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劳动力质量、生产规模与农牧户生产技术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劳动力质量与农牧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关系,基于2018年新疆、青海、陕西、贵州及西藏5省绒毛用羊的调研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质量对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存量与农牧户的生产技术效率会因养殖规模的不同而呈现出两个门槛效应的非线性区间关系;低龄劳动力有利于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但老龄化对技术效率并没有表现出消极的作用;女性占比变量对农牧户生产技术效率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不断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农牧户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提升农村劳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52.
采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研究中美纺织品贸易变动的成因,结果表明:竞争力效应一直是中国输美纺织品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增长效应,产品结构效应对出口的作用最小。竞争力效应也是美国对华纺织品贸易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增长效应。从分类产品来看,竞争力效应对中国输美的纺织原料和纺织服装产品的贡献最大,而增长效应是美国对华纺织原料和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的最核心要素。说明中国纺织品在美市场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是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中国对美纺织服装的需求增长是促进美国对华纺织品出口的最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53.
根据2003~2009年内蒙古、宁夏和西藏的羊绒生产成本收益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羊绒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羊绒生产TFP年均增长率为负且总体上呈现“N”状的变化特征;羊绒生产出现了技术效率提高与技术退化并存的现象,羊绒生产TFP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提高,但这种作用不强,技术退化则对TFP的增长形成了较强的负向作用;宁夏和西藏羊绒生产TF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内蒙古实现了增长。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产业链纵向协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整链效益。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纵向协作已经形成了市场交易模式、契约协议模式、合作社模式、纵向一体化模式等多种模式。基于纵向协作理论假说,利用内蒙古、山西养羊户调研数据,运用多元选择模型,分析农牧户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探讨其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牧户纵向协作模式选择意愿最高的是书面合同模式,所占比例为34.65%。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年龄、养殖年限对农牧户选择合作社模式有负向显著影响,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兼业化程度、养殖年限、信息可获得性对选择契约协议模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收购者是熟人或亲戚的重要性对选择契约协议模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表明,年龄、养殖年限、兼业化程度、信息可获得性、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以及收购者是熟人或亲戚的重要性等因素显著影响农牧户纵向协作模式选择意愿。为此,建议政府通过扶持合作社发展、鼓励加工企业养殖基地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委会牵头成立合作社或协会以及加强对加工企业、合作社等违约行为监管等方式提高农牧户参与纵向协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5.
为分析技术采用对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采用分位数回归及分解方法,基于新疆、内蒙古、青海和甘肃省(自治区)247户细毛羊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技术采用对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细毛羊生产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但粗饲料利用效率仍具有提升空间;技术采用对细毛羊生产技术效率具有一定的改善,但改善空间却局限于养殖的规模;技术采用所带来的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会随着技术效率的增加而逐渐被消耗,畜牧业产出与技术采用之间具有"边际递减"效应。  相似文献   
56.
世界牛肉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世界牛肉产量和消费量均呈小幅上升趋势.2004年世界牛肉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6224.4万t和6225.2万t.生产量与消费量基本保持平衡。美国、欧盟(25国)、巴西和中国是世界上4个最大的牛肉生产国和消费国.2004.年这4个国家的牛肉产量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7.8%、12.7%、12.3%和10.7%.牛肉消费量占世界牛肉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19.9%、13.0%、10.3%和11.0%。  相似文献   
57.
在对美国、欧盟、巴西和中国玉米补贴政策发展历程梳理的基础上,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政策评估体系对比分析了1995—2018年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玉米补贴政策支持水平与结构变化。在玉米补贴政策支持水平方面,近年来,欧盟对玉米的政策支持水平最低,巴西、美国次之,而中国对玉米的政策支持水平相对较高。建议中国统筹补贴资金,适当调整对玉米的补贴额,积极引导农户逐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在玉米补贴政策支持结构方面,美国、欧盟对玉米的政策支持以与产量挂钩的基于现期耕种面积的支持为主,巴西以市场价格支持为主,中国受玉米关税配额管理等边境贸易保护措施影响,对玉米的政策支持仍以市场价格支持为主,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扭曲。中国应继续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使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逐步提高中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羊毛进口对国内羊毛生产的影响及中国羊毛不同进口来源国的可依赖性,首先运用Armington模型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羊毛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替代弹性,其次,运用出口产出弹性测算方法分析中国羊毛不同进口来源国的可依赖性。结果表明:国产羊毛与进口羊毛间的同质性较低,可替代性较小;分进口来源地看,新西兰羊毛对国产羊毛的替代弹性较小,乌拉圭和其他进口来源国羊毛对国产羊毛的进口替代弹性较大,而澳大利亚和南非进口羊毛对国产羊毛的替代弹性均不显著。从不同进口来源国的可依赖性看,在主要进口来源国中,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南非等国羊毛生产资源均较为丰富,且新西兰、南非当前的羊毛出口产出弹性均大于1,羊毛供给潜力较大,但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当前的羊毛出口产出弹性均小于1;在非主要进口来源国中,阿根廷羊毛生产资源较为丰富且羊毛出口产出弹性值近年日益增加,秘鲁羊毛生产资源虽较为一般但羊毛出口产出弹性大于1。为保障羊毛供给安全,我国应在与传统羊毛进口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拓宽新的羊毛进口渠道,建立多元化进口渠道,并加大优质绵羊品种保护力度,提高国产羊毛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9.
利用2000—2017年猪肉、禽肉、牛肉和羊肉主产省份产量、价格等面板数据和Nerlove模型,估计并对比了各种肉类的短期和长期供给弹性;研究了畜禽禁养政策对不同肉类供给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1)猪肉、禽肉、牛肉和羊肉短期内供给均缺乏弹性,长期内供给均富有弹性;2)4种肉类中,禽肉短期供给弹性最大,其次为猪肉,牛肉短期供给弹性最小;3)猪肉、禽肉、牛肉和羊肉并不互为供给替代品,即某一种肉类产品产量直接受其他肉类价格变化影响不显著;4)猪肉、禽肉和牛肉供给均受畜禽禁养政策影响显著,其中禽肉供给受畜禽禁养政策影响最大,猪肉次之,牛肉最小,而羊肉产量受畜禽禁养政策影响不显著。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内制定扶持政策促进畜牧业生产,短期内加强畜禽生产监测;当肉类价格发生变化时,针对不同肉类采取不同稳定供给措施;完善畜禽禁养政策,实现保环境与保供给双赢。  相似文献   
60.
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资源禀赋指数法、概率优势分析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在总体上呈现出逐步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和饲草料资源比较丰富的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集中的变化趋势,即由最初的自然性布局逐渐向经济性布局转变;新疆、内蒙古、甘肃、吉林、青海和黑龙江是中国细羊毛生产优势省区,这表明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现状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因此,政府应当根据各省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禀赋等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细羊毛产业支持政策,加大对细羊毛生产优势省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