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3篇
  1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为配套贵烟2号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贵烟2号烤后烟叶经济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T3最高为170.20 kg/667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值及等级质量方面均以T2表现最好,其中产值、均价和上等烟率分别达3416.7元/667m2、21.0元/kg、37.9%,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碳水化学合物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糖碱比、施木克值有逐渐下降而含氮化合物及氮碱比逐渐增加趋势,还原糖、总糖略偏高,蛋白质、烟碱、总氮和石油醚提取物较适宜,处理间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差异不大但以T2相对更为协调;香吃味随施氮量有逐渐下降趋势,但T1、T2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贵烟2号以亩施纯氮7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2.
为探索不同烘烤方式对烤烟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生化变化,设置"两炖一停"烘烤(T1)、常规烘烤(T2)两种烘烤方式,研究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烘烤方式都表现出,淀粉酶活性为变黄中期定色期干筋期变黄前期的四峰曲线,而对淀粉分解作用为变黄中期变黄前期定色期干筋期。两种烘烤方式的差异表现出,淀粉酶活性方面,变黄前期和变黄中期波峰出现的时间点两者有一定差异,而定色期和干筋期相同,变黄中期和定色期的峰值都为T1T2,变黄前期和干筋期的峰值两者差异甚微,其中变黄中期的峰值T1达26.79 U/mg,较T2高出6.40 U/mg;淀粉含量变化方面,分解速率最快的变黄中期和变黄前期都为T1T2,其中变黄中期T1达2.2520%/h,较T2高0.2053个百分点,变黄后期至干筋期烘烤结束,淀粉分解速率快速下降且两者差异很小,因此,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为T1(4.98%)较T2低0.35个百分点。"两炖一停"烘烤更有利于提高淀粉酶活性,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8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基追肥比例对云烟87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为贵州省春旱烟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大田施肥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追肥比例的增加,云烟87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率随之提高,T4(基追比7:3)表现最好,产量较其他处理高269.3~515.3 kg/hm~2,均价较其他处理高0.6~1.3元/kg;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综合评价下部叶T1(不追肥)表现相对较好,中、上部叶T4表现相对较好;评吸质量随追肥比例的增加总体差异不大,以T2(基追比9:1)、T4表现略好。总体来看,在本试验范围内,基追比为7:3时更有利于春旱烟区云烟87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4.
为实现烤烟烘烤过程中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将当前推广的密集烤房进行了节能改造。以密集烤房为对照,研究节能改造烤房对散叶烘烤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及耗煤量、节煤率及烘烤效益。结果表明:中部叶,一次节能改造、二次节能改造烤房烤后烟叶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均价、千克干烟耗煤量分别为0、11.9%、4.8元/kg、1.15 kg,30%、65%、24元/kg、1.30 kg,较对照烤房分别提高了-17%、-58.1%、-16.8元/kg及节煤29.6%,13%、-5%、2.4元/kg及节煤20.8%;上部叶,二次节能改造烤房烤后烟叶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均价、千克干烟耗煤量分别为14%、82%、18.76元/kg、1.35 kg,较对照烤房分别提高了13%、-6%、2.97元/kg及节煤20.6%。二次节能改造烤房的烤后烟叶等级质量较佳,节煤20.6%~20.8%,节本增效显著,推广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85.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红花大金元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特色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成熟慢、成熟度难把握的特点,通过对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各设置4个不同成熟度处理,研究不同成熟度采收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采收成熟度的提高,各处理烟叶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石油醚提取物、总糖、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下后降趋势,烤后烟叶评吸总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各处理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相吻合。综合表现来看,采收成熟度以下部叶XM2处理时、中部叶CM3处理时、上部叶BM3处理时进行采收,其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评吸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86.
不同变频风速对烤烟烘烤成本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烤烟密集烘烤过程中适宜的变频风速配置,分析了不同变频风速对烟叶的烘烤能耗及烘烤成本,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及烟农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变黄期(32~42℃)风机采用1 450r/min、定色期(42~56℃)风机采用960r/min、干筋期(56~67℃)风机采用720r/min进行烘烤,烟叶的中上等烟率(93.71%)、桔黄烟率(75.35%)和均价(18.50元/kg)圴较高,综合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7.
运用2因素最优回归设计,研究烤烟烘烤变黄阶段温、湿度2因子对上部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34.4~36.0℃、相对湿度88.9%以上,有利于还原糖含量的增加;而在温度36.0~38.2℃、相对湿度77.1%~85.0%的范围内,有利于降低总氮和蛋白质含量。综合考虑,建议上部叶烘烤的变黄恒定温度为36.0~37.0℃、相对湿度为80.0%~85.0%,即干湿差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88.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氮量与密度对油菜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密度的增加,产量表现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趋势,施氮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效应;油菜产量主要受全田有效角果数影响,二者相关系数为0.9577,决定系数达0.9171,而角粒数、粒重主要遗传因素影响;施氮量与密度的最佳组合是施氮量214.4~256.9kg/hm2,密度10.1万~11.1万株/ hm2,控制在此范围内油菜产量可达3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89.
油菜不同品种,施肥量,施肥比例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因子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对甘兰型油菜(B.napus.L。)品种,施肥水平以及大田各施肥时期施用量比例与产量的关系及其互作效应进行 研究,并对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品种与施肥比例互作之间,施肥量与施肥比例互作之间未达显著差异,但不同施肥量之间及品种与施肥量互作之间均达显著差异。品种经济性状比较还表明三个品种中以杂61综合表现为优。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烤烟烘烤变黄阶段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在变黄阶段干球温度达到38℃和42℃时设置4个不同稳温时间处理,研究变黄阶段不同稳温时间与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下部叶T1(38℃稳温24 h、42℃稳温12 h),中、上部叶T2(38℃稳温24 h、42℃稳温16h)烤后烟叶质量表现最好。从上等烟率和均价来看,下部叶T1均价为17. 75元/kg,较其他处理高0. 43元/kg~0. 77元/kg;中部叶T2分别为59. 26%、21. 26元/kg,分别较其他处理高1. 34%~4. 61%、0. 25元/kg~0. 84元/kg;上部叶T2分别为41. 96%、19. 21元/kg,分别较其他处理高1. 85%~3. 15%、0. 26元/kg~0. 78元/kg。同时,下部叶T1、中部叶T2、上部叶T2也表现出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评吸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