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连续6年的系统调查,对南京地区斑潜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地区斑潜蝇的寄主蔬菜有6科12种,一般为害程度为1~2级,对豇豆为害最重,可达4级。三叶斑潜蝇为南京地区斑潜蝇的优势种,美洲斑潜蝇属偶发。三叶斑潜蝇在南京1年发生6~7代,世代重叠严重;不能在露地蔬菜上越冬,但可在设施内蔬菜上越冬;正常年份4月底至5月初开始在设施蔬菜上发生为害,5月中、下旬转移到露地蔬菜上,在5—6月和9—10月出现2个为害高峰期。斑潜蝇在南京地区年际发生存在较明显的波动现象。长江南、北区域发生程度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2.
采用叶碟法研究瓜蚜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并在田间开展周植茼蒿控制黄瓜瓜蚜的试验。结果表明,瓜蚜对小叶茼蒿的选择率明显高于其他被试茼蒿品种。在小叶茼蒿不同生育期内,对开花期的选择率较苗期及现蕾前高。瓜蚜对开花期小叶茼蒿选择率明显高于黄瓜、辣椒、番茄、茄子4种寄主蔬菜。田间周植茼蒿对黄瓜瓜蚜的相对防效高于黄板诱杀处理,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对瓜蚜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3.
赣南6县稀土矿区分布及其植被恢复的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资源的开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有必要开展稀土矿区的分布动态及矿区植被恢复的监测。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和寻乌6县为研究区,利用Google Earth平台的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稀土矿分布范围,然后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来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通过回溯法确定1990—2015年稀土矿开采范围的变化及矿区植被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稀土矿区总面积为58.23 km~2,其中定南和寻乌县的开采面积分别为18.23和16.27 km~2,分别占开采总面积的31.31%和27.94%;稀土矿开采的工艺以堆浸法为主,对地表植被破坏大;稀土开采在1990—2000年呈快速扩张趋势,在国家采取矿区管控措施后,稀土矿无序开采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2000—2005年开采面积减少,2010—2015年开采面积减少到9.21 km~2;以原地浸矿法为主开采稀土的龙南县,矿区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其他各县的矿区植被恢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4.
芹菜不同种植方式对3种蔬菜田烟粉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黄瓜、辣椒、番茄3种蔬菜田四周和行间间作芹菜(品种‘中华药芹’),研究芹菜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间作密度对3种蔬菜上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辣椒田以8∶1(每8行辣椒间作1行芹菜)、5∶1、3∶1的比例间作芹菜,烟粉虱虫口减退率最高分别可达62.45%、73.33%、86.67%,周植(在蔬菜种植小区四周"围栏状"种植1行芹菜,株距10cm)虫口减退率与芹菜间作5∶1相当;黄瓜田以1∶1和3∶1密度间作芹菜,烟粉虱虫口减退率最高分别可达77.14%、42.86%、5∶1间作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周植芹菜仅在黄瓜生育前中期对烟粉虱有一定控制效果,在黄瓜生育后期无明显的控制效果;番茄田以3∶1与5∶1间作芹菜,烟粉虱虫口减退率最高分别可达90.12%、75.49%、8∶1间作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周植芹菜仅在番茄生育前期对烟粉虱有一定控制效果,在番茄生育中后期无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5.
大气CO_2浓度逐步升高对于不同取食方式的植食性昆虫有着不同的影响。目前,大气CO_2浓度逐步升高对刺吸式口器昆虫连续世代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未见系统研究。本试验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不同CO_2浓度(对照浓度360μL/L和处理浓度720μL/L)对连续3代棉蚜的繁殖和死亡及棉蚜体内主要代谢物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1)直接影响: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连续3代棉蚜的繁殖和死亡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高浓度(720μL/L)CO_2环境中饲养的棉蚜体内总糖与总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60μL/L)CO_2处理。(2)间接影响:取食720μL/L CO_2环境下生长的棉叶,每一个世代棉蚜的繁殖数都显著高于对照(取食360μL/L环境下生长的棉叶),但死亡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棉蚜体内总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是总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试验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对棉蚜无直接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而对棉蚜产生间接影响。CO_2浓度升高会导致棉蚜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36.
