%(7/40),差异极显著(P<0.01);≥ 12月龄和<12月龄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33.50%(67/200)和39.51%(32/81),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获得的羊吕氏泰勒虫分离株与中国流行的吕氏泰勒虫分离株同源性高达99.60%以上,且位于同一分支上。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羊吕氏泰勒虫的流行现状及分布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