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应用纯种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9头6日龄仔猪,检测了感染前1 d和感染后1,3,6,9,11 d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仔猪感染 I.suis后,白细胞数在感染后1 d开始增多,11 d达最高;红细胞在感染后3 d开始减少,9 d最低,11 d时恢复到感染前水平.血清丙氧酸氨基转移酶活性逐渐升高,感染后11 d时达最高值;天冬氨酸转氨酶感染后6 d升高并达到最高;感染后1 d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11 d最低;血清乳酸脱氢酶、γ-谷氧酰转肽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感染后1 d时白蛋白含量下降,至11 d恢复到正常水平;球蛋白含量持续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血清葡萄糖含量升高但无显著变化.感染后1~3 d时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之后逐渐升高,至11 d时达最高;尿酸在感染后1~3 d升高,之后持续下降,至11d时最低.血清总胆固醇持续降低;甘油三酯在感染后1~9 d升高,11d时恢复到感染前水平.血清K 含量在感染后持续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总蛋白含量,Na',Cl-,Ga2 .Mg2 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2.
为建立一种准确、敏感的羊吕氏泰勒虫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上发表的羊吕氏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登录号:KC735166.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检测方法。筛选该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及体系,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及临床血液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扩增出大小为962 bp的羊吕氏泰勒虫特异性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相关参考序列同源性高达99.4%~99.9%;与绵羊泰勒虫、尤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莫氏巴贝斯虫和弓形虫基因组DNA均无交叉反应;DNA最低检测量为29.13 fg·μL~(-1);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76份羊临床血液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为77.63%,高于已报道的常规PCR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63.
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的研制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制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吸收剂,依据伊维菌素的理化特性,以高效渗透促进剂氮酮、无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丙二醇、α-吡咯烷酮等为赋型剂进行多种溶剂系统组合与筛选,成功研制出含伊维菌素分别为0.5%、1.0%、1.5%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20、4、40℃等条件下,以18%无水乙醇、2%氮酮、50%N,N-二甲基甲酰胺、30%α-吡咯烷酮为溶剂制成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稳定性最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0.5%、1.0%、1.5%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回收率均在90%左右,3个批次的伊维菌素含量在99.23%~108.02%(1个批次1.5%制剂为122.48%除外),1.0%、1.5%制剂的3次测定和平均含水量均在1%以下。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人源隐孢子虫动物感染模型,确定人源隐孢子虫在模型动物体内的寄生部位及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小鼠为接种对象,设计不同接种剂量,于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剖杀小鼠.结果表明,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均能感染隐孢子虫,使用免疫抑制剂组均能有效建立起隐孢子虫动物感染模型;人源隐孢子虫寄生在小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在感染早期主要寄生在空肠和回肠,在感染中后期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在虫体寄生部位有典型的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65.