我国辽阔的内陆水域中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近几年淡水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对淡水产品的安全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价原则、评价范围和评价内容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7.
中红侧沟茧蜂非典型气味受体的克隆及组织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非典型气味受体的表达谱。【方法】使用RT-PCR法克隆得到中红侧沟茧蜂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序列。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其表达谱。【结果】克隆得到中红侧沟茧蜂非典型气味受体全长基因。该基因在触角中特异性表达。在雌虫触角中羽化当天达到最大表达量,雄虫触角中在羽化前d阶段达到最大表达量。【结论】该非典型气味受体在中红侧沟茧蜂触角中特异存在。  相似文献   
38.
棉蚜寄主间转移是常见的现象,在寄主转移过程中的寄主适应能力转变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为了解棉蚜取食西葫芦不同世代后,对其他寄主适应能力的转变,探究取食经历对棉蚜寄主适应性变化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寄主转接试验,将采自棉花上的Hap4型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分别测定取食西葫芦不同世代后,对棉花、黄瓜和西葫芦的适应能力。结果显示,随着取食西葫芦代数的增加,Hap4型棉蚜对原寄主棉花的适应性逐渐降低。Hap4型棉蚜取食西葫芦一代后就对黄瓜有良好的寄主适应性,并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Hap4型棉蚜对西葫芦的寄主适应性随着在西葫芦上取食代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强于在原寄主上的寄主适应性。除此之外,本试验也发现取食西葫芦后的Hap4型棉蚜的寄主适应性表现为黄瓜>西葫芦>棉花。植食性昆虫的取食经历影响其寄主适应能力,Hap4型是棉蚜主要的生物型之一,其取食经历直接影响其寄主适应性,研究结果为生产中作物布局及棉蚜的生态调控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通过分析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单倍型Hap1和Hap3型棉蚜中的变异情况, 探讨棉蚜相关研究中引入生物型概念的重要性。检索文献数据库中棉蚜P450相关研究论文, 从中筛选目标P450信息, 获取基因序列并分析整理。将获得的P450基因与Hap1和Hap3型棉蚜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 建立对应关系。根据基因组数据, 整理出P450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基因编码及序列组成等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 分析P450基因所在区域基因组序列在两型棉蚜中的缺失、插入、取代、复制和倒置等变异信息。通过文献数据检索, 获得14篇有关棉蚜P450功能的文献, 棉蚜种群分别来源于棉花、黄瓜和青椒等寄主, 涉及17个P450基因序列, 功能包含对3种植物次生物质和7种化学农药的解毒代谢。分析发现P450在CDS (coding sequence)序列、基因结构及基因所处基因组区域等方面发生变异。由于不同生物型棉蚜所处生境的差异, 受到的寄主植物次生物质胁迫、气候环境胁迫和农药胁迫等不同, 导致解毒基因出现分化, 在棉蚜相关研究中需考虑到棉蚜生物型分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在真空和Ar气两种不同的氛围中,采用NiCr合金钎料,进行了炉中钎焊金刚石磨粒的试验研究。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结构研究了不同钎焊气氛对NiCr合金钎料成分和金刚石磨粒与钎料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钎焊气氛下,由于氧分压的不同导致了NiCr合金钎料的成分也不相同。在Ar气保护气氛下的炉中钎焊金刚石试样表面有B2O3生成。(2)在不同钎焊气氛中,在金刚石磨粒与合金钎料界面生成物都主要为铬的碳化物。但生成物表面形貌不同,在真空炉中焊后的金刚石磨粒表面生成物成放射状生长,而在Ar气保护炉中钎焊后的金刚石磨粒表面生成物如杂草一样生长且生成物组织较真空炉中细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