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了探明外源喷施γ-氨基丁酸和光照处理对香稻干物质积累与稻米品质的影响,以香稻品种Basmati、玉香油占和云粳优14为供试材料,比较分析3个试验处理(常规光照处理、弱光处理和弱光+喷施γ-氨基丁酸处理)下香稻的稻米品质和干物质积累。结果表明:与常规光照相比,弱光处理降低了香稻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增加了其蛋白质含量,这可能与弱光降低了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有关;喷施γ-氨基丁酸能够减轻弱光对整精米率的不利影响,改善玉香油占和云粳优14的稻米外观品质,显著影响弱光处理下稻米的蛋白质含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弱光处理下外源喷施γ-氨基丁酸能够改善香稻叶片成熟期光合特性指标,提高香稻成熟期穗干物质积累量,影响香稻抽穗期不同部位干物质分配,促进香稻成熟期穗的干物质积累。综合分析,外源喷施γ-氨基丁酸可以缓解弱光胁迫对稻米品质和干物质积累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2.
于大田条件下,试验比较了2个增香施肥处理T1(传统施肥模式+馫香1号肥)、T2(香稻增香专用肥)和CK(传统施肥模式)对香稻品种青香优19香产量、品质及香气风味挥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和T2处理的香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9.94%和11.94%,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亦均有提高,籽粒中2-AP(2-乙酰基-1-吡咯啉)含量分别提高11.11%和33.83%。不同增香施肥处理香稻籽粒中的香气风味挥发物(如醛类、烯类和酮类)组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3.
为探究抽穗期叶面喷施鸟氨酸对香稻产量、品质以及2-乙酰基-1-吡咯啉(2-AP)生物合成的影响,以广东省主推香稻品种美香占2号为材料,进行了2年的大田试验,于抽穗期对香稻植株喷施不同浓度的鸟氨酸溶液,对香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品质和2-AP合成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喷施浓度为0.4~1.6g/L的鸟氨酸溶液可显著增加灌浆期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香稻的产量以及稻米的粗蛋白含量,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与对照相比,鸟氨酸处理下香稻2-AP含量显著提高了14.81%~30.62%。可见,外源喷施鸟氨酸在香稻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以杂交香稻品种青香优19香为材料,设置超声波处理种子(UT,种子发芽前,放入隧道式超声波处理器,在室温下以50 kHz频率处理1.0 min)及非超声波处理种子(CK),用钵苗盘在低温人工气候箱(白天12 h 22℃,晚上12 h 12℃)、高温人工气候箱(白天12 h 35℃,晚上12 h 25℃)和室温网室(白天平均温度为25.3℃,夜间平均温度为16.6℃)培育秧苗,20 d后统一转移至网室盆中种植至成熟,测定苗期秧苗素质、抗逆性相关酶活性、产量和2-AP含量,以探明超声波处理种子对香稻秧苗素质、抗逆性、产量和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UT处理提高了水稻苗期植株的株高和茎基宽,显著提高了苗期植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UT处理后青香优19香的POD、CAT活性和MDA含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SOD活性、结实率和每穗粒数显著提高,从而显著提高产量;UT处理种子显著提高了青香优19香的2-AP含量。  相似文献   
45.
为筛选出适宜安徽省阜南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在当地开展了多品种对比试验,观测记录各品种生长发育情况、农艺性状和产量形成指标,考察品种特性、丰产性、适应性等。结果表明,强筋品种周麦33、万丰269、济麦44、荃麦979综合抗性好,粉质专用品种荃麦725、紫麦19种植表现较好,中筋品种淮麦22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强,以上小麦品种均适合在阜南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