松鼠属啮齿目松鼠亚目松鼠科松鼠属,分布较广,栖息于温带和亚寒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松鼠感染球虫后可引起弥散性肠炎,肠上皮细胞受损,导致消化不良,机体消瘦,大量感染甚至可引起死亡.笔者对郑州市动物园松鼠进行了肠道寄生虫调查,并对松鼠球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形态学及其寄生种类进行了描述和鉴定,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我国牛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云南、贵州6省区151份牛血清、50份奶样、490份羊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1份被检牛血清和50份牛奶样品,弓形虫抗体均为阴性。490份羊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5.71%,其中母羊、公羊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03%和9.79%;山羊、绵羊、杂交羊血清阳性率分别为6.58%、4.81%和5.13%;阳性率最高的为公山羊(13.2%),最低的为母绵羊(2.96%)。28份阳性羊血清中,75%的抗体滴度为1:64,25%的抗体滴度为1:256。1岁后的羊,随年龄增长,血清阳性率升高。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水洗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来自全国8省16个地区共472份羊粪样品进行了肠道寄生虫的显微镜检查,并根据虫卵和卵囊形态进行了虫种鉴定。本次调查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5.38%(403/472),混合感染率为46.40%(219/472),共查到球虫、阿米巴、线虫和绦虫4大类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68.86%(325/472)、44.49%(210/472)、29.24%(138/472)和1.91%(9/472)。球虫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共10种,分别为阿氏艾美耳球虫(Eimeri arloingi)、艾丽艾美耳球虫(Eimeri alijevi)、苍白艾美耳球虫(Eimeri pallida)、家山羊艾美耳球虫(Eimeri hirci)、山羊艾美耳球虫(Eimeri caprina)、阿撒他艾美耳球虫(Eimeri ahsata)、斑点艾美耳球虫(Eimeri punctata)、羊艾美耳球虫(Eimeri caprovina)、颗粒艾美耳球虫(Eimeri granulosa)和克氏艾美耳球虫(Eimeri christenseni);线虫共4种,分别为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p)、毛首线虫(Trichuris spp)、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p)和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p);绦虫为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结论:我国部分地区羊肠道寄生虫在春夏季节感染较为普遍,其中球虫感染率最高,为优势虫种。本调查为羊场精准驱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韩立  张耀  菅复春 《现代农业科技》2007,(6):123-124,127
大蒜中的有效成分俗称大蒜素,它可从大蒜中直接提取或化学合成,对动物有明显的促消化作用,在体内具有杀菌、抗氧化作用,能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并能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大蒜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无配伍禁忌、安全性高、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在各种动物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可提高动物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提高动物的成活率,减少发病率,并能改善动物产品肉质。其应用范围广,价格低廉,具有多种作用效果,是一种极有应用价值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掌握鸵鸟隐孢子虫病的流行范围和流行动态,以及研究鸵鸟源隐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鸵鸟新鲜粪样404份,详细观察、测量卵囊形态大小;收集纯化阳性样品中的隐孢子虫卵囊,分别人工经口感染幼鸵鸟、雏鸡和小白鼠并利用组织病理学试验技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检测到阳性样品10份,总阳性率为2.48% (10/404),且感染率与鸵鸟日龄有一定的关系。其卵囊平均大小为5.43×4.38μm(4.0~6.0×3.7~5.0μm),形状指数1.24(长/宽),(n=50)。分离到的卵囊能成功感染雏鸡和幼鸵鸟,但不能感染小白鼠。受试雏鸡具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而幼龄鸵鸟呼吸道症状较轻微。此外,在两种动物体内的排卵囊规律差别较大,在鸵鸟体内出现多个排卵囊高峰。虫体主要寄生于雏鸡和幼鸵鸟的泄殖腔和法氏囊,引起法氏囊萎缩、微绒毛大量脱落等病理变化。【结论】根据其卵囊形态、宿主范围和虫体寄生部位等生物学特性,结合文献报道,笔者在国内发现并初步鉴定出鸵鸟源隐孢子虫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  相似文献   
70.
为掌握观赏棕榈植物播种育苗的关键技术,建立高效种苗繁育体系,研究比较了部分观赏棕榈植物种子采后贮藏时间、播种基质、播种方式和幼苗移植期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植物种子采后适宜贮藏时间依种子产地而异,采自新加坡的蒲葵和棕竹种子采后即播或短期贮藏(<45d)后播种发芽率显著高于采自福建的种子,而采自福建的种子拌沙湿藏较长时间(>75d)后的发芽率则显著高于采自新加坡的种子;育苗基质以5份椰糠、3份河沙和2份泥炭按体积比配制的混合基质Ⅱ或以5份椰糠和5份河沙按体积比配制的混合基质Ⅰ较好;种子萌发为近距带鞘型的假槟榔和散尾葵可采用地播或盘播育苗,且在1叶期移植幼苗成活率最高,越迟移植成活率越低;而远距无鞘型的伊拉克蜜枣宜采用袋播育苗。研究结果较全面地揭示了观赏棕榈播种育苗过程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为建立观赏棕榈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